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台灣在兩岸自由貿易競賽中落後|林建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行政院早在2013年1月14日就率先提出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Taiwan FEPZ),採取有限定點港市區域試點策略,推動經濟自由及市場開放,以為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爭取加入TPP、RCEP等,以及擴大洽簽FTA協定作為準備基礎。但是,卻一直受到反對黨派的堅決抗爭,並採取高強度技術性杯葛,加上國會的悖逆民主程序正義,消極遲滯延宕,使整個經濟自由、市場開放計畫方案走不出程序委員會大門,長達兩年時間,至今猶不知何時才可脫困。

然則,對岸的國務院,竟在落後台灣腳步整整7個月之後,快速議訂同樣要競逐對外經濟自由、市場開放的計畫草案,且在2013年9月下旬就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方案計畫(China PFTZ),於10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實施。

這在程序正義角度上看,光是兩岸同樣都持有推動經濟自由、市場開放的企圖下,台灣「先發卻後不至」,相對於中國大陸的「後發先至,且已化為具體行動落實執行」,則已注定這場兩岸競合經濟自由開放的賽局中,台灣已先輸了。

 

台灣示範區計畫被限縮

 

從一開始,台灣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目標,就是要作為振興對外貿易輸出,以及打破台灣悶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同時,也要作為啟動鬆綁法規,採行局部試點「經濟自由、市場開放」的政經改革窗口,爭取更廣泛對外洽簽FTA的機會。此策略立意本身的企圖心,一方面是以製造業商品經濟「外銷出口、突破市場」的效率便捷化及數量擴增為目標,一方面則是為了能有效達成增擴「單純雙邊協定屬性」(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自由貿易協定(FTA)洽簽的新機運。

也就是說,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一開始就跟對岸發展策略思維不盡相同,並沒有針對性地要為服務產業的升級進步、增進全球競爭力,以至於積極改善國家長期服務業貿易赤字問題,從全世界市場競爭關係結構性的角度,來作為規劃設計的主軸思考。也因此,對於極為關鍵性的總體經濟手段工具,包括貨幣政策、租稅政策及勞動力政策,都在「未研商、就否決」下,事先就予以排除。換言之,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計畫早已確定,完全不做「任何範圍或程度上自由開放的配合配套措施」的安排。同時,也缺乏藉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為積極加入「局部多邊協定性質」(partial mult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區域整合方案,包括TPP、RCEP等,做準備與安排。

也因此,在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的初始稿及兩年來陸續修訂的各版本中,幾乎看不到有針對台美TIFA平台、歐美日商會,以及其他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方案,包括RCEP、東北亞經濟圈協定等關聯機制,對於台灣政策措施解決僵局的策略方法及改善建議,做過任何「針對性地」的回應或必要的調適。

甚至反倒是,在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送審的過程中,不斷遭到來自社會的民粹抗爭,而公民社會瘋狂叫囂的「衝擊影響」,竟然就把既有尚稱完妥的示範區計畫,隨意「限縮裁減」,甚至做出「根本性轉向」的無釐頭調整,使得整個示範區計畫草案連要達到「振興出口經濟」及「擴大雙邊FTA洽簽」的作用價值,都已到了「不會再有可以達成之任何機率」的地步。

因此,即使在2015年馬英九的任期內,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通過立法院審議,成了案,恐怕也只會淪為「馬英九經濟學」的點藝術,根本不可能達到讓台灣「經濟自由、市場開放」,以期達到積極參與FTA洽簽及區域經濟整合方案的價值了。

 

上海自貿區成果斐然

 

而上海自貿區方案,則打從一開始設定,就立基在WTO架構之上,有效利用「規則異化」的條件空間,一方面要讓大陸服務業產業,尤其以金融服務業、運資通服務業及知識經濟服務業為主軸,積極有效與國際接軌,提高其全球市場競爭力。二方面則要提升上海市的城市經濟宏偉願景,使其轉變成為世界級都會經濟及世界級商務重鎮。三方面才是要拉抬全中國整體產業對外的國際商貿能力與動能。

在這一政策思維下,大陸政府手中可以動員的幾項總體經濟手段工具,包括貨幣規則政策鬆綁、金融服務業創新營運規範鬆綁、人力資源利用政策(含外幹、外勞引進)鬆綁、租稅政策減免、通關便捷化政策加速度,就成為最重要的配套措施了。也由於這些自由化的作為,讓自貿區方案在落實執行14個月不到的時間,已大大激勵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前進步伐,也使得投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服務業有了大躍進的發展,「滬港通」正式開通之後不到二周,上海股票市場就立時轟天而起,每日交易量突破1兆人民幣的爆量。

上海自貿區原本設定的目標,就是要讓中國服務業自由開放、國際接軌,並且有效提升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要讓上海市的城市經濟升級進步,成就為世界級金融商務大埠。因此,自貿區方案中特別著重金融服務業的自由開放、運資通(包括ICT、電信、運輸)服務業的自由開放,以及知識經濟服務業的自由開放,其所設定的格局眼界,都是以世界級的戰略目標為著眼,而不是只限定在亞太區域整合(一體化)及FTA的擴大洽簽之類狹隘有限的戰術層次。

就在這不過14個月之後的今天,讓國際社會從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運作中,所能夠看得到的具體進展成果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進步伐正在因此跳躍邁前,先進金融服務業紛紛擠進來,上海證券場深度廣度的加速擴張   (成為兆元交易量的世界級市場),多國企業總部的進駐數量倍增,已出現直逼日本東京的氣勢,而世界級電商產業及廠商的群聚結市、國際級醫療保險服務業的搶進、海空航運服務業的密度聚落、知識教育訓練學習產業的高級化發展(全世界高貴的MBA 課程及媲美最先進國家的講師待遇水準)、國際人才的積極搶進,都成為大陸經濟發展轉進「新常態」的最前沿新亮點。

上海自貿區掛牌運作距離「三年檢討成效」初階目標的2016年,尚有20個月時間,但它目前所達成的實質成果,已然令國際社會高度有感、大為側目。這些既見的發展成果,對於大陸內需市場因自由開放而壯大,以及製造業部門被帶動向上升級進步,乃至勞動力市場躍升成長,都有極其正面的促進作用。固然此發展方向會讓中國營商條件成本大幅提高,但也因此為大陸消費購買力帶來蓬勃的新生機。

 

相較檢視台灣越輸越多

 

相對地,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開放範疇、內涵及程序,卻是一路淪陷在每走一步就多加限縮一步,每一季每一個月都有不同的因緣事故,而不斷改小改窄改淺,改到成為只見自由開放的表象,卻看不見有內涵的「一片拼湊看板」,根本已看不出在增益台灣對外競爭力與吸引力的實質正義上,究竟還存在多少價值?這讓台灣在此一經濟開放賽局中,輸得更多。

也就是說,台灣先發後不至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同一期間,因為社會民粹及反對黨派的攻擊威嚇下,越發自我限縮與矮化的結果,今天躺在立法院等待審議的示範區計畫內容類項,以及可以經濟自由、市場開放的範圍程度,已然驟降至僅及「國內經濟級」及「社區經濟層次」而已,恐怕真正據以付諸實施,竟連有效扭轉當下「悶」經濟的能力都有所不及,更遑論要做為整個台灣經濟社會,參與TPP、RCEP,以及擴大簽洽FTA的基礎了。

最近幾個月,為努力促進台灣能夠早早加入歐巴馬力推的TPP行列,美國政府經濟政策主管單位對於兩岸在積極推動自貿區與示範區之間,究竟會有競爭還是合作關係,對於未來TPP與RCEP的競合發展又會有何影響,展現出高度的關注。

但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競爭態勢與合作可能性,若從前揭的比較論評分析中,無論從格局、策略路向、類項範疇、總體經濟措施手段、配套機制、法規鬆綁調適作為,以及既已落實執行的狀況,當可確切認定:兩岸的自貿區與示範區之間,恐怕並不存在任何具有將來性的相互競爭餘地,也沒有太多可合作關係的空間機會;尤其是,在兩岸服貿協議沒有生效實施的支撐之下,將更是難上加難。

當所有亞太區域主要經濟體都在積極以經濟自由、市場開放手段,爭取占有全球競爭市場的一席地位,即使近鄰主要國家,已然有日本的跨洲際攻勢開放,南韓的新亞洲經濟戰略開放、中國的服務業全球化開放,新加坡的強化商務行銷重鎮開放,無一不是都要加入積極競爭,以爭得更佳的全球大市場戰略地位;然則,此其同時的台灣,卻仍然陷困在「鎖國自閉」、「絕對屏障自我小小確幸」,讓不過僅有一點點「打得出去」意味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服貿協議,都持續無限期地躺在國會議場門前,這已成為台灣被世界邊緣化「求敗求死」的象徵,確實讓所有知者、識者為之扼腕不已。

真不知道,天天心想口呼「愛台灣」的民眾,究竟是怎麼看、怎麼想台灣今天這種困窘樣態的發展?真的不會為之憤怒生氣,也不想奮力振作、反擊殺出去嗎?

 

(作者係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