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台籍日本兵賴興煬備受勞改之苦|劉碧蓉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台籍日本兵賴興煬,從左營經上海、北京到了北朝鮮的平壤、元山,日本戰敗,仍隨戰俘被擄去西伯利亞勞改三年,事後日本政府對他沒任何補償、照顧,這段歷史傷痕該去向誰討公道?

 

194588日,日本投降前一周才對日本宣戰的蘇聯,迅速進軍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北部,搶奪日本在滿洲的軍事設施。隨即將這些地區,包含滿洲國、滿鐵的相關人員、軍隊約64萬日本戰俘,羈押至西伯利亞,從事伐木、修建房舍及鐵路等奴役勞動。其中有賴興煬等九位無辜的台籍日本兵,也被送往西伯利亞,進行三年勞改,194811月底才返回台灣。

在元山聽到日皇投降廣播

賴興煬1925年生,新竹縣關西客家人。1938年公學校畢業,即被徵召為青年軍,受基本軍事操練,以備軍需。

1937年日本對華發動蘆溝橋事變、全面侵略中國,194112月更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之後再將戰線伸向菲律賓、馬來西亞。隨著戰線擴大,為填補對外擴張所需兵力,日本開始把台灣人送往前線,充當軍屬或軍伕。19421月,在台實施陸、海軍志願兵制度,以「志願兵」名義,開始徵兵,迫使台灣人投入作戰。

賴興煬是家裡十個孩子中的老四,19447月因經濟關係被迫當兵,因受過基礎教育,編入第三期海軍整備兵(只募集六期),在左營受訓6個月,1945年初隨日軍到上海從事雜役2個月,再搭火車,經北京、丹東、平壤,5月左右,與約五、六百名日軍,抵元山港附近的海軍軍港,主要負責飛機槍彈填充、拆卸及倉庫內彈藥處理。

815日下午約兩點,日皇「玉音放送」播出,三、四點被通知全數繳械投降。此時不少朝鮮兵逃亡返家,只有日本兵等待遣送回國。

走路搭船赴西伯利亞勞改

接著,這批戰俘帶著隨身家當,被蘇聯軍押往朝鮮的興南港。一路上頻遭搜身,值錢的東西都被蘇聯軍搶走;走不動、或孱弱跟不上隊伍者,則被蘇聯軍刺死,有的被踢到溝渠內不顧其死活。走了兩三天山路,僅以水和生米果腹,抵達興南港。原以為要送回日本,卻以凍港沒有船隻作為搪塞,將戰俘全數載往西伯利亞。他們先在海參崴外港停泊,再駛往納霍德卡港(Nakhodka),再走3天路抵達蘇城(Suchan),就在當地搭戰俘營,從事勞改工作。

勞改期間,賴興煬曾因胸部長膿瘡住院一個月,以及被鋸木廠的巨木壓傷、左腳脫臼等。由於醫療簡陋,僅能以簡單藥物治療,待傷略好後即要抱病伐木,沒工作就沒飯吃。那裡常遇暴風雪,還得穿著棉襖繼續工作,加上食物總供不應求,因此戰俘中餓死、病死的不在少數。

勞改依身體狀況採四種體位。甲種體位派做粗重工作;丙等者往農場栽種玉米、馬鈴薯等蔬菜,視為無法勞動的丁種體位就送回日本。賴興煬先後做了伐木劈材、挖煤載煤及修築鐵路路基等工作。與賴興煬編在同一組的台籍兵有唐中山、蕭冬。

戰俘營簡陋沒電,連洗澡都要到溪邊洗,每天領了早餐就得去工作,晚上回來才有飯吃。這裡完全不知外面情勢,只能依四季變化來推算日子。到了第三年,蘇聯軍要他們上共產主義課程,雖以日文講授,但大家總心不在焉,左耳進、右耳出。

害怕歧視不敢提西伯利亞

1948年秋,戰俘突然接獲通知可以返回日本,不久被送到納霍德卡港等待日本船隻返鄉。三位台灣人要送回家鄉,此時賴興煬才知道台灣已回歸中國,因擔心受騙,先表達願意同日本兵一道回日本。到日本舞鶴訓練營後,賴興煬才知道台灣在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有人勸他不要回台灣,他因思鄉,便和蕭冬決定回台灣,唐中山則留在日本。

賴興煬和蕭冬被送到長崎佐世保,滯留一個月,再到下關,搭乘台灣的鹽船到嘉義布袋港,隨後送到朴子的拘留所囚禁。他因沒有身分證,被當成犯人關在拘留所中,194811月,等身分確認後才返回關西老家。

日本政府未給予賠償照顧

返家後,台灣因國共紛爭,治安緊張,刑事警察偶爾會來家中關切,甚至暗中訪查。這段時間,賴興煬在家人的安排下成家立業,因害怕被歧視,對西伯利亞勞改的經歷避而不談。直到1987年解嚴後,他才開始參加日本海軍聯誼會等活動,初期僅閒話家常,後來開始討論向日本求償事宜。現已94歲的賴興煬,不僅至今未獲賠償,連在西伯利亞三年勞改的軍餉,也得不到補償,令人氣憤!

重返現場留下歷史見證

1945年年初,日軍已露敗狀,仍徵調台籍兵轉戰沙場;戰事結束後,有64萬日本軍人,被強行帶往西伯利亞,為蘇聯墾荒、做基礎建設。雖然後來有45萬戰俘獲釋回國,但估計仍有20多萬人死在天寒地凍的北國。這是歷史對日本發動戰爭的回報,但其中的台籍日本兵何等無辜。

台北教育大學楊孟哲教授及筆者,曾陪同94歲的賴老先生回到當年勞改的現場,走進戰俘待過的破舊屋舍,四周是五葉松、白樺樹和楓葉林,還有多處埋葬屍骨的墓地,以及日本政府豎立的慰靈碑。戰事早已落幕,但被勞改者的傷痕,仍在當事人內心深處隱隱作痛。

 

(作者係國父紀念館退休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