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9)為辛亥革命108周年,當我們緬懷湖南先賢黃興、宋教仁、譚延闓、譚人鳳等人參加革命、響應武昌起義,付出一切代價的熱誠時,尤須感念譚延闓三督湘政,出謀擘劃的諸多貢獻。
早年即同情與協助革命
譚延闓字祖安,別號慈衛,又號旡畏,湖南茶陵縣石牀鄉人。清光緒5年12月14日(1879年1月25日)誕生於浙江杭州。光緒30年參加會試,高中會元,並應殿試,榮膺賜進士出身,以翰林庶吉士任用。其父譚鍾麟,咸豐6年高中進士,並出任翰林庶吉士,為人耿直,負責盡職。因此,朝廷甚為器重。歷任知府、巡撫、兩廣總督等方面大員,政聲甚佳。
譚延闓是一位時代的先驅者,雖然他出身於保守的世家望族,本身又為少年科甲、翰苑清才,但他眼光遠大,思想新穎進步。當時他目睹國家衰弱、清廷腐敗,因而年輕時即有救國救民的宏願,所以當他高中翰林以後,即無意於仕途,反而頗為留意革命與立憲兩派的發展。由於他開明進步的態度,並熱烈支持新式教育,湖南革命黨人最多的明德學堂,即因獲得他大力支持,才辦得有聲有色,明德的創辦人胡元倓對他更是感激不盡。
當時以譚氏的家世背景來說,他是很難成為革命黨員的,但是他對革命黨人的精神卻是非常同情,因此曾掩護黃興脫險。當黃興在明德學堂密謀革命時,因有同志不幸被捕,供詞中連累到黃興,湖南巡撫陸元鼎乃秘密派人準備逮捕黃興。然而,正巧譚延闓的二位好友負責此事;張筱浦(鶴齡)時任提學使,俞壽丞(明頤)在督練處任職。張、俞二人均應譚氏的要求,而不急於派人逮捕,黃興因而得以脫身。
鼓勵新軍響應武昌起義
當時譚氏對於清廷的態度乃是主張立憲,並採取溫和的改革路線,以免國家元氣大傷。因此,他當選湖南諮議局議長後,對於當時的各種形勢均能合情合理處理,並進而積極參加國會請願,以設法使清廷能有所讓步。其後他又公然反對「鐵路國有」的不合理政策,並譴責與反抗清廷官吏的無理壓迫。不過,當他請願不成失望返鄉時,深深意識到全國人民反抗清廷的怒潮,已經高漲到將要爆發的地步,遂暗中與諮議局議員有所商議和準備,以便迎接革命的來到,所以武昌義旗一舉,譚氏便很自然受到湖南人民的熱烈擁護。
武昌起義後,湖南革命黨人陳作新、吳作霖等人到湖南新軍營區內鼓吹響應革命,新軍雖相信唯有革命才能救國,但因陳作新等人微言輕,因此不敢公然反叛清廷。譚延闓時任諮議局議長,遂決定鼓動湘人響應革命,因此對大家表示:「文明革命與草寇異,當與巨家世族軍界長官謀之。」
新軍本已躍躍欲試,再聽譚氏這番大義凜然之言後,每人均很高興地說:「譚翰林都說應該革命,我們更應早日響應武昌起義。」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聽到這番話,幾天以後,新軍與巡防營的官兵都聽信譚氏之言,準備響應武昌義舉。
湖南獨立與長沙政變
宣統3年9月1日凌晨,焦達峰率第49標新軍攻入長沙小吳門,陳作新與易堂齡率第50標新軍攻入北門。兩軍會合後,再攻打軍械局,進而攻入撫署,署兵皆逃散,湖南巡撫余誠格趁機溜走。其時,巡防營、水師營均先後叛清而響應新軍,長沙因此迅即光復。統領黃忠浩亦被殺,原來民軍不想殺黃,但他竟不投降,仍欲效忠清廷並開導民軍,遂被殺,其人之死,湘人甚為惋惜!譚延闓與其交往密切,亦為文悼之。9月2日,焦達峰、陳作新得知余誠格逃走,黃忠浩被殺,遂前往諮議局與革命黨人開會。當時,各界人士均未到,只有焦、陳等20餘革命黨人在場,當場推舉焦達峰為正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
其時,又有人對大家建議說:「今大事既舉,然治事無法紀、無權限,何以進行?且湖北以湯化龍為政務部長,今不舉譚延闓任政務,其事必僨。」隨後,唐乾一即為大家列表解釋,主張軍民分治,設軍政部長與都督相等對待,部長以下分總務、財政、交通、民政、教育、鹽政、警政各科,都督以下分軍務、參謀、軍法、軍械各科,雙方各守其職,互不侵犯。大家均同意唐乾一草創的規則,於是焦達峰、譚延闓分別各就都督與軍政部長之職,因此大事遂告底定。
然而當此倉促改革重建之際,缺乏章制規則可循,因此都督府一切事務均顯得雜亂無章,致使人們無所適從。當時,軍、學、紳各界看到都督府內事權不統一,情勢顯得很危險而疑懼不安,大家遂決議模仿英國立憲精神,組織參議院,以譚延闓為院長,設立軍務、參謀、軍需各部,職員幾乎全是諮議局議員。「凡募兵給餉,任免官吏將校,經參議院可決,方得施行。」
軍政部、參議院相繼成立,大削都督之權,至此,正副都督已有名無實而形同虛設。這時,同盟會黨員譚人鳳、曾杰等,擔心都督府內事權不統一,容易遭致敗亡,復建議取消參議院、軍政部,以期能適合軍事敏捷之應付;並另訂章程,將全省軍事、行政、理財、司法各方面權責,完全歸都督掌握。譚延闓便辭去參議院、軍政部各職。
9月10日,焦達峰、陳作新召集各界人士在諮議局開會,會中決定撤廢軍政部、參議院而集權於都督。會議結束後,焦氏回都督府;陳作新到北門鎮壓和豐公司兌換紙幣之亂,梅馨遂遣隊官袁富榮率兵跟蹤,雙方在路上碰面,袁軍即將陳作新拉下馬殺害。同時,又派隊官吳家輇率兵至都督府列陣門外,偽稱有公務請都督判決,焦氏一出門,即被拖至轅門外殺害。焦、陳均屬年輕有為,不幸被害,壯志未伸,湘人深為嘆惜。
任湖南都督維護全省秩序
焦、陳既被亂軍所殺,各軍官兵們即推舉梅馨為都督,梅不答應並表示:「若此,是利之也!不可!不可!吾為湖南斬亂機,保安寧耳,國中自有賢者,其亟舉之。」於是新軍第一師師長余欽翼獻策說:「今舉都督,非資望不能服眾,梅馨既不為都督,則吾輩軍人皆無一可者。如吾意,則莫若選文治派中如諮議局議長譚延闓輩為之。諸君以為何如?」大家便共同表示:譚氏才是真正眾望所歸之人,因而共同決定推舉譚氏繼任都督。
他就職後,首先下令厚殮焦、陳,以酬謝他們光復湖南之功,且親到焦、陳靈位前痛哭哀悼。此外,又命令軍隊各回原防區駐紮。對於焦、陳所募新軍亦不遣散,令其聽候編制。並以都督府機要事宜,委託唐乾一等人全權處理。
譚延闓就任都督後,其一切對內外的措施,頗能高瞻遠矚面面顧到。他的第一步工作是安定地方,維護全省秩序,因而下令嚴禁濫殺與報復,盡量避免流血。以其德望之重,使得一些不法之徒,皆能有所警惕,秩序遂得以安定。
湘軍大力支援鄂軍
隨後譚延闓的視線便轉向省外,以謀推動他省獨立。唐乾一等人即對他建議:「同盟會勢力雖大,然不能使各省同時並舉。公既出,事無中止,當飛書知舊,乘時響應。現勢宜注意者,廣西、江西、貴州三省,而廣西尤要。廣西苟不應,湘軍援鄂,必有後顧之憂。江西握手則聯絡之,否則以武力相見。貴州即不反正。道路修阻,暫不能為我害他。」於是分別拍電報到各省,派人運動以謀使其獨立。
當湖南局勢逐漸穩定後,湖北的軍情卻日益緊張,清廷不斷派遣大軍前往武昌增援,革命軍所受壓力愈來愈大,因此黎元洪不斷來電請求湖南大力支援。譚延闓這時深深覺得湘鄂兩省具有唇齒相依的利害關係,而且既已參加革命,援鄂乃是義不容辭之事,遂決定在軍事及財力物資方面大力支持湖北的革命軍。
譚延闓在財力物資方面的援助,除匯去銀元50萬兩作為補助武昌軍費之用外,另外又運送米、油、麵粉到鄂,第一次米3千石,油80簍,第二次米5千石,麵粉500袋,油300簍。武昌方面因槍彈甚多,便送給湖南一些以作交換。
湘軍援鄂乃是自湖南獨立來最迫切之事,湖南原有新軍一個混成旅,共約4千人。起義後,每個營幾乎都擴大成為一個師,共計成立5個師,約5萬人。湖南這次招兵之人員素質與以前頗有不同;以前應募入伍的幾乎全是城市和農村貧雇農。這次卻有不少青年知識分子參加。由上可知,這次人民參軍不是為解決飢餓問題,而是為了參加革命。
陽夏之戰前後長達月餘,各省革命軍之援鄂者,以湘軍出力最多。九月上旬,如非湘軍冒死防禦,漢陽就可能失守。譚延闓為獎勵湘軍勇猛殺敵,為免向隅,特別統一分發獎金並授以特別獎章,官兵們因而感動不已。
對辛亥革命貢獻重大
譚延闓於大力支援湖北革命軍及策動有關各省獨立反正後,即進一步伸展眼界於全國。當臨時中央政府尚未成立時,譚氏便發起及早組織臨時政府,並在南京成立參謀本部,藉以統一北伐事宜。他電告各省,請求贊成並派員組織臨時政府,各省均贊成他的建議,並覆電照派人員以組織成立參謀本部。因此,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遂委任黃興為總參謀,鈕永建為副總參謀,並設參謀部於總統府內,復因各省參謀未能及時到達,而延至2月6日始正式成立。
當辛亥革命成功後,中山先生返國,譚氏首先通電表示歡迎。電文中云:「聞公到滬,飛電傳來,巨躍三百,謹代表全湘千萬生民歡迎,先生萬歲!中華民國萬歲!」這時譚氏與中山先生尚無一面之識,他之通電完全是出自內心仰慕所致。由此通電可知,譚氏並有贊成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意。自此,各省都督、軍政分府以及省議會等相繼通電,均表歡迎擁護之意。
譚延闓由於在辛亥革命前後表現傑出,深獲全省人民的愛戴,因而日後得以三督湘政,協助孫中山與蔣中正完成護法、北伐等革命大業,並在黨國地位步步高昇,終於先後擔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等主政中樞的要職。因此可知其一生事業上的成功,洵非偶然。
(作者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