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重新執政後,質疑兩岸和平統一路線的聲音紛紛出台。筆者認為和平統一的實踐十分短暫,不能因一時的挫折而否定和平統一的大方向;努力爭取和平統一與做好武力遏制台獨準備,是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兩個部分。
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經歷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快速發展。然而,隨著太陽花運動的爆發及民進黨的重新執政,關注台海局勢的各界人士對於兩岸關係的走向,出現了嚴重的分歧。不僅質疑、甚至否定和平統一政策的聲音甚囂塵上,而且使用武力似乎成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兩岸統一的唯一選擇。
前不久,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前美聯社台灣分社主任溫逸德(Peter Enav)以Taiwan Under the Gun: An Urgent Call to Action《槍口下的台灣:呼籲採取緊急行動》為題撰寫評論,稱武統條件已日漸趨向完善,預估2018年下半年可部署完成」。該文認為「太陽花學運,2016年蔡英文上台,讓中國大陸認清和平統一台灣的可能已經幾乎消失」,並預言「中國大陸將在2018年武統台灣」。
對於該文的基本觀點及列舉原因,筆者認為很值得商榷。
得出結論過於簡單
首先,溫逸德因太陽花運動及民進黨再次執政,進而得出和平統一可能性已經幾乎消失的結論過於簡單。具體理由有以下四點:
一是兩岸的和平統一需要經歷長期的實踐過程。回顧兩岸關係歷史可以看到,1895年日本侵占台灣,兩岸分離長達50年。1945年台灣回歸祖國後僅僅經過4年時間,隨著國民黨在內戰中失敗,台灣再次與大陸長期處於隔絕狀態。2008年馬英九上台,兩岸簽署了23項協定,兩岸關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在1895年之後的122年當中,台灣與大陸真正處於和平共處、和平發展狀態的時間,只有馬英九執政時期的8年。希望在短短8年的和平發展過程中,解決兩岸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是不切實際的。
二是兩岸的和平統一必然要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觀察民進黨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民進黨是在兩岸相互隔絕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的政黨。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是在兩岸關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馬英九執政從根本上改變了兩岸的社會基礎,民進黨也因此發生重大改變。
從1991年民進黨在台獨黨綱中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到1999年民進黨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中接受中華民國四個字,再到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接受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民進黨的政策主張隨著兩岸社會基礎的改變發生了重大變化。經過8年的兩岸關係快速發展,雖然民進黨重返執政舞台,但2016年的民進黨,已不是2008年以前的民進黨。
如果說民進黨的變化只是量變,距離大陸的立場還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繼續改造兩岸的社會基礎,必然會迫使民進黨發生質的改變。
三是兩岸的和平統一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代價。如果說以武力方式實現兩岸的統一需要付出流血犧牲,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那麼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同樣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回顧馬英九執政時期,在大陸「善意」與「讓利政策」的推動下,兩岸簽署了23項協議,實現了11次兩岸兩會的高層會晤,「兩岸形成了以海協與海基會協商、談判並簽署協定為重要動力的協定拉動型的發展模式」。這是由兩岸當局主導推動的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
但是,從兩岸關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協議的簽署沒有產生人們所期待的社會效應。太陽花運動就是對於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反彈,顯示出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與台灣社會存在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結構性矛盾存在脫節,未有效地帶動解決台灣社會發展存在的各類問題。
因此,由和平發展的路徑實現和平統一,「釋放善意」與「讓利」只是向台灣民眾展示了大陸的良好願望,這是容易做到的,困難的是,通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效地帶動解決台灣社會所存在政治、經濟及社會等方面的結構性矛盾,這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與代價。
四是兩岸的和平統一需要經歷反覆曲折的過程,需要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無論是在中國或在世界的歷史過程中,鮮有和平統一的成功範例。中國政府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是人類歷史上的創舉,需要經歷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並在實踐中遇到挫折時,勇於解決問題。如果因在和平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反覆,就輕易地否定和平統一的大方向,這不僅是缺乏毅力的表現,而且不是科學的態度。
誤導大陸對台政策
其次,溫逸德以〈槍口下的台灣:呼籲採取緊急行動〉為題撰寫評論,不僅標題聳人聽聞,而且歪曲誤導了大陸的對台政策。全面理解當前大陸對台政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觀察:
一是和平的方式與武力的手段都是大陸整體對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3月台灣太陽花運動爆發後,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會見了台灣多位政黨領袖及統派團體,針對台灣社會出現的複雜局面及未來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進一步明確了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框架。2016年5月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大陸領導人及國台辦多次在不同場合重申了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原則。
大陸近兩年的對台政策基本框架包括四個方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爭取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在大陸對台政策中,採取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與採取武力的方式遏制台獨,兩者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共同組成完整的大陸對台政策。
二是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的和平統一進程仍然是現階段大陸對台政策的指導思想。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洪秀柱率領的中國國民黨訪問團時指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大陸將秉持互利雙贏,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2017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年度對台工作會議中,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強調,「2017年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
2017年3月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12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兩岸同胞要共擔民族大義,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
根據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精神,國台辦發布了便利台灣同胞,涉及交通出行、教育科研、法律服務、就業創業等領域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兩岸社會的融合發展。
三是《反分裂國家法》明確規範了實現統一的方式及使用武力的條件。《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規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台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同時,第八條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該法將大陸對台政策以法律的形式表達出來,那就是努力爭取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同時,保留以武力手段遏制台獨勢力的權利。
總之,溫逸德文章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將台海局勢緊張的原因歸之於大陸的軍事準備,是非常片面的。應該看到,大陸從未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並且,特別是經歷了陳水扁時期兩岸局勢的高度緊張之後,大陸以武力遏制台獨的準備工作從未停止。
但是,以武力遏制台獨只是對台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現階段乃至大陸19大之後,積極爭取和平統一與堅決採取武力遏制台獨,仍將是大陸對台政策中相輔相成的組成部分。
(作者係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