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選後的政黨格局與兩岸關係|黃清賢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台灣將在2016年1月16日同時舉辦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一般的看法是,兩項大選的形勢,兩大黨勝負已定。但對於台灣的政黨格局,以及兩岸關係而言,重點不只在於民進黨可能總統、立法委員席次雙贏,更在於2016年大選已非維持性(Maintaining)選舉或是轉換性(Converting)選舉,而是偏離性(Deviating)選舉,甚至是關鍵性(Critical)選舉;以及選舉結果是否會產生政黨重組(Realignment),甚至是政黨解組(Dealignment)?進而造成「量變質變」的兩岸關係變遷?

回顧2008年迄今的台灣大型選舉趨勢(如表1與圖1),國民黨在2008年極其風光,挾著批判民進黨執政不力、道德瑕疵的優勢,總統選舉囊括近六成的765萬餘票,立委選舉得票率過半,在113席更取得七成二的81席優勢。

但在中央完全執政的國民黨,同樣因執政成效不彰,此後一路下滑。雖然2009年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由於國民黨還有地方派系、基層組織等優勢,尤其議員選舉還能大幅領先民進黨;但到了2010年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選舉,市長選舉得票率已經落後給民進黨。

因此2012的總統大選,國民黨減少到僅剛過五成的689萬餘票獲勝,比2008年選舉少了75萬餘票,立委選舉得票率也不到五成,席次減少到五成七的64席,但應已不是「維持性選舉」,而是「轉換性選舉」。

事實上,國民黨下滑趨勢未因中央仍完全執政而改變,執政成績依然低迷,加上太陽花學運引起更多對於執政績效的關注,2014年除了地方性質強烈的縣市議員選舉還能領先外,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的得票率皆大約平均落後6%,性質應該是「偏離性選舉」,甚至意味「關鍵性選舉」。

距離2016年大選已近,總統選舉還是民進黨穩定領先,甚至得票率過半;立委選舉在雲林以南幾乎是民進黨的席次,若加上不分區席次,也有機會過半。所以2016大選後,應該是民進黨在中央完全執政;如果延續2014年的選舉趨勢,2016年大選可謂是「關鍵性選舉」。

 

選後國、民兩黨新變化

 

由於2016年大選可能是「關鍵性選舉」,代表政黨認同的選民結構已經產生變化,而且不是一次性的偶發事件,因此兩大黨將面臨新型態的選民政黨認同改變;但是否產生穩定性的「政黨重組」,甚至是「政黨解組」,則有待整體的結構性觀察。

雖然太陽花學運後,許多的公民團體轉化為政治團體參政,但是,這些政治團體的訴求無法激起關注。例如:時代力量的「追求一個人人都嚮往、引以為傲的台灣」,社會民主黨的「打破兩黨寡占的政治、打破財團壟斷的經濟」,綠黨的「參與式民主、社會正義、生態智慧」,民國黨的「博愛、自由、平等」,這些訴求大多是台灣普遍的抽象共識,而且多被兩大黨吸納了。

所以,從「政黨解組」的角度觀之,選民的政黨認同未因第三勢力出現而大幅改變,形成支持非兩大黨的多數獨立選民;因此,「政黨解組」重點在於選民對兩大黨的認同是否已經減少,但以現今大部分台灣選民對政治資訊的判斷方式來看,政黨認同還是重要途徑;只是,未來仍有可能「政黨解組」為保守派、自由派的意識形態認同,或更多說是對中國大陸的不同認知傾向。

以兩大黨而言,當然要防止「政黨解組」,維繫住選民對本身的政黨認同。但國民黨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後未能振衰起弊,內部整合不力、外部執政無力,所以2016年大選面臨選民改變其認同的「政黨重組」,因此,國民黨必須重新爭取選民的認同。雖然國民黨因為理念差異,存在所謂的傳統藍、本土藍,但對於欲投入台灣選舉者而言,黨章第二條的「堅定『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信念」,應該只會愈來愈強化。

至於民進黨,當然希望2016年「政黨重組」後的選民認同穩定增加,因此黨主席與總統集於一身的黨政合一、行政立法完全執政的權力集中,黨內派系或天王勢力將臣服於掌握資源的最高權威,全力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與認同。但因政策規劃與執行的能力有待考驗,尤其兩岸關係的問題可能衝擊內政、外交的表現,因之屆時出現執政績效不彰時,黨內派系的權力結構傳統將再度檯面化。

 

民進黨兩岸政策走向

 

2016年大選中,面對國民黨內政失去民心的領先優勢下,民進黨針對一向處於劣勢的兩岸政策,採取了所謂「維持現狀」、穩紮穩打,以「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據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顯示了民進黨站穩台灣立場的保守性。

相對於國民黨政策對於兩岸和平發展的優勢,民進黨強調兩岸政策需要透明,強化民主機制,確保民眾未來的選擇權;推動兩岸建設性交流與對話時,堅持過程必須充分民主化與透明化,利益由社會公平分享,所以選前仍強調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

如果民進黨2016年大選獲勝後,必須證明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時,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是否立法、如何立法,或許可作為觀察指標。民進黨大致認為,大陸不會貿然中斷兩岸協議的施行,而且民進黨基於執政的方便,可能會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釋出善意,有利兩岸協議的落實甚至簽訂,以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現狀。

但畢竟「九二共識」是大陸堅持的前提,若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協議的落實乃至於簽訂都不可能;所以,民進黨還是有可能調整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譬如民進黨提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除包括憲法內文、增修條文、相關憲政釋文、法官判決、政府與人民的相關運用之外,更可暗示憲法第四條與增修條文前言的「一個中國」想像。

當然,大陸還是相當在意民進黨1991年制定的台獨黨綱,只是廢除或凍結台獨黨綱涉及民進黨歷史的立場,機率不大,但以新決議文凌駕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尤其是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較有可能,例如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新決議文;不過要到類似國民黨「一中各表」的程度,還需更多壓力。

相對於兩岸關係而言,由於美國的「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日本的「解禁集體自衛權」、美日的「安保新指針」,以及美國介入南海諸國的領土爭議,都讓民進黨認為有更大空間,可以與其他國家一起面對大陸,加上2016年大選總統、立委得票率與席次都可能過半,則現階段民進黨兩岸政策向「九二共識」靠攏的程度不大,因之,兩岸能否真正繼續維持和平發展的現狀,還是得「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作者係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成大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