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美國「棄台論」會成真嗎?|張麟徵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馬英九第二任期內,兩岸交流平順,外交場域平靜,但內政上卻民怨四起,分離勢力日益囂張。2014年3月的太陽花事件,馬政府應對失當,使情勢從複雜走向失控,並造成該年底地方選舉國民黨潰不成軍。從那時起,民進黨再度執政就沒有懸念。如今民進黨以壓倒性的姿態全面執政,兩岸穩定的狀況勢恐成為過去,美國將如何因應台海這波變局,成為各界關切話題。

 

民進黨執政「棄台論」再起

 

早在2014年春,號稱美國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大師的約翰米夏默(John Mearsheimer)就為文說:如果中國繼續崛起,台灣似乎注定將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終究只好告別台灣。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衝突點太危險,如果引發中美大戰,不符美國利益。如果衝突有可能升級為核戰,美國決策者更不能為台灣冒這個險。結論就是:美國必須向台灣說再見。

正是為了因應這一情勢變化,新一波的「棄台論」在美國開始熱炒。去年5月,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資深研究員艾瑞克戈梅茲(Eric Gomez)撰文指出,由於兩岸軍力近年來已明顯失衡,避免美中為台灣問題發生衝突,美國必須調整與台灣的軍事合作關係,放棄協防台灣。他並強調,這一決策無損於美國的信譽,因為不像美國與日本、南韓、菲律賓均簽有正式協防條約,美國與台灣並無此類協議,本來就沒有協防義務。

同一時期,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麥克史文(Michael Swaine)發表看法認為,美國如果將台灣納入其亞太再平衡機制中,那是瘋狂之舉,建議美國應減少對台軍售,以換取中國不以武力統一台灣的承諾。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休懷特(Huge White)教授也認為,大陸在全球經濟的角色太重要,軍事太強大,國際社會中不會有任何國家會願意冒著喪失經濟利益與核戰的風險,去防衛台灣。

 

美國至少三次棄台

 

對台灣而言,沒有美國支持,絕對無法抗衡大陸。美國會不會為了自身利益,和大陸交易,把台灣甩了?這是台灣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但台灣人心中儘管忐忑,口頭還是逞強地斥為胡扯。

台灣人很阿Q,不願面對歷史,不願承認美國曾經一而再地放棄過台灣。但美國背叛台灣的行徑斑斑可考,無可抵賴。

美國第一次棄台是1949年。國共內戰國府戰敗後,美國政府落井下石,發布《對華政策白皮書》,將戰敗原因完全歸咎國民黨腐敗,並將台灣踢出美軍防守的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任其自生自滅。如果沒有韓戰,大陸或已解放台灣。第二次棄台是1971年。通過季辛吉的北京行,打破中美關係的堅冰,造成我方在聯合國代表權之戰兵敗如山倒,最後只得黯然退出聯合國。第三次來的更快,1978年12月15日卡特政府宣布斷交、撤軍、並廢棄中美協防條約。有這麼多血淋淋的棄台紀錄,能不警惕嗎?

1949年的棄台,是由於當時美國與國府不和,並對中共有美好的認知。其後的兩次棄台,則都是由於大陸在國際局勢中地位改變。美國推動中美關係破冰或建交都是在拉攏中國,聯手對付共同的對手─蘇聯。當然,為了安撫台灣,也為了牽制大陸,美國仍在《台灣關係法》的架構下維持著與台灣的特殊關係,但即使是非正式的特殊雙邊關係,美國還是有人認為應該檢討。

 

「棄台論」歷史悠久

 

美國一些元老政治外交家或學者,從國際關係發展的趨勢,與國際權力結構變更的可能性觀察,都認為中國必將崛起,美國應與之建立友好關係,並在台灣問題上改變態度。早在1998年,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即建議美國應支持大陸以「一國兩制」的政策統一台灣。1999年,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也認為美國不應攔阻兩岸統一,甚至建議應施壓台灣接受。季辛吉認為美國如果堅持目前的政策,中美兩國可能會出現1950年代在朝鮮半島對峙的局面,果真如此,那就太危險了,因為現在武器的毀滅性已遠非當年能比。2011年季辛吉又重申了此一看法。

季辛吉、奈伊等人都是操作國際政治的老手,服膺現實主義、權力平衡理論,知道如何趨吉避凶。

2008-2009年國際金融與實體經濟危機發生後,由於中國大陸在這波危機中表現不俗,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於是更多的棄台主張一一浮現:如查理格拉澤(Charles Glaser)建議撤銷對台安全承諾;比爾歐文斯(Bill Owens)建議交好中國,停止對台軍售;布魯斯吉利(Bruce Gilley)主張台灣應「芬蘭化」,美國不應再提供台灣安全保障;保羅凱恩(Paul V. Kane)提議放棄台灣,用以交換大陸手裡1.14兆美元的美國國債。種種說法不一而足。

隨著中國大陸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升,經濟力日益壯大,而台灣的分離氣焰並未因為兩岸交流密切,和平發展形勢大好而稍減,相反的,反而日甚一日。加上國民黨執政成績不佳,支持度日低,民進黨執政在望,兩岸碰撞機會日增,美國各界更有理由認為美國應遠離台灣,遠離戰火。

 

棄台與否取決於中美角力

 

雖然遠離戰火的呼籲甚囂塵上,但官方當然不會輕言放棄,畢竟如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所說,台灣是「地緣政治樞紐國家」,輕言放棄,將衝擊美國的遠東地位。布氏甚至說,如果大陸動用武力統一台灣,美國也絕不應坐視。但他也說,「美國應信守對中國的承諾,直接或間接都不去支持台灣提升國際地位。」這反映了美國政府玩弄兩手策略的本質。但是一旦兩岸真的兵戎相見,美國果真不能坐視嗎?這就得好好撥撥算盤。

要不要棄台,取決於何者對美國有利,付出的代價與所得的利益何者較大,更牽涉到中美兩國的決心與實力。就大陸而言,台灣是其核心利益,和平統一最好,如果台獨政權死不悔改,該用武的時候也不會遲疑,更不會計較代價。至於美國,維持台灣現狀,不統不武卻實獨,對美國最有利。現在的難題是習近平已經把話說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是兩岸同屬一中,反對台獨。只要台灣不接受包裝在「九二共識」內的此一主張,就是推翻現狀,和平之舟就會翻覆。蔡英文如何因應?大家都等著5.20的演說。

從台灣大選前後迄今,美國現任與卸任官員、學者專家絡繹於途,穿梭在兩岸之間,就是要盡一切努力,預防兩岸爆發衝突,陷美國於進退維谷之境。畢竟台灣對美國而言也是重要利益,能保住最好,但由於台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並非不可或缺,所以必要時應該是可以交易的。

中國大陸當然還不是約翰米夏默所說的「完全大國」,即便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三,但整體而言,要追上美國還有一大段距離。可是,會看趨勢的國際外交家與學者都知道,這是一個上升趨勢中的大國,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可以像中國那樣給美國壓力。美國雖然仍是超強,但擴張太過,目前已力不從心。經濟上,美國尚未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完全恢復;軍事上,從美國自全球爭議地區陸續撤退,押寶三分之二的軍力於亞太,即可知美國現有的實力只能守住西太平洋。簡言之,美國是一個下降趨勢中的超強。

 

維持或改變台海現狀

 

就中美台三方來看,美國及蔡英文都希望維持台海現狀。尤其是蔡英文,如果能用模糊的、空心的「維持現狀」、「遵守現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敷衍大陸,「概括承受」馬英九「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爭取到的兩岸紅利,又不變更台獨的基本立場,那自然是上上策。

但就大陸而言,台獨完全執政未始不是一個打破台海僵局的機會。大陸對台獨政府可以放手做為,不像對國民黨,有輕不得、重不得的顧忌。對馬英九的「一中各表」,大陸從未接受,但也沒有正面駁斥。最近兩年,大陸態度變得清晰,明白指出「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就是「兩岸同屬一中」。馬英九對此自然沒有異議,但以此要求即將上台的蔡英文表態,並且一再強調「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指去中國化教育的文化台獨),這就不免讓蔡英文犯難。

大陸的謀畫不外幾點:一、要嘛蔡英文照單全收,這是不戰而屈台獨之兵,和平統一,對兩岸、區域、國際社會都好。二、要嘛蔡英文硬挺,大陸就祭出各種制裁,如與甘比亞建交就是一個警告,讓台灣在外交、經濟上逐漸窒息,終將引起民變。三、最壞就是軍事威懾,伐兵攻城了,那現在也是一個最好的時機:台獨政府步履未穩,美國國內政治情勢紊亂。

大陸想改變台海現狀有其戰略考量。一則東海、南海已經亂成一鍋粥,這兩個區域因為牽涉到與鄰國的關係,美國趁勢攪和,大陸雖有反制,但總有些絆手絆腳。台灣則不然,大陸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際社會或承認、或接受、或認知,但沒有一國反對。大陸若對台灣動手,國際上縱或有勸架或批評的聲音,但不會有任何國家,包括美國,會出手伸援台灣。這就是那些主張「棄台論」的政要學者們所說的:這個點太危險了,各國都要遠離戰火,自求多福;為美國自身的利益打算,中國還是一個利益相關者,尊重中國應有的名份與利益,忍受中國的一些要求,方為上策。

美國的「棄台論」會不會惡夢成真,要看蔡英文的智慧與機變、美國的外交手腕與自我認知,以及大陸的統一決心與領導人的膽識。短期內不會,再長就很難說。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