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藍色陣營考察報告|林明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月前馬英九因為王金平疑似為柯建銘關說司法案件,祭出黨紀開除王金平的國民黨黨籍。馬英九或許想,這應該是手到擒來的事,怎料經過十天半個月後,一切彷彿豬羊變色,馬英九反倒陷入違法監聽的疑雲,遭各方圍剿。最令馬英九心寒的,大概是國民黨內幾乎沒有人為他說一句話,媒體還以「沒有朋友的總統」來嘲諷他。沒有朋友或許是馬英九待人處事的問題,但國民黨長期以來戰鬥力不佳,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1927年3月,毛澤東在《戰士》週刊上發表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針對他所看到的農民運動情況,做出精闢的剖析與見解。筆者也想對國民黨的問題,從其政治人物的出身成分與中心思想,加以分析與檢討。

國民黨政治人物可分四類

國民黨政治人物的出身大致可分為:學者、媒體人、地方勢力及裙帶關係。前兩類多為空降部隊,第三類則與地方淵源頗深,第四類的裙帶關係基本上又可貫穿前面三類人,可說是真正串連國民黨的臍帶。現在檯面上沒有政治世家背景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大多是過去新黨與親民黨所提名的,而非國民黨嫡系。以下分別說明藍四類的政治性格。

一、學者型政治人物

學者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可以傳道、授業、解惑,但這些都不屬於實際操作執行層面的事。況且學者長期以來教導別人,對旁人的建言比較難以接納,這使得他們缺乏溝通能力,當上政務官後,施政往往難以執行。他們對問題有所了解,但對如何解決問題,卻有著不切實際的想法,其所提方案常常窒礙難行。

此外,學者社經地位高,與社會底層,甚至部分中產階級都嚴重脫節,對於民眾的痛苦感受不深刻,施政難以呼應庶民的需求。如再加上剛愎自用、文人相輕,甚至拉幫結派,則會內鬥不斷。其實學者本不該插手政治,只可惜台灣學歷至上,把學歷和能力劃上等號,才創造出一個個悲劇性的學者型政治人物。

二、媒體型政治人物

媒體型政治人物既然出身媒體,自然對新聞的敏銳度相當足夠,他們擅長將問題距焦,同時能快速抓到問題核心。不過由於媒體的養成教育方式只負責點出問題,以及把小事渲染成大事,對怎麼解決問題並不關心,因此他們對於速食性的議題很在行,但對宏觀國政似乎較少提出解決辦法,自然難有長遠的見解與治本的解決之道。

三、地方政治人物

地方豪強自古以來就是主要的政治勢力,因此任何一個政黨都會有地方型的政治人物。只不過地方型政治人物在乎家族的利益大過於國家與政黨的利益。也因此,有可能一下藍一下綠、一下統一下獨。國民黨在中南部為了勝選考量,被迫向地方勢力低頭,讓許多沒有中心思想的人進入國會,導致在施政上必須常與地方勢力妥協,降低了國民黨的整體政治素質。

四、裙帶型政治人物

裙帶型政治人物能夠出線,靠的就是綿密又複雜的裙帶關係,這種關係在國民黨內部可說是盤根錯節。但也就因人人有關係,使得國民黨就像春秋戰國時代的周朝一樣,當周天子強時,人人都是順民,一旦周天子跛腳衰弱,群雄馬上並起,難有人駕馭他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民黨政治人物的組成,不是靠祖上積德,就是得感念皇恩浩蕩才有機會空降發跡。普遍來說,他們出身都太好,給人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先天不良後天失調

由以上藍四類組成的國民黨,很難不發生以下問題:

一、只知有個人不知有群體

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既不團結也無向心力,所以政黨本身不可能有強大的戰鬥力與凝聚力,也不可能有友軍思維的存在。

在政治的戰場上根本沒有所謂泛藍,因為同一光譜的政黨會互相搶票,不透過政黨談判,那有合作空間?泛藍不過是大黨用來欺騙選民,壓縮小黨生存空間的一個虛假詞彙。此外,國民黨的階級成份決定了他們難與社會議題相結合,加上對社會議題不甚關注,欠缺社會運動的思維,與社運團體關係疏遠,因此對於議題往往流於炒短線的單打獨鬥,難以形成更大的聲勢與風潮,也難以取得輿論的聲援,帶動社會改革的氣氛。

二、講求速成,不重人才培養

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形象良好的多半是空降,每到選舉就傳出要找誰當刺客。在軍事作戰上所謂刺客、空降部隊,都該只是偶一為之,若沒有適當的條件配合,刺客或空降部隊往往得不償失。如政黨每到選舉就要找刺客,可見其人才不足。平時不培養人才,到選舉才要空降,又怎能與地方、基層有共鳴呢?刺客就像速食麵一樣,即沖即食、簡單方便,但營養價值不高,對於黨的長遠發展不具意義。

政黨的人才經營模式,應該像職業運動一樣,有二軍、三軍隨時準備接班,但是國民黨高層永遠不會想到青年軍,因為他們只想利用最速成的方式,來應付一次次的選戰而已。

三、黨工難成選戰助力

2011年台北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在國民黨加上新黨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副議長選舉時居然有國民黨自家人跑票,導致周柏雅當上副議長,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居然沒有遭到任何懲處。國民黨有所謂責任里的分配,每個責任里要為責任議員辦動員大會,但有些里的動員大會開完了,責任議員竟不知道。國民黨從上到下毫無紀律,難怪從中央至地方陽奉陰違的情事天天上演。

四、沒有中心思想

政黨本來就該以不同的政治主張與意識型態相互競爭。以國共內戰為例,當時共產黨簡單的一句話:「讓農民翻身」,就吸引了廣大的窮苦農民支持。

國民黨願景是什麼?國民黨希望把台灣帶到什麼方向?搞不好國民黨高層自己也不知道,每天就看著民調想下一步。所以自己到底是不是中國人不敢說,兩岸未來到底該如何不敢講,只會說統一和獨立都是選項,由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坦白說,這種說法只是把責任推給全體民眾,讓大家一起來承擔而已。一個政黨沒有主張,要如何燃起支持者的熱情?

五、從不總結經驗教訓

國民黨沒有總結經驗教訓的傳統,對於過去所犯的過錯也不願面對。而他們成天批評的中共,反而還有「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展現肯面對問題的勇氣。

國民黨至今不願面對為什麼會丟掉大陸,以及遷台後的白色恐怖,使得過去的歷史成為國民黨今天的包袱,每到選舉就被對手拿出來攻擊,永遠處於挨打的局面。國民黨應該面對過去的錯誤,對於白色恐怖,應該學習中共對於文革時期冤錯假案的平反方式,逐案審查與平反,而不是搞個基金會賠錢了事。

六、藍營選民太鄉愿

藍營選民常批評綠營選民說,民進黨這麼爛,你們為什麼還支持?但國民黨就好到那裡去嗎?

一個冠有「中國」兩字的政黨,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不敢說自己的國家是中國?馬英九選前的承諾通通跳票,但選民為什麼還把票投給國民黨呢?因為藍營選民太害怕民進黨執政,所以被國民黨綁架。國民黨也吃定藍營選民的懦弱性格,所以有恃無恐,附和綠營,妄想多爭取一點選票。

2000年總統敗選讓國民黨輸的心驚膽顫,對於自己過去的主張,更是怕到再也不敢拿出來,一切只以如何討好選民為重。在藍綠雙方都極盡討好選民之能事的情況下,台灣政治風氣只會炒短線,寧可棄理想於不顧,只想得到現成的選票與利益,社會風氣也就越來越民粹媚俗。

中山先生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正因為有思想變成信仰變成力量,支持者才會有熱情前仆後繼的支持。因此要破除台灣的政治困境,藍軍選民必須覺醒,破除害怕民進黨當選的迷思,敢於把票投給其他堅持藍軍中心思想小黨的勇氣,讓國民黨知道一旦違背中心思想就會落選,唯有如此,國民黨才能重新思考撿回過去的正確信仰,台灣的政治也才不會像綠營思維方向一面倒。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