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韓國瑜逆轉勝契機浮現|馮國豪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016日韓國瑜正式宣布請假參選,總統選戰將進入白熱化階段。雖然從目前各家民調數據來看,韓國瑜依舊落後於蔡英文,但從近期的民調中也可發現,韓國瑜逆轉勝的契機已經浮現,若能全力補強弱點,未來2個多月仍有機會贏得最後勝利。

 

109日與18日《旺旺中時》兩次公布的民調可發現,9日蔡英文支持度為35.1%,韓國瑜則為27.9%,雙方差距7.2%18日韓國瑜支持度小跌3.8%,來到24.1%;蔡英文支持度也下降0.7%34.4%。整體而言,雙方差距雖擴大至10.3%,但因仍有高達22.7%的民眾未表態,最終勝負趨勢依然不夠明朗。

藍營支持者可望歸隊

這兩次民調,儘管韓國瑜支持度下降,但蔡英文支持度也並未上升,這很明顯的是所謂「沉默螺旋」,究其原因,親民黨和時代力量仍可以推舉總統參選人,部分藍營支持者對郭台銘還有期待,相信一旦選舉登記結束,藍營支持者應該就會歸隊。

以兩次民調藍綠陣營支持對象分析。9日民調顯示,泛綠支持者有83.9%表態支持蔡,但泛藍僅66.6%支持韓,如果藍綠支持者各有四成計算,這差距的部分只要藍營歸隊,韓支持度就會上升6.9%,雙方差距將拉近到0.3%;同樣的,18日民調中,當泛綠選民被問到總統支持誰,有83.4%表態支持蔡英文,反觀泛藍選民,被問到總統支持誰,卻僅62.9%表態支持韓國瑜,如果藍營歸隊後同樣有83.4%支持者的話,韓支持度會上升8.2%,雙方差距就拉近到2.1%

如果郭台銘最後確定不會參選,而蔡、韓兩人民意調查支持度拉近到3%以內,沉默螺旋將會改變,原來猶豫不決的藍營支持者將會重新歸隊,別忘了,在930日親綠的山水民調公司所做民調中,在「政黨理念支持度」,國民黨32.2%;民進黨23.3%,藍營支持者重新歸隊後,支持者比例將會高於綠營支持者。

強化藍營團結即能獲勝

目前藍營支持者中知識程度較高者或經濟選民,對韓國瑜有較多的不滿,因此不急於在民調中表態。在9日公布的民調中,中間選民的支持度,蔡支持度25.4%,領先韓的18.8%。如果韓能將中間選民的支持度和蔡拉平,雙方差距將可拉近到只有0.6%

一般高齡者的投票率高於年輕人,從人口結構分析而言,2029歲年輕人僅占公民數的16.34%,這些年輕人雖然多數支持蔡,但投票率通常偏低;反觀60歲以上長者占公民數18.09%,但投票率往往是年輕選民的兩倍以上,所以韓也不要忘了鞏固年長者的支持。

對韓陣營的幾點建議

綜上,韓國瑜只要能強化藍營團結,爭取知識藍、經濟藍與中間選民,就可和蔡英文的民調差距拉到3%以內。讓藍營選民認為有勝選的希望,藍營選票一定會迅速歸隊。為此,筆者也提供以下策略供韓陣營參考。

一、韓陣營應正式且慎重呼籲過激韓粉要節制。部分過激韓粉到處攻擊,確實讓過去支持馬總統、侯友宜與郭台銘的藍營支持者心生厭惡。韓營應呼籲韓粉節制,勿讓親痛仇快,一切以團結勝選為上,同時對曾受韓粉攻擊的朋友公開致歉。1019日在台南造勢場合中,韓國瑜與馬英九、吳敦義同時進場,同台向支持者致意,讓現場10萬名支持者相當感動,這是藍營大團結的第一步。

另外,在初選期間支持郭台銘的媒體人趙少康、唐湘龍,近期也紛紛表態支持韓國瑜,同時也呼籲藍營支持者歸隊,相信藍營已經走出團結第一步,建議韓國瑜可以利用直播與造勢場合,再次公開呼籲理性韓粉站出來,也請較為激進的韓粉多加節制。

二、針對不同年齡層推出讓人民有感的庶民政策。尤其知識藍和經濟藍特別注重政策。例如,韓國瑜已經公開提出當選後將會重新檢討「一例一休」,已獲得中小企業與部分勞工公開呼應,建議應該針對最近社會矚目的外送員送餐途中遭車禍死亡事件,有關外送平台是承攬關係而沒有職災保險問題提出檢討,目前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這個行業,韓陣營宜提出具體辦法保障這群年輕人的權益,同時也應該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另外,針對老人族群,不只是要談長期照護,他們更需要尊嚴與尊重,韓陣營可以思考設立平台,讓退休後還有工作能力者可透過媒介找到工作,以爭取高齡者選票。而本勞外勞薪資脫鉤,也是另一個重要課題,這可以讓中小企業有更多生存空間。

三、高雄市政表現仍是韓國瑜勝選最堅實的後盾。雖然韓市長已宣布請假參選,但他之前對高雄的政見也必須逐一落實,他對高雄市政仍負有政治責任,市政成績是他勝選的最大保證,代理團隊對市政也必須兢兢業業,爭取高雄民心,例如趁著雨季結束,盡速加強下水道清淤與修補馬路坑洞工作、聖誕節與跨年晚會也要讓年輕人有感、農漁產品外銷也應該加速落實、企業招商也要增強,同時定期公布績效。這些工作都要一一落實,且加強對民眾宣傳,最後逆轉勝機會仍大。

面對全面執政的民進黨,韓國瑜將有一場艱苦的選戰,唯有賴韓陣營以大智慧擘畫執行,促進藍營團結,並推出庶民有感的政策,做好高雄市政,才是勝選的最大保證。

 

(作者係崑山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