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兩岸關係繫於民心向背|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5月23日,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金門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談時表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在於民心向背。

爭取民心,始終是兩岸關係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前兩岸和平發展及未來和平統一的必要條件。只是,夏主委此番「民心向背說」,似與馬英九近來的一系列兩岸論述相互唱和。

馬英九先提醒李登輝在1992年國統會會議上就簽名同意「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接著高調質問蔡英文「何為兩岸現狀」,再頻頻闡述他對兩岸關係的貢獻及看法。只是,綜觀其發言,馬英九至今依然認為「各表」,而非「一中」, 是「九二共識」最重要的精神,而「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擱置主權爭議的最好方法」。他又詮釋「不統不獨不武」是憲法架構下的現狀;並說「以國際法而言」,中共政權與中華民國政府「國家繼承沒有完成」。

本文不欲針對國際法及憲法展開論辯,只是,原以為不會再參選的馬英九,將如連戰前主席2005年一樣「無欲則剛」,在任內最後一年,站在歷史的高度,引領民意,開創兩岸新局,也讓自己歷史留名,不料,近日媒體報導,他將循著李登輝的腳步,在7月利用過境美國時去母校哈佛大學演講。消息傳來,讓人不免再度質疑他的「親美」立場。而且,前車之鑑不遠,除滿足個人私慾外,哈佛行對兩岸關係恐怕並無正面作用。

在選舉掛帥的台灣,人人都說「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政治人物」,但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對台灣的影響,可知「有什麼樣的政客,就有什麼樣的選民」。其實,民意與政治人物的立場正如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無論誰先誰後,兩者都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馬英九被嘲諷「看報治國」,他自己也經常說「民調顯示我的兩岸政策不快不慢」,並把綠營的「反中」叫囂、對其兩岸政策的抵制,說成「民主社會的表現」,甚至當作向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這不僅使其原本最亮眼的兩岸政績停滯不前,也讓國民黨執政的最大優勢不再。

十年前,馬英九就被譽為「尋求民族統派的代表人物」、「可望以優質政治取代族群政治的領袖人物」。只是,過去七年,兩岸關係雖邁入和平發展新局,但由於他堅不開啟政治對話,堅不協簽和平協議,兩岸的政治分歧問題,主要是解決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方面的問題,幾乎原地踏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未能建構制度框架。台灣因此喪失了七年的黃金時間,現在又得為明年政權可能再度輪替,兩岸關係恐遭重挫,憂心忡忡。

所幸,透過發達的現代資訊,習近平5月4日在「朱習會」上再度強調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核心是「認同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已經讓台灣民眾聽在耳裡,放在心上。不論藍綠政黨在台灣、蔡英文在美國怎麼講,大家都知道,要維持兩岸現狀,要讓兩岸關係穩步向前,已不能再迴避「兩岸同屬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