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兩岸交流30年後亟需確認政治定位|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9871015日,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打破兩岸人民長達38年的隔絕狀態,從此開啟兩岸交流大門,迄今屆滿30年。過去30年間,兩岸交流逐步走向直接雙向三通,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局面,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30年後的今天,每年有900多萬人次往來兩岸,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灣民眾超過百萬,兩岸已然進入「一日生活圈」。

兩岸交流30年,奠定了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基礎,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兩岸在政治定位上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導致兩岸的分裂狀態仍持續在固化中,也成為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

大陸對台政策始終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絕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也非鄰居關係;兩岸應齊心協力追求國家統一。近幾年,大陸當局又進一步指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希望兩岸關係的本質更加清晰化、精準化。98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針對賴清德接任閣揆受訪時說,不管台灣人事如何變化,民進黨當局需要回答最根本的問題:「兩岸關係的性質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再度表明,如果兩岸問題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問題,什麼事情都可以談;反之,如果兩岸不是一國,有什麼可談?

台灣內部對於兩岸定位的意見則很分歧。綠營宣揚的台灣主體意識日益升高,崛起的中國大陸被詆毀為「外國」、「敵國」,這鼓動了「逢中必反」,暴力事件頻傳。藍營中,國民黨雖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但堅持「一中各表」,使「一中」模糊、虛化,又在諸多議題上畏首畏尾,引發深藍及統派的不滿。而剛在上海說「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於923日的研討會上主張兩岸密切交流,卻又說交流,愈發現我和他們不一樣」「交流之後,發現是不同國的」,此番言論被綠媒簡化為「柯文哲:兩岸根本是不同國家」,引起熱議。

面對社會嚴重對立,蔡英文不思解決之道,反倒在24民進黨全代會上宣示「啟動憲改並要趕在明年底地方大選進行公投複決。蔡英文此舉顯然是為壓赦扁紛擾,並想炒熱選戰,雖被譏為「假議題」,但民進黨立委立即展開聯署,時代力量立委大表歡迎,國民黨在「建立民主憲政體制」的大帽子下恐無招架之力,看來,台灣在全面走向「文化台獨」後,也難逃「法理台獨之虞。

宣稱要改善兩岸關係、建立互動新模式的蔡英文,竟於24日強調,「我們必須在堅持台灣主體意識及主權的原則下,尋找和對岸互動的新模式。新閣揆賴清德也於26日在立法院首次備詢時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對此,大陸國台辦立即回應「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並警告「搞台獨分裂必將自食惡果」。蔡、賴敢在中共19大召開前夕如此挑釁,想必有所算計,大陸除應採取更具體有效的遏止台獨措施,也應直接向台灣人民訴求:兩岸本屬一個國家,兩岸可以在一國之內平等協商,解決一切相關問題。

30年前,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是前人用血淚努力的結果;30年後,蔡英文萬萬不可為了鞏固民進黨及個人政權,在此敏感時刻,貿然採取挑釁舉動,破壞兩岸交流30年來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台海問題獲得解決,也為台灣社會和諧共處、及早凝聚共識,釐清、確認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