大陸當下正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腐敗治理和依法治國,分別被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比較政治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國家建設是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性、前提性工程。因此,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大陸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加以透視:
國家能力之維
國家能力是針對失敗國家現象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失敗國家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普遍存在。尤其二戰後,在現代化理論的影響下,歐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推銷以競爭性選舉為核心的西式自由民主,結果卻未帶來理想的民主,反而是政治無序、經濟無效和社會分裂,很多發展中國家因此陷入動盪甚至分裂,淪為失敗國家。在這種背景下,國家能力的概念和理論被紛紛提出來。
國家能力是指國家執行目標的能力,包括強制能力、合法化能力、汲取能力、調控能力等。美國日裔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認為,國家能力強,並不代表國家干預範圍廣,理想的國家應該是國家能力強且干預範圍有限的國家。
自近代以來,西方國家通過新制度和新技術的良性互動,國家能力大幅提升,中國的國家能力則相對不斷下降。尤其在晚清時期,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即便統治者有決心,限於國家能力不足,最終也無力回天。民國時期,雖然中國人致力於尋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在現代國家建設上取得很多成就,但是由於軍閥混戰和日本入侵等原因,國家能力仍然不強,國家貧弱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
1949年後,大陸進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尤其在國家的調控能力、國家對社會的滲透能力、國家軍事能力等方面成效顯著。但是,由於社會主義建設走了彎路,國家能力尤其是國家經濟發展能力和外交力都受到較大影響,並未得到充分發展。改革開放後,大陸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國家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來看,大陸的政治合法化能力、經濟發展能力、軍事能力、國際影響力、外交力等都獲得較大發展,未來大陸將進一步通過深化改革、治理腐敗、推進依法治國等提升國家能力,建立有效國家。通過比較政治研究可以發現,在當今世界的範圍內,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相比,大陸的國家能力建設的確十分耀眼。
國家自主性之維
工具主義國家論者認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而斯考切波、埃文斯等回歸國家學派的學者則強調「國家的自主性」。
國家自主性是指國家制定並不簡單反應社會組織和階級利益的政策,也就是說,國家應成為公共利益,而非個人或集團利益的代表。自主性國家是與依附性國家相對的一個概念,前者意味著國家能夠一定程度滿足公共利益,而後者則意味著國家淪為特定個人或集團的工具。然而,國家或政權的合法性,主要源自國家對公共利益的滿足,而非個人或集團利益。因此,現代國家建設的過程中,除要提升國家能力外,還需要強化國家的自主性,二者缺一不可。例如,晚清統治者意識到國家自主性的重要性,主觀上意圖通過新政、立憲等破除滿人的集團利益,更多地凸顯國家的公共利益性,以換取政權的合法性,挽救統治危機。但是,晚清政府的國家能力太弱,所以終究難以扭轉時局;再例如,法西斯主義國家歷史上國家能力(尤其是軍事力)較強,然而,國家自主性則較弱,國家成為法西斯主義者推動侵略擴張的工具,因此同樣難以避免國家政權解體的結局。
以國家自主性之維來透視大陸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發現,其重要性較國家能力之維更大。原因在於: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陸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但也形成了很多利益集團。依據利益集團理論可知,利益集團的形成本身具有某種必然性,按照多元主義的觀點,恰恰是多元利益集團通過競爭和平衡,最終實現政治和經濟的均衡和發展。然而,大陸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超越利益集團一般意義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利用社會主義制度化建設的相對不完善性,獲得較大部分的改革紅利。這些利益集團成為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阻礙,他們想將既得利益固化,這就破壞了國家的自主性。
中共18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國家自主性,破除既得利益集團獨享國家的改革紅利。以此觀之,大陸強勢反腐,正是在破除既得利益集團獨享改革紅利的局面。大陸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提升國家自主性,使得改革紅利惠及廣大的人民群眾。
綜合上述,國家能力主要是強調國家的效率之維,即建設有效且有限的現代國家,而國家自主性主要是強調國家的公平之維,即讓國家發展的成果公平地在社會各個階級階層之間分配。從這兩個維度來看,大陸的國家治理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極為必要,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大問題。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