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反共是無的放矢|許歷農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日前(2014.04.10)讀《聯合報》陳芳明先生就反服貿學潮發表的〈反共到親共的國民黨〉,有幾點疑惑,想藉貴刊就教社會大眾。

文中說:「這次學潮的衝擊‧‧‧馬政府再三強調服貿協議通過之後,將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顯然對年輕世代缺乏說服力,因為在簽署ECFA時,馬政府已經做過同樣的宣示,但畢業生至今仍然難以找到工作。」

大家都瞭解ECFA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包括服務貿易、貨品貿易、投資保障等多項內含,簽訂「架構」協議以後,再據以逐項推動後續協商,首次推出服貿協議(《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即遭到在野黨立委千方百計的阻撓,始終不能順利審查,提到院會討論,所以ECFA除「早收清單」外,其他主要內含根本尚未生效實施,當然看不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明顯效果。像這樣一方面阻撓ECFA實施,一方面又要求看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效果,豈不自相矛盾?

眾包圍立法院期間,我曾多次到現場觀察,個人雖在槍林彈雨中身經百戰,也感到現場氣氛十分恐佈。從他們的口號、標語觀察,我敢斷言:「反服貿」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台灣獨立」。

其實,個人在台灣生活六、七十年了,無意反對台獨,只是任何事的是非成敗,必須從該不該、能不能兩方面去思考、衡量。「該不該」也許是主觀的判斷,可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不去管它。「能不能」是客觀的事實,經得起討論:台灣一旦宣布獨立,訂有《反分裂國家法》的中國大陸,會袖手旁觀嗎?自顧不暇的美國,會馳援台灣嗎?兩強鏖戰以後,作為戰場的台灣,後果如何?將成什麼模樣?我個人無法想像、不敢想像!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矣!」不能爽就好!「只要我高興,做什麼都可以」,行嗎?

陳文認為:中國國民黨曾堅反共,現在不應該忘記過去40年反共的立場,讓很多有黨籍人士跑去大陸訪問。我以為「反共」是反對共產主義、共產制度,以及共產制度下的諸多不當作為,不是反對大陸同胞、中華文化

兩岸開放以後,我曾多次到大陸觀光訪問,也曾涉獵一些有關大陸改革開放的書籍、文章。綜合大陸奉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說法,改革開放的方針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眾首創精神、不以書本做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根據相關資料、並對照大陸實況,我認為:(1)「實事求是」指的是「摸石頭過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不以書本做教條」意思是,不再拘泥包含馬列主義在內的任何主義;(3)「不照搬外國模式」指的是,不再抄襲包含前蘇聯在內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4)「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強調不同於其他社會主義。

事實檢驗,40年來中國大陸幾乎完全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固此,中國大陸現在實行的真的不再是馬、列思想的共產主義,如果我們再堅持40年前的反共立場,豈不是無的放矢?

陳文又說,改革開放以後,大陸已搖身變成資本主義的政黨,這點我也有些疑問。據我所知,大陸在改變計畫經濟、實行市場經濟的時候,內部也曾提出姓「資」、姓「社」的問題,意思是,我們究竟是實行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1992年元月鄧小平南巡在深圳時,曾答覆這個問題說:計畫經濟、市場經濟都是經濟手段,計經濟不代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代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可以而且應該實行市場經濟。我完全能接受這種說法。

其實,我覺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倒有些貼近三民主義,尤其是民生主義,近30年來,大陸經濟基礎建設,包含鐵路、公路、港口、水利(水壩)幾乎完全遵循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實業計畫。有些工程甚至公開標明是中山先生哪一年提出的。

中國國民黨早年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主張,由高明輝先生主持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仍持續在海內外運作。我以為三民主義對統一中國應有一定的號召力。

(作者係前總政戰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