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朱上」,原先是「兩個女人的戰爭」,如今變成了「英倫之戰」。朱立倫出馬,雖然稍稍穩住了國民黨的氣勢,但是,選情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面倒的格局,蔡英文似乎穩操勝券。那麼,朱立倫真的沒有勝選的機會嗎?他可以有那些贏的策略?
選戰中,佔上風的人持盈保泰,不製造爭議話題,減少和對手交鋒是常用的戰略。居下風的人就必須主動出擊,提出對手不得不回應的議題,透過交手,凸顯對方的弱點,拉抬自己的聲勢。那麼,朱立倫可以主打那些議題?
朱立倫早就向蔡英文下過戰帖,要求辯論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並且向蔡英文提出質疑,要求她回答,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如何維持兩岸現狀?這的確是一個必須說清楚、講明白的問題,特別是在「馬習會」之後。
「馬習會」所傳達出最主要的訊息,就是習近平和大陸方面已經在為「後馬時期」的兩岸關係預做綢繆,設定遊戲規則,鎖定方向路徑。這個遊戲規則很簡單,那就是接受「九二共識」,一切好談;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切免談。換句話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錨石或定海針,台灣不管由誰當家,都必須面對這個基本格局。
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關係的路可以越走越寬。事實上,在「馬習會」後,眼尖的媒體人就發現,大陸中央電視台在播報馬總統的消息時,已經不再迴避中華民國的國旗,或貼上馬賽克了。對馬總統的稱呼,也從台灣「地區」領導人,改為台灣「方面」領導人,給予「中華民國事實存在」一定的空間。
如果明年是蔡英文勝選,但是她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呢?從經濟手段到外交行動再到軍事壓力,大陸可以用的籌碼很多,兩岸關係輕則台海之間「一灘死水」,嚴重一點讓你「風雨飄搖」,再重就可能是「地動山搖」了。
所以,朱立倫當然得緊緊咬住蔡英文,逼她對「九二共識」表態,要她講清楚,什麼是「兩岸現狀」?她又如何能夠「維持兩岸現狀」?同時,在兩岸關係之外,朱立倫還有一個需要多著墨的議題,就是他主張憲政體制應該朝內閣制方向推進。
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原先是偏向內閣制的設計,行政院長的任命需要立法院同意,總統發布命令需要行政院長副署。可是,李登輝為了集權,透過1997年第四次修憲,把這個體制改成了半總統乃至於大總統制,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這種權責不符的制度安排,除了不符合憲政原理之外,也在實際執行上造成了總統擅權和政府失能。
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我們看到總統不僅對國防、外交、和兩岸的人事與政策大權一把抓,而且透過掌控行政院長的去留,影響整個行政部門的用人與決策。但是,卻不必面對立法院的質詢,不必為政策的良窳和施政的成敗直接負責。行政院長可以像走馬燈似地換人,總統卻高高在上穩坐釣魚台。
其實,內閣制比總統制要權責相符,而且較容易處理憲政僵局和政府失能,這已經是學術界的常識。世界上大多數的民主先進國家都採用內閣制,即使是法國的半總統制也建立了國會多數黨組閣的慣例。典型總統制的美國,能幹如歐巴馬,碰到了反對黨居多數的國會,也是吃盡苦頭,重大政策一波三折,行政機構幾次面臨關門困境。倒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選擇了總統制,主要原因無它,領導人想要集權罷了。
從參選國民黨主席到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朱立倫一路走來,都旗幟鮮明地主張內閣制,就國家長治久安的立意來說,這是一種深謀遠慮的看法,應該在這次的選舉中,成為主要的選戰議題之一,所有的參選人,都應該要對此表態。
選舉涉及的面向很多,但是,議題的設定絕對是主軸之一。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年輕世代的未來等等議題固然重要,但是,論述上會形成一人一把號的多重選擇題。接不接受「九二共識」和贊不贊成內閣制,則是黑白分明的是非題,只要操作得當,可否之間,沒有太多讓對手迴避的餘地。朱立倫應該在其中找到贏的策略,凸顯蔡英文的台獨本質、空心不實、和想要抓權攬權。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