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世界經濟將持續新波段復甦格局|林建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8年全球經濟態勢將回歸到不退不進平常年,延燒十年的世界金融海嘯危機餘波正式終結;世界經濟新波段即將開始。

 

全球經濟穩定向好態勢

 

   2017年全球經濟出現了自世界金融海嘯危機爆發以來,穩定向好的態勢,全球經濟信心增高,先進經濟體同步復甦,新興市場經濟以更快速成長,全球貨品貿易活動走出連續幾年低迷盤勢而出現回暖,超乎年初的原本的預期,以至IMF先後兩次調高全球經濟成長率,從3.4%提高為3.6%,並更新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為3.7%。

多數跨國機構目前都初步估計2017年成長率3.7%,預測2018年則可能會向上推進到3.8%,甚至4.0%,至於2019年究竟會繼續盤旋在4.0%峰頂或者又要再回降到3.7%以下,則須再審視全球直接投資落後腳步能否轉快,乃至全球公私部門既見的國債、公司債、家庭債等沈重負債問題能否紓緩而定,倘若各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空間障礙物都能有效排除,則預計世界經濟自2019年起就可能展開全球性成長新波段。

 

維繫高檔盤旋的經濟格局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針對45個會員國追蹤預測,各個經濟體2017年都會達正成長,這是世界金融海嘯危機以來的首見,可說是十年來全球經濟的最佳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猶然處於負成長的俄羅斯與巴西這兩個重要經濟體,在2017年也翻轉為正成長。

而十數年來,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進口正在顯著加快之中,2017年前三季更以6.9%的經濟成長率,明顯高出全球平均水準很多。

2017年以來,先進國家經濟復甦的強勁力度超出市場預期,為中國擴大出口提供了外部環境支援,2017年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大需求都會轉正。不過,中國經濟成長儘管仍會是全球第一高檔,但有居高略微放緩之勢:2017年可達6.8%,2018、2019年則因出口成長減緩,將分別略降至6.6%及6.4%。

同時,美元偏弱與人民幣匯率不降反升,會有效減緩人民幣匯率再調整的壓力,但整體資本外流風險也因此較能有效控制。展望前景,先進國家經濟能否持續復甦反彈態勢、各國貨幣政策,都會一定程度影響中國的金融市場、貨幣政策走向。

 

貨貿及製造業投資好轉

 

全球貿易自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持續低迷,尤其2013年後連續三年陷入負成長,2016年第三季開始翻轉復甦,貨品貿易數量和貿易價格年增率同步出現反彈:第一波動力來自於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促成商品貿易量值同時回升;第二波動力則出於2017年國際油價震盪,拉高了製造業和電子產品需求週期。

根據IMF統計,2017年全球貿易出口成長率達3.5%,相比於2016年的2.5%,而這主要得益於新興市場出口3.56%的成長率。2017年以來全球貨品貿易對中國、美國和歐元區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貢獻均明顯回升。

全球貨品貿易發展自2012年以來幾乎停滯了三年,2012-2014年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的出口成長率分別為-1.8%、3.8%和1.89%,2015-2016年甚至陷入了年率-10%、-2%的連續萎縮;但是,根據跨國機構最新全面性測算,2017年全世界貨品貿易名義成長率有望從-2%升至10%。

預測2018及2019年,全世界貨品貿易情勢依然樂觀,唯成長率或略低,原因之一是,2018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產出缺口」將逐步轉正,預示出「全世界需求大幅回升」有望在2018年前後出現;原因之二是,全球貿易成長的先行指標也逐漸轉強,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和全球貿易先行指數(CRB)兩大關鍵指數均已逐步回升,顯示全球貿易止跌回升趨勢確定。

 

全球直接投資新趨向

 

全球直接投資也從低位開始反彈,大大推升了這一波世界經濟復甦:(一)國際油價回升帶動了能源行業投資緩解與翻轉;(二)企業信心恢復和利潤好轉啟動了新一輪設備更新小週期;(三)頁岩氣革命、人工智慧、生物製藥等領域新突破,以及自動化智慧設備、物聯網等無線互聯儀器新投資需求上升;(四)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房地產等資產投資,在政府政策鬆綁的帶動下出現了好轉趨向。

根據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CTAD)的預測,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規模2018年將進一步升至1.85兆美元,2019年可繼續維持在2兆美元上下水準。

 

美國復甦但日本不佳

 

美國經濟表現意外良好,儘管受颶風影響,但2017年第三季修正後GDP成長率達3.3%,創出三年來新高;主要原因是私經濟部門庫存投資提速,抵消了國民消費與非住宅類固定投資成長,兩率下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OECD也微幅調高美國的未來成長率預估,指出只要川普減稅措施可以及時落實,將有助於美國,乃至全世界經濟前景。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安倍經濟學的成長發展績效,並不被各方機構所看好:2017年成長率預估會被下修到1.5%,2018及2019年則分別調降到1.2%及1%。兩大關鍵原因都與當前公共財務情況有關:一是日本政府公共負債偏高風險甚大,二是儘管貨幣政策持續維持量質寬鬆,但財政政策已領先恢復緊縮。

 

成長端看歐洲和新興市場

 

歐洲區域經濟目前正處於2016年底開始的新一波穩健和全面性經濟復甦週期。在家庭部門消費支出方面,2017年歐元資產上漲創造的財富效應將提供居民繼續加槓桿消費動力,而政府財政支出、貨品貿易淨出口,及民間企業獲利率改善、Sentix信心指數不斷攀升、企業更新投資熱情高企,投資支出GDP占比增高,在種種正向指標大為增強的基礎上,歐洲整體經濟在2018及2019年有望持續復甦。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十大經濟體之間,經濟成長落差的幅度已大為縮小,創歷史新低記錄。整個歐元區國家失業率已降到金融海嘯危機後最低位,公私部門債務和政府赤字水準持續下降,銀行對實物經濟融資體系的正常化,使得信貸成長全面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同時,政治對經濟的干擾程度亦有所下降,為歐洲經濟復甦提供了較好的大環境。

新興市場經濟體進入2018年應可保持強勁成長態勢,主要經濟持續成長動力,來自於「持續的資金流入」和「逐漸回暖的貿易環境」:開發中國家經濟體的FDI資金流入預計繼續增強;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對外貿易可隨全球貿易回暖,而在2018及2019年有望持續復甦。

在全球經濟成長率回升到高檔位置,以及全球市場的企業利潤普遍獲致改善,勢必引領跨國企業在2018及2019年投資熱情升高,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穩,將有效支撐開發中經濟體景氣復甦,而促使在2018及2019年FDI流入量漲升。

隨著先進國家經濟成長,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貿易正在復甦,印度、南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名義出口量值均積極成長。根據IMF預測,2018年新興市場經濟和開發中經濟體貨物和服務出口、進口實際成長率,分別可以達到4.47%和4.86%。

 

景氣挺升但存在不確定性

 

整體而言,全球成長動能上升,短期經濟展望正面,但仍有若干弱項必須注意:隨貨幣政策支撐力道的減弱,各國政府將轉為聚焦於結構改革,極力催促民間部門提升生產力及提高工資,落實包容性成長並強化財政擴張措施;但在現實上,包括民間投資、貿易及生產力成長仍低於長期趨勢水準;部分經濟體失業減少,但工資卻未上升等不利因素,其影響力依舊不容忽視。

同時,民間企業部門新投資水準,仍不足以彌補現有資產折舊,更不足以因應經濟成長所需;再者,許多國家的家庭與企業因舉債成本偏低而負債沈重,家戶經濟及企業經濟風險不小。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