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是位於台灣與日本之間、中國大陸之東的一長串島嶼。在歷史上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滙之所;近幾世紀成為中、日、美三方爭執之地。琉球人民也經歷了多次慘痛的戰火洗禮。夏日趁回台之便,與老妻及友人王君隨團飛往那霸,領略其海天風光,也體會琉球人民走過來的風霜。
至聖廟、神宮、福州園
史書上對琉球最早的記載出自《後漢書。東夷列傳》;後在《隋書。東夷》上首次應用「流球」之名。隋煬帝兩度令朱寬前往流球。在此早期,流球和今日台灣是混為一談的。中國到唐宋之際,海上貿易興起,琉球是中國面向海洋最近的島群,位於中國與日本海運的中途,也往往是中國百姓出海貿易謀生的首站。是以琉球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在唐宋時就與中國有相當多的民間來往。
我們去參觀那霸久米至聖廟(孔廟)。此廟始建于清初(1676年),二次大戰時遭轟炸化為灰燼,1975年移往若狹町重建。該廟正門上高掛「至聖廟」匾額,內為四殿環繞的院落,中間為一片草坪。正殿為大成殿,祭祀孔子及顏回、曾子、子思及孟子四賢。其右側為天尊廟及天后宮,香火旺盛。其左側為明倫堂,乃是琉球最早的公立學校,建於1718年,代表琉球的儒家與教化歷史。這個孔廟雖規模不大,但佈置莊嚴有序,顯示琉球接受中華文化與教育淵遠流長。
我們參觀了號稱琉球第一神宮的「波之上神宮」。該神宮坐落在一個小珊瑚礁山丘之上。其內供奉琉球國土守護神,是琉球重大祭祀的場所,一般人民與許多觀光客都到此許願、祈求福祿、平安。廟宇建築是典型的日本式的神宮型。在那裡,我們見到旅客求願及法師作法。
福州園坐落在波之上神宮附近,為1991年紀念那霸建市70周年,以及那霸與福州結為姐妹市十周年而建。庭園內有福州傳統的古建築、水池、假山,布局優雅、諧和。福建一帶百姓在宋、元時就來琉球通商。明代,福建移民來此的人也很多,久米村一直是中國福建後裔聚居的地方,有「久米三十六姓」之稱。福州園及孔廟顯示昔日中國與琉球的文化交流。
三山時代入貢明朝
12世紀,琉球本島出現了山南、中山、山北三個王國,稱為「三山時代」。元朝曾派遣使者詔御琉球,但因海路遇險無功而返。明初(1370-1380年)朱元璋遣使詔告琉球諸國,三山陸續入貢明朝。
1406年,尚巴志起兵滅中山王國及山北、山南,建立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受明成祖冊封,向明朝稱藩朝貢。後第一尚氏王朝頻頻發生內亂,金丸被群臣擁立為君,改名「尚圓」,第二尚氏王朝於1469年建立。到了尚真王時期,南征八重山、與那國等島;攻佔奄美群島;尚清王時期,「三省三十六島」局面形成,繼續向明朝稱藩朝貢。
明初頒布「海禁」,民間不得私自出海及與外人貿易。但琉球可以「朝貢」和「回賜」的方式與明朝官方進行貿易,琉球的「進貢船」頻繁來往福州、泉州、那霸之間。「海禁」直到晚期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才廢除,琉球的經濟賴以發展,並吸收中國的先進文化與技術,提高了琉球文明。同時琉球也成為中國與日本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貿易的中轉站。
琉球古王城-首里城
首里城是琉球尚氏王朝的皇城,始建於14世紀末,融合了中國與日本的建築風格,二次世界大戰美軍進攻琉球時被焚毀,1992年10月重建。
該皇城位於一個山頭,四周為用古老石築的高牆。我們從守禮門向上,過了「歡會門」,再沿階而上,過奉神門進入內城御庭,見到紅色木造的宮殿。正東為正殿,坐東向西,意為朝向中國。室內多為日本格式,一樓為國王執行政務和主持儀式的場所。二樓有國王的御座及御差床,為舉行各種儀式和慶宴時國王起駕所設。牆上有康熙賜「中山世土」的匾額。其兩側分為北殿、南殿及藩所。
這個皇宮莊嚴齊整,整個御庭建築諧和、雅致。以當時琉球僅16萬的人口而言,這是個頗具規模的宮殿,顯示了當時琉球國泰民安、經濟發達。
日本入侵琉球
琉球因隣近日本,自古均有來往。明末中國內亂,無暇顧及琉球,日本九州薩摩藩於1609年入侵琉球;尚寧王被擄,被迫向薩摩藩稱臣,割奄美群島予薩摩。從此琉球同時向明朝及日本朝貢。
清初順治封尚質王為琉球王,琉球依然向清朝稱藩進貢。但因清初長期執行「海禁」,中國對琉球的影響逐漸被日本取代。
日本自明治維新起,積極向外侵略。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群島為日本領土;1879年,琉球藩被廢除,設沖繩縣,尚泰王室被迫離開琉球,遷往東京。在日本併吞琉球的過程中,李鴻章經美國總統Grant調停,與日本政府谈判「三分重畫琉球」多年,但未能達成協定。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暴發,中國節節失利。次年初,日本圖謀台灣、澎湖,首先於1月14日內閣擅自決定原屬台灣的釣魚台群島歸屬沖繩。其後於3月攻占澎湖。是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清朝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琉球群島與釣魚台群島遂為日本強占。
悲慘的沖繩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節節敗退。美國於1945年春開始進攻琉球本島。當時在琉球有約十萬日軍。日本軍國主義為保衛日本本土,將琉球孤注一擲,不僅下令軍士堅決犧牲,死戰到底;同時欺騙琉球人民,聲稱美軍殘暴猙獰,殺人、施暴。日軍裹挾百姓,頑抗到底,使戰事持續整整兩個月(4/1-6/30)。日方守軍共94,136人陣亡(其中28,228人為琉球青年被逼參軍者),而更悲慘的乃是琉球民眾、婦孺被逼支援頑抗。最後跳崖或引爆炸彈自殺,或乾脆被打死,以減少山洞中日軍缺少食物的壓力,造成94,000個冤鬼。這次戰爭使琉球人口減少四分之一。日本軍國主義帶給琉球人民的慘痛馨竹難書。
我們在那霸看到一張照片:一個七歲的女孩在戰火中,父母雙亡,又與姊姊離散,最後聽到美軍廣播,聲明優待俘虜、安撫百姓後,獨自舉著一支白旗,緩緩走出躲藏多日的洞穴。這張相片令人觀之落淚。
今日琉球與那霸美軍
日本戰敗、投降後,琉球由聯合國交給美國託管。到了1972年,美國出於政治考慮將琉球的行政權交給了日本。日本將沖繩復縣,另外擅自宣布釣魚台隨琉球歸屬日本,造成中日釣魚台群島主權爭議至今。
琉球現稱沖繩,總人口約137萬。因琉球本身沒有豐富的物產及成型的工業,經濟主要來自對外中轉貿易,也需日本的支援。但琉球人大多樂天知命、安於現實,民風純樸。
我們去那霸市中心的國際名人通區,那裡有一條繁華的鬧街,各式各樣的民俗藝術品店,是購物逛街的好地方,遊客絡繹不絕。
玉泉洞號稱是東南亞最大的鐘乳石洞。這個溶洞非常有特色,也表露了琉球石灰岩的地質特性。
其旁有一王國村,在那裡觀賞琉球傳統的大鼓民俗豐年祭舞。還見到陳列的一艘複製的古琉球向明朝朝貢的船──南都丸。這艘船長達34米,與當時中國泉州的商船形式相同,說明那時琉球受中國文化之深。
我們去讀谷村參觀製鹽工廠。琉球四面臨海,居民用海水煮鹽,歷史悠久,歷代不斷改進,現琉球鹽的品質是日本製鹽之首。
我們又去附近的傳統工藝製作廠。這裡保留了一些琉球王朝時代的石碓道路及古建築。有一處房舍是當時中國使節居住的行館。在那一帶有許多販賣紀念品的商店,陳列了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最多的是彩繪陶器及織布,其中風獅爺最引人注目。
五天的琉球之旅匆匆而過,我們搭上飛機返回台北。此行琉球的海天一色、樸實民風,過往中、日文化的交滙、衝突,特別是過去幾個世紀日本侵占琉球,以及二戰期間帶給琉球人民悲慘的戰火,這種種均留給我難忘的記憶!
(作者係旅美石油開發管理學者、文史及旅遊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