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1950年代蔣經國忍辱負重終成局面|高靖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蔣經國雖貴為蔣介石的長子,但因他有蘇聯背景,美國對他充滿疑慮,並多所打壓。美方安排蔣經國訪美,表面上給足面子,由艾森豪總統在白宮親自接見,但國務卿杜勒斯當面給蔣經國難堪,19546月更施壓讓他辭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

 

1950年代上半段,是蔣經國一生受到最多政治打壓的時候。由於蔣經國作風強硬,讓許多國府人士不以為然,包括張群、陳誠等人都擔憂蔣經國的作風,會讓美國拒絕援助台灣。

蔣經國不僅受到國民黨派系與國府將領的掣肘,美軍顧問團更懷疑蔣經國在蘇聯學習的背景,即使蔣經國開誠布公,允許美軍顧問到部隊實際去看政工人員的工作,但仍無法取信美方。美國邀請蔣經國到美國參訪,卻被國務卿當面教訓一頓。19546月,蔣經國辭卸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職務,這大概是1948年在上海打老虎,搜捕囤積居奇的經濟罪犯,遭到各方反彈後的又一次挫敗。

美藉援助干涉國府運作

國府遷台前後,美國為其自身利益,積極介入國府內部問題,甚至主動向國府列出軍事防衛與行政管理名單,要求孫立人負責軍事,政治委由吳國楨負責,國府若不照辦,美國將不提供援助。國府拿人手軟,只好任命吳國楨為台灣省主席,孫立人先擔任台灣防衛司令,後任陸軍總司令,不過,國府對兩位文武官員處處設防。

蔣經國來台後,第一個重要工作是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也因此職位與追隨他父親的許多將領發生了矛盾。當時為了防範來台軍隊軍心不穩,蔣經國所指揮的政工人員在部隊中引起不少糾紛。從中情局1950年代的極機密檔案可以看到,許多軍隊對政工人員不滿。

當時以海軍與政工人員的矛盾較大。海軍內部派系複雜,抗戰後,國府甚至撤銷海軍總司令部,改設海軍處,不久後又恢復海軍總部,但由陳誠、桂永清等陸軍將領接管海軍,可見蔣介石不信任海軍。內戰後期,海軍艦隊在長江叛變,僅有部分船艦逃出,更讓蔣介石懷疑海軍的忠誠。

根據中情局解密的檔案,1951年時部隊士氣低落,海軍很害怕蔣經國的政工人員舉報,海軍補給艦在日本及台灣之間運油,船上總有政工人員,而且除艦長外,還有另一位可供替補的艦長。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表示反對,卻於19524月被蔣介石撤換。

海軍向美告狀對抗蔣經國

國務院解密檔案當中,有一份美軍顧問團海軍顧問貝耶立(Beyerly)給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William C. Chase)的報告,他說他曾於1951112日告訴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政戰局(總政治部)造成華府對台灣有很不好的印象。桂永清請他把這些事情當面告訴蔣介石,因為沒有人敢對蔣說實話。

118日上午,貝耶立見到蔣介石,親口告訴蔣,華府有許多不利國府的報告,最受爭議的是政戰軍官侵犯了軍事指揮官的責任與權威。貝耶立也向蔡斯建議,此時是調整政戰局的時機。

另一份國務院解密檔案可以看到,19515月蔡斯抵華任美軍顧問團團長後,於615日向蔣介石提交了一份他對國軍部隊的觀察報告。同月27日,蔣介石在總統府邀集中美雙方要員,針對蔡斯的報告進行會商。76日,美國大使館代辦藍欽以機密電報回報國務院稱,中國政府需要防範軍隊及民間發生叛亂與陰謀破壞,但了解情況的美國人與部分中國軍官認為,政工制度在軍隊與民間的運用有嚴重缺陷,對軍隊效率是弊多於利。

1951年國府將領與美方裡應外合,向蔣介石與蔣經國施壓,希望廢止政工制度。此外,根據19517月美國國務院的極機密檔案,美方向國府表達美援物資必須由美方有效地監督與管制,這引起國府內部有不同的看法,陳誠、吳國楨、張群等人主張配合美方,以爭取美援物資,但從中情局的解密檔案可知,蔣經國當時力排眾議,反對受到美國控制,外交部長葉公超告訴美方,美國這樣做,幾乎是逼國府投降。

蔣經國之後為了大局退讓一步,允許美軍顧問團派人到總政治部實際了解狀況。1951125日中情局極機密檔案顯示,蔡斯接受蔣經國的提議,指派一位顧問實地觀察政工人員在部隊上的實際作法。

有人藉美勢力反對蔣經國

中情局一份19511027日標題為「蔣中正與蔡斯對蔣經國地位有所爭執」的機密檔案顯示,蔡斯認為政治部是秘勤組織,是非民主的。在中美雙方有歧見之際,孫立人支持美方蔡斯的立場,督促蔡斯去找蔣介石,好好談談這些問題。這份檔案提到,蔣經國認為是他在蘇聯14年的經歷,造成美方對他不信任,如果他有美國的背景,美方一定會肯定他推動軍中政治教育的作法,而不會罵他是模仿共產黨。

19524月,吳國楨辭去省主席前往美國,此事造成中美關係的波瀾。吳在美國不斷批評國府,尤其是蔣經國,1954年甚至在美國雜誌撰文大罵蔣經國搞警察國家。幾個月後,藉著蔣介石第二任總統上任內閣改組時,蔣經國辭去總政治部主任職位,緩解了美方的壓力。

杜勒斯當面指責蔣經國

在蔣經國離開國防部的前一年,195310月,美方邀請蔣經國出訪。根據國務院的檔案,1953101日蔣經國會見國務卿杜勒斯時,雖然態度謙和,極力降低姿態,但杜勒斯仍表示,不認同蔣經國為維持台灣安全情勢穩定所做的努力,擔任蔣經國翻譯的沈錡不敢將杜勒斯的不滿翻譯出來,現場沉默了一下子。杜勒斯見狀,又再一次指責蔣經國,並舉美國的經驗告訴蔣經國,處理安全事務不需要這麼嚴厲,翻譯如實把杜勒斯第二次的講話翻譯出來。根據國務院的檔案記載,蔣經國聽了杜勒斯的批評,只回答了幾句聽不太清楚的話。顯示蔣經國並未料到會被杜勒斯如此批評,當場氣氛很尷尬,只能隨便敷衍了幾句話,使得國務院在場的記錄人員,根本聽不清楚蔣到底說了什麼。

蔣經國訪美,雖然見到艾森豪總統,但拜會國務院時卻遇到難堪的事,看來美方沒有減緩施加在蔣經國身上的政治壓力,加上國民黨內鬥還在醞釀,19542月吳國楨在美國刊登廣告,再次批評國府與蔣經國,反蔣經國的政治浪潮一波波襲來。蔣經國後來感嘆地告訴衣復恩,他成了眾矢之的,可見當時他內心承受的壓力。

蔣經國辭去政治部主任

為了維繫對美關係,同時穩定國府內部,在飽受美方壓力與國府內部權力鬥爭之下,蔣經國辭去總政治部主任職位,但同一時間陸軍總司令孫立人也被奪去兵權,調任總統府參軍長。這項人事安排,很可能是蔣介石為了平衡各方的力量使然。1955年,孫立人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署後被指控涉及部屬發動兵變,辭去參軍長。國府忌憚美國壓力,僅軟禁孫立人直到蔣經國去世,才由另一個親美的李登輝釋放。

吳國楨在美國四處告洋狀,影響中美關係甚大,也造成對蔣經國的巨大壓力。195434日,蔣經國寫信給陳大慶說,「弟一生與人無所爭,而今日所欲爭者,乃爭國家之獨立而已。」不久。蔣經國很無奈地被迫離開國防部。根據國史館出版的蔣經國手札,1954626日,蔣經國以機密電報告知在美國的宋美齡,張彝鼎接任政治部主任,兒定71日移交79日,蔣經國致函張國疆,「四年餘來服務軍隊,由於自己年輕學淺,未能達成任務,於心有愧。今奉命調職,自應深加反省,並將一本有過必改之決心,以圖報效黨國於未來之時日。

蔣經國交卸總政治部主任後心情仍未平復,711日,蔣經國致俞國華函云「弟對吳某之毀謗,始終並不介意,但此種惡意宣傳,對於國家之利益,與父親領導之威信,確有很大之損失。且皆因弟個人之關係而引起如此事件,此乃於心最感不安者,自知有罪也。今已奉命調職,對於一切自應深加反省,以圖報效黨國於來日。俞部長擬派弟為國防部次長之厚意,無任感激,請代致懇切之謝意。

同日,蔣經國又寫信給衣復恩說,「雖然感覺到無官一身輕,但是大敵當前,豈可偷安。最近半年來,我已成眾矢之的,但是能夠殺傷我的身體的人,絕不能殺傷我的靈魂。」蔣經國也寫信給江國棟,「我對於此事乃經過再三之考慮而決定的,並已完成辭職之手續。」蔣經國又在16日寫信給鄭彥棻,「在台灣忙了四年多,難免有錯處,錯處確實很多。」

從這些私人信函可以看出,蔣經國雖對朋友說是奉命調職,但實情可能是吳國楨在美國不斷指控台灣當局搞特務,國府內部反對勢力藉機攻擊蔣經國,加上美方持續不斷施壓,才決定請辭,對於俞大維安排國防部次長的心意,也表達懇辭,不過,幾年之後,蔣經國還是回到國防部擔任副部長與部長。

擺脫美國蔣經國掌控大局

19546月,蔣經國離開國防部總政治部,緩和美方的政治壓力,蔣經國下台,孫立人也同時下台,轉任閒缺。這個局面是以退為進,兩三個月後,國府就發表蔣經國接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地位與權力反而提高。一年後,台灣發生孫立人案,算是蔣經國對美方還以顏色,拔除美國在國府內部所扶植的勢力。

1950年代結束前,保密局改制為情報局,多年來與蔣經國始終不和的情報局局長毛人鳳病逝,至此,蔣經國的政治路途上,僅剩下當時的副總統陳誠可以匹敵。陳誠病逝後,蔣經國接替俞大維擔任國防部長,才完全擺脫美方勢力的干擾,這時的蔣經國反而與中情局台北站站長克萊恩(Ray S. Cline)交好,鞏固了他是唯一可以代表蔣介石與美交涉的地位,美方也不得不默認蔣經國為接班人與代言人的地位,昔日胯下之辱終得一雪。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