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黃遵憲年譜長編》序言|張海鵬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黃遵憲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和詩人。他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只考上舉人,終生與進士無緣;他做的官也不算大,在外交方面擔任過駐日本使館、駐英國使館參贊,做過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駐新加坡總領事,在行政事務方面,也只有道台官銜,署理過湖南按察使。後來光緒皇帝任命他以道台帶卿銜擔任駐德國公使。那時德國正要圖謀膠州灣,深怕他到德國識破其計謀,遂阻止其行。光緒又任命他為駐日本國公使,因為他在戊戌維新時期積極提倡維新變法,戊戌政變後被免除了這個職務,回到廣東嘉應州老家辦理教育,19053月終老鄉里。

黃遵憲辭世已過百年,他所企盼富強的中國這塊大地上,已經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化,我們已經進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0年,中國國民經濟總產值已穩居世界第二位,迄今更超過日本2倍。進入21世紀後,中國積極致力於與世界各國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國倡議和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台,受到廣泛歡迎,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並參加到這個平台中來。中國還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亞太經合組織北京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主場外交,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進程,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推動者。

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海外華僑華人的正常活動和利益保障、國家科學文化事業的飛躍發展,與黃遵憲所處的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黃遵憲時代已進入歷史教科書,供後人研究總結,成為激勵後人為改變中國面貌而努力奮鬥的動力。這個時候,我們回顧百年前黃遵憲所處的時代、他的思想和作為,研究黃遵憲的生平事蹟及其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地位,編撰黃遵憲年譜長編,是有意義的。

借這個機會,我想對黃遵憲的歷史貢獻提出幾點個人的認識,敬請各位指教。

第一、黃遵憲活動的主要年代是1870年代至20世紀初年。這時候,列強加在中國身上的不平等條約體系已經形成,並且很牢固,中國已經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特點來說,中國社會總體來說是處在向下「沉淪」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條件下,社會充滿了各種矛盾。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列強的侵略中思考對策,尋求中國的出路。黃遵憲是從西方尋求出路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他的思想軌跡,表現了從地主階級改革派向資產階級改良派轉變的特點。正是這種轉變,體現了「沉淪」中的中國社會向上發展的積極因素。

第二、黃遵憲是開始掌握近代國際觀念,主張維護國家主權,保護華僑華人權益的愛國的外交官。黃遵憲在駐外使領館工作十多年,注意瞭解有關各國情況,增強現代國際觀念,注意保護國家利益。黃遵憲初次出使,抵達駐日公使館的時候,日本正在加速吞併琉球的步伐。琉球雖然不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與中國有幾百年的藩屬關係,也就是說,有相當緊密的利益關係。黃遵憲與駐日公使何如璋共同提出「琉球三策」,認為「琉球既滅,行及朝鮮」;「琉球迫近台灣,我苟棄之」,「他時日本一強,台澎之間將求一夕之安不可得」,力主積極保護琉球。這種見解是值得重視的,後來事實證明也是正確的判斷。但是,卻未被李鴻章等朝臣採納。隨後兩年琉球被日本吞併,成為日本的沖繩縣。日本因此舉大大增強了西南海域的控制權,中國則失去了東南海疆的自然屏障。

201358日,我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了。提出這個認識的根據之一,正是黃遵憲、何如璋他們的琉球交涉,以及此後中日之間關於琉球地位的談判。

黃遵憲擔任駐舊金山總領事期間,正值美國排華高潮愈演愈烈,在美華工就業受到種種限制和刁難,華人被毆打,華人洗衣店被掠奪、燒毀。黃遵憲曾提出對付美國排華的對策,不為清朝廷所接受。據《清史稿》黃遵憲傳記載,舊金山某地方官藉口衛生理由,把眾多華工拘禁起來,塞滿了監獄。黃遵憲到監獄考察,命從人丈量監獄容積,然後向美國地方官指出,難道監獄比華工住所還要衛生嗎?當局啞口無言,只得釋放華工,為在美華僑爭得合法權益,改善了他們的處境。

此事過後20多年,梁啟超訪美,當地華僑還在稱道此事。研究者認為,黃遵憲是中國駐美外交官中唯一能做保護華僑工作的人。今天,中美貿易摩擦正酣,在美華人華僑的安全利益受到保障,不可能出現百年前的情況了。

黃遵憲調任新加坡任總領事時,新加坡兼轄檳榔嶼、麻六甲和附近各島,是英國的海峽殖民地。那裡的人口中,華人近半數,共50餘萬。黃遵憲考察了南洋華僑的情況,看到華僑「拳拳本國之心」,其服飾「仍守華風」,生活「亦沿舊俗」。他們對各省籌賑籌防,多捐鉅款。但他們卻「不欲回國」。

黃遵憲瞭解到國內海禁尚未廢除,國內存在對華僑勒索、敲詐、打擊、誣陷的積弊。為此,他建議「申明新章,豁除海禁」,掃除對待華僑的種種不良作法。他的建議被政府主管當局採納,南洋華僑至今十分感謝和懷念他。

甲午戰爭爆發後,黃遵憲離任回國。他出面主持與日本領事交涉蘇州、杭州開辦租界的談判。他鑒於鴉片戰爭以來沿海開埠喪失治外法權的教訓,答應可以把蘇州、杭州市政建設盡可能搞好,但拒不允諾治外法權,力圖保護國家權益。此事雖因他故未成,但他這種辦外交的思想和作為無疑是正確的,在當時就得到好評。比較當時許多糊里糊塗辦外交的人,黃遵憲的確是一個時刻注意維護國家主權、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外交家。他還總結自己外交工作的經驗,提出挪展、漸摩、抵制諸法。這樣用心辦理外交,並且對經驗加以總結,在清代外交官中是不多見的。

第三、《馬關條約》簽訂後,黃遵憲痛感「一腔熱血,無地可灑」,難忍國家「淨土化為腥膻」,逐步走上變革社會的道路。1895年,他先後在上海和北京加入由康有為和梁啟超設立強學會。1896年,創辦上海《時務報》,宣傳變法圖存主張。同年,黃遵憲受光緒帝召見,回答「泰西政治何以勝中國」時,他坦陳「泰西之強,悉由變法」。隨後,黃遵憲任湖南長寶鹽法道,署湖南按察使。他在湖南與巡撫陳寶箴,以及維新人士譚嗣同、唐才常、梁啟超等合作,推行新政。湖南成為率先進行維新活動的省份。戊戌政變後,黃遵憲以「推崇西教」、「詆毀朝政」、「創為民主民權之說」等罪名,被撤銷使日大臣的任命,並被革職「放歸」原籍。

第四、黃遵憲是晚清著名的愛國詩人,又是最早撰寫日本明治維新歷史的史學家。詩作豐富,結集的代表作有《日本雜事詩》和《人境廬詩草》,廣為傳播。首倡「我手寫吾口,古豈能拘牽」,高擎詩界革新的旗幟,把新事物、新理想融入舊風格,被梁啟超譽為「近世詩界三傑」之冠。

黃遵憲使日期間,懷著瞭解駐在國的使命感,結交日本友人,網羅舊聞,參考新政,收集豐富資料,寫出一部反映日本歷史,特別是明治維新後日本歷史的《日本國志》。該書1887年成書,抄送總理衙門和李鴻章等人,可惜沒有得到重視。甲午失敗以後,人們才注意到它的價值,如果早一點傳播,也許2億兩白銀的賠款就不一定是這樣記錄於史冊了。

今天人們沒有忘記黃遵憲。在那個時代條件下,黃遵憲的職銜不高,每一任職,都虛心學習,認真辦事,處處從維護國家利益著想。他對歷史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留給我們的許多寶貴紀錄,值得歷史學家研究和總結,以豐富我們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作為21世紀中國人的借鑒。

《黃遵憲年譜長編》,以年系月,逐日記載黃遵憲生平事蹟,網羅舊聞,不遺餘力。每年起始,增補當年國內外大事,以明瞭譜主所處的時代環境,很有創意。黃遵憲故鄉的學者悉心編撰這部年譜長編,用力甚勤,對譜主所作詩歌,頗多愛惜,不使遺漏,也許為譜主當年自己編輯詩草所不及,這是可以理解的。

受託寫序,實不敢當,謹贅言於此,請編者、讀者指正!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