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決定英國大選的非典型黨魁|潘偉華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212日,英國將舉行二戰後最重要的一次選舉,選出代表最新民意的新國會來處理脫歐問題。2017年大選後,保守黨梅伊首相的溫和折衷「協議脫歐」立場,使各方難以達成共識。在2019年脫歐停滯不前、梅伊辭職之際,脫歐立場更強硬的強森成為保守黨領袖兼首相,誓將脫歐進行到底。

 

過去三年的脫歐僵局,導致英國陷入分裂與僵持。為解決此一重大危機,強森得以脫穎而出,以絕對優勢得到黨內同志的支持而上台。

強森堅持提前國會改選

原本根據《英國定期國會法》,此選舉應在202255日或之前舉行;但由於脫歐公投過關,英國議會與民意均產生重大分裂,因此2017年產生了主要政黨均不過半的懸峙議會(Hung parliament),保守黨與來自北愛爾蘭的民主聯盟黨(DUP)聯合組閣。這樣不穩定的多數,再加上脫歐議題與北愛爾蘭邊界問題關聯甚大,DUP主張留歐,與保守黨的主張差距甚遠。

再加上,新上任的首相強森起初堅持無協議脫歐的立場,與黨內協議脫歐及留歐派決裂。強生深知「滿足各方」的脫歐協議是不可能的,因此曾奏請女王暫停國會,想繞過議而不決的國會直接逕行脫歐,引發大規模示威抗議。他更開除了21位反對他的保守黨議員,使保守黨聯盟失去國會的多數席次,導致強森在國會一連6次表決都遭挫敗。強森唯一的選擇就只剩下訴諸直接民意,提前舉行大選,以最新的民意來解決他個人、政黨、國會,乃至國家的困境。該決定最終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

反對黨黨魁柯賓一開始力拒提前大選。他集合了反對力量阻止強森意圖在1031日脫歐截止期限前,以無協議方式帶領英國「硬脫歐」。但在那之後,工黨沒有阻止提前大選的正當性,才轉而支持提前大選。

兩黨領袖均非典型政治人

(一)工黨的柯賓

工黨的柯賓從政開始即堅決主張社會主義,被認為是歷來最左、最不受歡迎的反對黨領袖。他在2015年的黨魁選舉中,廣泛地受到黨內大佬、媒體的批評,認為他若當選黨魁,將導致工黨左傾極端化,是不被看好的邊緣化候選人。而柯賓大方地自稱為改良版的社會主義者,這樣直白的主張反倒吸引許多堅強的基層工人與青年支持者,重新對工黨產生希望,使得柯賓最終以明顯優勢當選。英國雖有長期社會主義的傳統脈絡,但主要仍是個右派資本主義的國家,居然有個這麼「老左」的反對黨領導人,的確非常另類。

柯賓主張社會福利與公用事業國有化。所以在競選開始之際就拋出幾個巨額的公共開支計畫,例如:主張大學的免學費政策;將提供全國免費的光纖寬頻;提供免費的全民牙科檢查;並打算將公用事業如電訊業國有化。如此,將徹底改變自柴契爾夫人私有化革命以來的右傾路線,震動整個英國資本市場。

不過,工黨對脫歐或留歐的立場不明確,主要問題出在,工黨的主要支持群眾包括都會型親歐人士和傳統的勞工階級成員,後者在2016年公投時選擇了脫歐。兩者對脫歐議題的立場分化且難以調和。絕大多數英國人受夠了過去三年的亂局,他們願意選擇一個具有清晰大方向藍圖的領導人,這使得保守黨聲勢迅速回升。工黨若不快速達成一致的脫歐立場,在大選中可能遭遇嚴重挫敗。保守黨預期可能會擁有超過100席次的穩定多數黨地位,從而可從容地完成脫歐大業。

(二)民主黨的強森

原本強森在國會遭到黨內背叛及連續挫敗後,保守黨支持度曾一度大跌。但大選一旦開始,保守黨又逐漸拉開優勢。

強森上台之初強硬無協議脫歐的姿態,其實是一個成功的策略運用。看似激進對撞,卻又緊急剎車的策略運用,在國內與歐盟之間逐漸掃平阻礙。經由多次辯論與衝突,強森的脫歐路線圖逐漸清晰,基本上是延續梅伊的路線,將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由原本的「經濟同盟」,降階到「關稅同盟」(北愛爾蘭地區)、「自貿區」(不列顛本土)。

脫歐後能否維持國家團結

比較麻煩的是,英國在脫歐後,能否繼續維持國家團結。

74日,梅伊首相卸任前在蘇格蘭發表最後一次演說,痛切譴責分裂國家的行為,點名批評蘇格蘭民族黨領導蘇格蘭政府「分裂國家」,還敦促下任英國首相要將維持國家團結視為頭等大事。

強森繼位後,由自己兼任新的「聯盟大臣」一職,將維持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等四個構成國之間的聯盟,當成政府的首要工作目標之一。但隨著英國脫歐大限將至,蘇格蘭政府已表明將於20215月前舉行獨立公投,目前支持獨立的蘇格蘭人已達52%,而半數的英國人認為聯合王國在10年內恐將解體消失,可見形勢之嚴峻。

只有強森可解決脫歐問題

強森是英國後布萊爾時代最非常規的政治家。他有著巨大的個人魅力,憑著精明和超凡的戰略眼光,利用有利時機與制度優勢,依據「奧卡姆剃刀」的簡化原則,快刀斬亂麻,總能在政治亂局中理出個簡單的突破口,然後簡單直行,反而能輕鬆處理看似複雜嚴重的政治問題。但此次大選,不只要解決眼前的脫歐僵局,還有後續更複雜的國內分離勢力的政治紛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看看這位非常規的政治人物如何解決,不過,他可能是唯一有能力與機會,解決前述問題的英國領導人。

 

(作者係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