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日本「令和」時代上路|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日本「明治」時期與列強並進,晉身為現代國家;「大正」是市民社會、大眾文化萌芽;「昭和」為戰敗、復興而高度成長;「平成」雖經濟滑落,但沒有戰爭,未來「令和」日本會如何,現才剛揭帷幕。

 

今年4月底到5月初勞動節這個本來稀鬆平常的時日,對日本卻是天皇與年號同時切換的大日子;4月30日明仁天皇的「退位禮正殿儀式」,5月1日德仁天皇的「劍璽等繼承儀式」、「即位後朝見儀式」,是日本新時代開端最重要的典禮。

 

戰後天皇由「神」轉人

 

4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舉著用毛筆寫的「令和」兩個漢字,宣布這是日本的新元(年)號,51日零時啟用。此一動作及日本媒體諸多背景報導,勾起了人們對日本傳統天皇制度的好奇。

日本古代神話自視為「神國」,天皇亦被當成「現人神」,但很長時間並無實權,統治大權在幕府將軍手裡,皇室有時甚至經濟拮据,連辦即位禮都困難。直到明治維新,天皇才又成為政治核心,往後包括對外用兵等重大國策,天皇都會出席「御前會議」,19458月日本戰敗,翌年元旦天皇在詔書裡否定了自己的神性,後來這被當成其「人間宣言」。現在的天皇為名副其實的虛位元首,不負任何政治責任,由日本政府編列「皇室費」供養(2018年約95.3億日圓),而皇室成員得頻繁參與公益、慰問及國家儀典活動,工作非常吃重,遠比從前親民。

 

元號多取自中國古籍

 

其實,「天皇」一詞,語源出自中國道教的天皇大帝。而元號也是中國首創,最早是(西)漢武帝於西元前140年啟用第一個「建元」年號,之後幾乎每換一位新皇帝就改一次年號,稱作「改元」。這在中國沿用了兩千多年,直到清朝結束才改用民國或西曆。而在中國的冊封體制下,此制度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周邊的漢字文化圈,但至今只剩下日本仍在用,並成了其獨有的特色。

日本最早的元號是西元645年的「大化」,至今有近1400年的歷史,過去都是從中國典籍裡表示祥和、長遠、平安、開啟等正面意義的統治文句中選取的,其中出自《尚書》的最多36次,《易經》居次27次,《文選》第三25次,其他依序是《後漢書》、《漢書》、《晉書》、《舊唐書》、《詩經》、《史記》、《藝文類聚》等都曾多次被引用。從1989年後,日本政府就委請專精日本文學、中國文學、日本史學、東洋(多指中國)史學等方面的碩學之士,為甄選元號秘密做準備。

 

「令和」也深藏中國因子

 

「令和」是第248個、也是第一個採自日本古籍寫時節、景緻氛圍的元號。日媒報導,這次共有6個提案,取自中國典籍、日本典籍各3個,基於安倍的保守意識、並滿足其支持者,事前就較傾向要改採日本典籍的元號。日本官方說法是,「令和」取材於收錄5-8世紀日本和歌的《萬葉集》裡梅花之歌32首的序文「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提案者為日本國學者、研究《萬葉集》第一把交椅的中西進教授。但或許是中國的詩詞歌賦數量太多了,很快就有人在中國6世紀《文選》所錄東漢張衡的《歸田賦》裡,找到「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句子,其中也有「令和」兩字,隨即引發中、日網友的口水交鋒。

東京大學中國思想史教授小島毅平實地說,梅花之歌序文是以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作藍本的,「氣淑風和」重疊了其中「惠風和暢」一句;他更表示「梅花是中國的國花,原產自中國,再傳來日本。這次選元號,從源頭來看,證實了日本的傳統是藉由中國文化產生的」。可以這麼說,日本在元號選取方式的傳統中做了新的嚐試,也早已將中國皇帝制度裡的諸多規則「內化」成日本傳統的一部分了。

事實上,這次天皇退位過程相當漫長。在明治時代,鑑於歷史上天皇「退位」曾成為政爭的工具,遂在舊「皇室典範」裡定下天皇「終身在位」及「一世一元」(一位天皇只用一個元號,以前曾有因天災等不祥事件變更的例子)的原則。然而,戰後在盟軍總部的統治下,新的「皇室典範」沒有元號相關規定,失去法律依據;直到1979年日本國會通過「元號法」,才重新回復「一世一元」制。

 

行政系統須全面調整

 

20107月明仁以年事漸高,公務繁重恐無法勝認為由,首次向宮內廳官員們表達了退位的意向,因「茲事體大」又無前例可循,過了5年宮內廳才向首相官邸轉達,此後宮內廳與官邸攻防討論,20167月由媒體向國民披露此事,20176月,只此一次的退位「特例法」通過,前後花了近9年時間才退成。

過去,改元是都是伴隨著天皇去逝臨時發生的,較嚴肅、倉促,這次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因退位而改元,也是首次事前一個月公布,氣氛完全不同,且多了一個月的緩衝,儘管如此,整個日本社會還是為此付出巨大成本。一公布,官方與企業立刻動員,加速改元準備;當天外務省就通知195個邦交國和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翌日總務省也指示全日本47個都道府縣與20個政令指定都市,要確實修改行政作業系統,避免混亂,尤其是稅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運作。

這也讓人們注意到,雖然國際交流頻繁、企業活動全球化、旅居日本的外國人增加,日常生活上西曆的表記正在擴大,但仍有不少日本國民習慣用元號來區分時代,也容易產生特殊的「世代情感」。現在的日本社會有60歲以上老年人愛用年號,30歲以下年輕人則多用西曆的差異。外務省也已在研議,可能未來與外國官方電訊等往來文件都一律只採用西曆。

在此日本時代交替之際及改元連放10天長假,最活躍的還是商業界,好像逮到可炒作的題材,在平成尾聲快推「懷舊消費」,印章、印刷品調整,啤酒業在瓶上印製新元號,旅行業推紀念或慶祝行程,51結婚稱作「改元婚」,為帶動祝賀氣氛超市弄得彷彿過年,不少商家大發利市。現在,企業經營、人們的生活模式都發生變化了,企業家與民眾普遍期待改元也能給經濟帶來新契機。

 

平成謝幕,令和啟航

 

當前,日本正面臨著少子高齡化、財政重建、應付美國貿易談判及索求提高駐軍費、與周邊鄰國關係的各種難題。接下來,日本內政、外交有許多大型「行事」,5月下旬川普訪日、6月下旬大阪「G20」會議、夏天有參議院選舉、10月初消費稅要提高至10%。安倍自認,改元會帶來政、經轉機。

日本「明治」時期與列強並進、晉身為現代國家;「大正」是市民社會、大眾文化萌芽;「昭和」為戰敗、復興而高度成長;1989「平成」元年12月日本股價達到逼近4萬日圓的史上最高點,隨後泡沫經濟破滅,帶來「失落的20年」,而且當年中國的GDP只有日本的15%,到了2018年卻反超過日本兩倍半多,期間還遭逢阪神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等天災,它較凸出的倒是「(日本)沒有戰爭的時代」,如今31年的平成熄燈謝幕,那麼,接續的「令和」時代會如何,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