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安倍贏了自己策動的選舉|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日相安倍超會挑時機打選戰,又一次布好節奏、議題,打趴、小化在野黨,成就自民黨的獨大和自己連莊黨總裁的機會,只可惜,這精湛的選舉技巧,魅力竟比不上美國對中共十九大的關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確是選戰高手,之前遭森友、加計學園疑雲糾纏,以及閣員失言、東京都知事與都議會選舉重挫等一連串打擊,弄到民調支持率跌到只剩三成多,但僅兩個多月的功夫,竟能在這次眾議院大選中快速鹹魚翻身,帶領自民黨在戰後第二低、53.68%的投票率中,單獨獲得超越過半數(233)的284席,與共同執政的公明黨29席合計313席,突破修憲門檻所需的310席,再度大勝。他是怎麼辦到的?

 

安倍自選時機、議題

 

首先,8月3日安倍棄車保帥,將內閣改頭換面,大幅改組,聲稱這是「做事內閣」,這招果然先讓民調回升過五成。9月上旬,他已悄悄做好眾議院選舉情勢調查,研判到明(2018)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如內閣出狀況,造成支持率再下降,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組成新政黨,站穩腳步、壯大,或東北亞國際情勢變化,都會不利於自己,遂認定現在解散較佳。

而日本周邊情勢,很關鍵的是,此時俄羅斯亦支持安理會的加強制裁北韓、參加「包圍北韓網」了,外務省評估,「制裁效果出來之前的幾個月,美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極低」,風險小。於是安倍抓緊時機,憑首相權力,9月28日召集臨時國會,又一次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距他上次解散國會才兩年10個月。安倍要再賭一次「獨強體制」、構建強勢政府。

自民黨強推的政見是續推「安倍經濟學」,免費幼兒教育,強化對付北韓、給自衛隊憲法依據等。日本早已推出保障老年人的社會制度,這回是首次滿18歲就有投票權的全國性選舉,因此也要照顧到年輕世代,而免費幼兒教育的財源,因安倍政府原先預定2019年10月消費稅要由現在的8%增至10%,當初是要用來還赤字國債的,如今安倍想撥一部分來做免費幼兒教育,便需要選民背書。講白了,就是要年輕人的選票。這一來,選舉節奏、議題都跟著安倍起舞了。像安倍曾要求政府、國會制定搭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諸多法案,現在美國退出TPP,這次各政黨竟沒人再提TPP,追究安倍的領導!

 

在野黨分裂游離

 

諸在野黨當然措手不及,批安倍是唐突、沒有「大義名分」的解散。可是又無可奈何,只好陪著安倍打他設定好的選戰。最傷的是,本來有在眾議院有87席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9月1日剛選出新任黨代表前原誠司,什麼事都沒還做,就遇上解散國會,他又一心想跟小池整合,造成黨的分裂,原屬候選人分成三股勢力:黨內右派轉入「希望之黨」、自由派由前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新成立立憲民主黨、以無黨籍參選。所幸立憲民主黨衝刺奏效,勢力由選舉公報出來10月10日前的15席,吸收不少原支持共產黨的票,一舉斬獲54席,跨越可發動內閣不信案的51席,蓋過小池,成為最大在野黨,居政壇左派龍頭。

而小池領軍的「希望之黨」9月25日倉促成立,標榜「改革與保守立場」,又有脫離民進黨者加入,一度聲勢漲,但看板明星小池本人7月才當選都知事,堅持不辭都知事親自出征,雖然避開了不專念都政的攻訐,卻也使得部分希望換首相的選民失望,更糟糕的是,她傲慢地聲言要「排除」部分民進黨出身者,造成一些依附者選前出走,因此,她很快就過了高峰而後繼乏力,連在自己的根據地東京都,都無法維持選上都知事、選贏都議會時的氣勢,遭到席次減少的慘敗。

 

更有利於安倍發動修憲

 

一場眾議院角逐,右翼保守勢力又擴張了。自民、希望、公明、日本維新四黨主張修憲,總和勢力逾370席,不過,各黨想修的內容不同,有待梳理。

立憲民主、共產、社民三黨反對修憲,護衛現行的和平憲法,但此護憲勢力只有68席,相當單薄。會形成這結果,其實金正恩無意間也給予莫大的助力,前些時日北韓試爆氫彈、發射導彈飛越日本領空,日本社會恐慌,只見安倍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會面,聯絡中、韓、俄,在安理會配合美國強力制裁,似乎唯有安倍才有辦法對付北韓,導致不少選民回頭挺安倍。

解散國會前,修憲勢力就超過2/3,但國會成案,得趕在眾議員任期結束前的2018年12月,這次重選讓國會討論的時間延至2019年夏天,時間更為充裕。所以,經過此役,益發有利於安倍連任黨總裁及修憲。

 

中共十九大搶走媒體關注

 

對安倍個人來說,這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未受到國際關注,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史奈德(Daniel Sneider)直言「選舉結果不會改變日本」,炒北韓問題、消費增稅是安倍自己的選舉。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只要自民黨過半、繼續保有權力,就可放心了,美國政府及人民沒人在意日本大選。同一時間,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十九大則十分重視,國會也認定中、俄、北韓的動態,對美國的影響更大。

安倍再度用選戰樹立了自己的執政威權,他的競爭對手既弱且像盤散沙,日本國民沒有別的選擇。然而,由一個不願正視歷史、持續朝右偏,卻不知向左擺正的政府引導,豈是日本之福?

 

(作者係本刊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