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錯誤課綱必須被導正|李成蔭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過去兩年,課綱微調引起不少討論,近來更因剛結束國中會考,大學指考又即將上場,讓課綱微調議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政治人物跳出來抨擊教育部,也有學生跑出來抗議,民進黨執政縣市及台北市首長更表示將繼續採用舊的課綱。

教育部長吳思華對此表示,學生若使用舊課綱,在考試中遇到問題必須自行負責。各級政府、民代及民眾你來我往,使課綱微調上升為政治問題。

在這次課綱微調的爭議中,立委黃國書及中研院研究員黃國昌痛批:「課綱微調讓學生在校園裡產生分裂,並造成台灣內部族群撕裂。」這句話說得對,也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們沒說究竟是誰最初為了政治目的修改教科書,造成年輕學子的國家認同混淆不清。

早在民進黨2000年至2008年執政時期,課綱歷經多次修改,而歷史科的台灣史部分更是修改的重點。結果混淆了年輕人的國家認同,也造成族群撕裂,更讓所有社會議題被國家認同所綁架。

國民黨2008年重新執政,為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才不得不進行必要的課綱微調,但獨派立刻強烈反彈及抵制。

仔細了解此次微調的內容可知,調整主要有二,一是刪除媚日史觀,例如把「日治」改回「日據」,一是回歸憲法規範。換言之,微調不過是把過去曾被扭曲的史實導正過來,這樣的調整絕對是合情、合理及必要的,也只有這樣,年輕學子才能認清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真相,也才能恢復正確的國家民族認同。

日前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對教育部重砲抨擊,說大考中心不應成為執政黨的「御用打手」,公務部門應「行政中立」。其實,黃昆輝應該比誰都清楚,竄改歷史的始作俑者就是李登輝,他利用大量的國家資源達到其「去中國化」的目的,遺害至今。況且,所有國家教科書的撰寫,都必須符合憲法及法律規定,國家認同豈可依個別政黨或領導人的政治主張而修改?又豈可所謂「客觀中立」?

筆者期望在這一次課綱微調後,全省各地都能遵從課綱微調的內容,也希望課綱不會再因政黨輪替而遭更改,以避免浪費行政資源,又再度造成學生價值觀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