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艦艇11月要經過台灣海峽,在南海操演,藉航行自由之名與北京在亞洲較勁。不明就裡的台灣人以為,美國對抗北京對台灣有利,殊不知,美國已多次出賣台灣,台灣應避免作為美國鬥爭北京的籌碼。
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台灣,過去發生多次,沒有辨明國際局勢的真相,誤信美國,就有可能為台灣帶來災難,否則南韓仰賴美國就好了,何以仍積極尋求與北韓和解,日本也希望與北京改善關係,東北亞日韓兩國都知道,在這場大國鬥爭的戲碼當中,最好不要太快選邊站,要明哲保身。
美國在1970年代以不合理的政治壓迫,逼迫日本、台灣、韓國、香港,在紡織品輸出美國方面自我設限,而且還不允許向國際組織提出抗議,對外宣稱是亞洲國家與地區自我設限,不是美國限制自由貿易。當時,大家都對美國政治壓力無力招架,只好屈從,這也造成後來台灣經常出現輸美紡織品配額買空賣空的投機亂象。
美國自己搞不定貿易問題,就對進口美國的主要國家反過來施壓,當年的對象是日台韓港,現在輪到大陸,而且大陸的力量比這四個地方加起來還大,美國更是卯起了勁打壓。美國在政治上開始採取抗中,無非是要一魚兩吃,逼迫北京在貿易談判上讓步,同時解決北京可能挑戰美國領導的危機,台灣成了美國利用的籌碼,還沾沾自喜,真是不知該從何說起。
美國出賣台灣有前例可循
我們從美國國務院的歷史檔案,即可發現美國老是玩弄台灣這個籌碼,華府在兩岸轉移外交承認之前,取消海軍驅逐艦在台灣海峽巡弋的任務,就被白宮拿來當成與北京展開政治談判的籌碼。
美軍取消第七艦隊巡弋台海任務的起源,可以在1969年9月23日國務院給美國駐華大使館與美軍台灣協防司令部的電報看到相關的記載。根據這份電文,國務院告訴台北美國大使館,「我們很遺憾必須調整巡弋台海的任務,未來的巡邏任務要視第七艦隊有無可用兵力而定」。
電文當中還有一段訊息說,「我們無法詳細說明巡邏任務的頻率,希望在此刻不要引起猜測」。國務院說明調整任務,是因為要減少30億的國防支出,美國海軍要調整全球部署的兵力,裁減100艘軍艦。
美方向台北當局解釋,軍艦巡弋台海只是展現第七艦隊的方式之一,其他包括美國海軍艦艇到台灣休假,第七艦隊指揮官到台灣訪問,以及為滿足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所需要的任何第七艦隊其他可以立即部署在台海區域的部隊。
國務院要求美國大使館盡早與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會面,告知美國這個決定,美軍台灣協防司令部也必須向蔣經國徵詢同意,由協防司令部向國防部說明這項決定的軍事觀點。國務院的這個指示也讓大家看到,當副總統陳誠在1960年代病逝後,台北當局有可能接替蔣中正總統職位的實力人士,只剩下蔣經國了,故有關調整兵力的這類重大決定,要先向蔣經國報告,而不是找行政院長說明。
1969年10月8日,白宮國安會幕僚何志立(John Herbert Holdridge)寫給國安顧問季辛吉的備忘錄,就是以美國向北京採取主動的時機為主題。為何國安會要探討美國與北京的關係呢?尼克森在1969年1月就任總統,他衡諸當時冷戰的世界局勢與陷入泥淖的越戰,乃決定調整美國的外交策略,把停滯不前的美中華沙會談往前推進,想藉北京之助,解決美蘇對抗,乃至創造美軍撤出越戰的有利時機。美國調整與北京對抗的心態,自然影響到美國對台政策,尤其是安全承諾方面的重大議題。
何志立觀察到的情勢發展,認為當時正是美國向北京採取主動的時機。他在備忘錄裡提到幾點可以用來促成美國與北京展開對話的措施,其中包括:美國以官方立場,請中方注意有關美國的進口管制(美國與大陸之間的貿易管制),護照規定(美籍人士到大陸旅行管制)的改變;還有,美國應該請中方注意美國已減少或移除美軍軍艦在台海巡弋的任務。
出賣台灣以換取美中和解
同年11月21日,何志立又寫了一份備忘錄給季辛吉,主題是華沙會談與台海巡弋。這使得美方減少對台灣的安全行動,與推動發展和北京的關係,有了直接的連動關係。
從9月到11月的這三件歷史檔案可以看到,美國起先是基於縮減軍事支出的政策考量,到後來則轉變成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推動美中關係發展的政治手段,美方雖然注意到台灣的安全利益,但美中關係發展顯然在政策方面占了上風,也就是說,發展美中關係優於對台灣的安全承諾。
何志立在備忘錄中說,國務院正在考慮取消台海巡弋任務,作為促成中方重啟華沙會談的工具,在正式提出這項意見之前,美方會在華沙展開雙方大使級的會談,討論台海巡弋任務的調整,同時作為重啟華沙會談的手段,美國務院也會在香港對中國官員提出同樣的意見。在這個秘密接觸當中,美國國務院希望加強鞏固正式的接觸,確保北京方面能夠收到這個訊息。
1969年美國處心積慮地要改變對北京的關係,隔年季辛吉就成功地經由巴基斯坦密訪北京,促成尼克森在1972年初訪問北京,完成美中「上海公報」,從此改變了冷戰局勢,開啟了美中關係的歷史新頁。
美國的任何外交舉措都是以自身的利益為最優先考慮,尼克森積極開展對中關係是要強化美國在與蘇聯對抗當中的籌碼,同時也解決美國撤出越戰的問題。到了1990年代,冷戰結束,蘇聯瓦解,美國成了新世界的唯一霸權,北京也在改革開放後調整策略推動各項建設,隨著實力的增長,北京在亞洲及國際上,都慢慢擁有較大的影響力與地位,進而威脅到美國的一元領導。
美國轉向親台焉知禍福
近年來,美國開始主張重返亞洲,美國副總統潘斯在演說中嚴厲抨擊北京,美軍近來在亞太地區積極活動,艦艇頻繁經過台海,這些舉措無非是美中政治與經濟矛盾擴大的表面化。但在美中矛盾的背景下,台灣實在不需要太自以為是,或表錯情,以為美國改變了對台政策。
美國並沒有與台北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日程。曾在小布希總統時擔任國安顧問與國務卿的賴斯(Condoleezza Rice),最近在一場演說中雖建議北京應給台灣更多的國際空間,但她強調,這並非逼迫中國承認台灣獨立,而是應該把台灣看成是一個「特殊個體」(special entity)。這顯示,美國近來對台友善的法案措施,其實並不如台灣以為的那麼美好,都可能只是在美中矛盾背景下的階段性產物,並不是美國外交政策有任何巨大的改弦更張。
無論是台旅法,或是美高層官員訪問台灣,或陸戰隊進駐美國AIT台北辦事處等等,都沒有改變美國對台灣關係的一個根本現實,就是美國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美國不承認台北代表中國,美國仍謹守「一個中國政策」。
台灣表錯情百害無一利
不論美國對於一個中國究竟有多少真心,美國都不會承認台灣或中華民國的外交地位,美國在台沒有大使館,台灣駐美代表也沒有大使身分,駐美機構不是外交機構。在這些事實未改變的情況下,台灣如果老是對美國的舉措表錯情,那就顯得太無知了。
美國為了拉攏北京,可以把台海巡弋任務當作對台灣的安全承諾,當成美國對北京示好的籌碼,美國當然也可以為了對抗北京,把台灣當成一種挑釁北京的籌碼,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台灣夾處在美中雙方之間,能夠輕易信任美國嗎?
一旦客觀情勢改變,美中找到共同利益,美國即會疏遠台灣,到那時台灣又該如何自處?美國現階段的一些作法,可能都只是對北京作態,把台灣當成對北京施壓的工具,台灣既無法從美國拿到實質好處,又可能造成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的困境,執政者若總是甘於當外國勢力的傀儡,對台灣的未來絕無益處。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