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對兩岸變局的觀察|楊開煌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兩岸關係原本就是當代國家政治中很難處理的難題,近二、三年的變化更加快速,習近平稱「世局遭逢百年未有之變局」,而兩岸關係的變化其實也不遑多讓。本文先敘述兩岸關係的三點變化,再談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最後是對未來兩岸局勢的預測。

 

兩岸變局的現象變化

 

第一,外力,主要是美國霸權主義介入台灣政治的作為。美國的介入從以往的隱晦到現在的公然、公開,完全違背了行之百餘年的國際原則,而美方的介入,也引發了台灣內部不同的解讀。民進黨視之為美國有意護台的信號,而泛藍則偏重於台灣不應成為美帝的「棋子」,雙方各有其理,各有其據。是以台灣不僅對中國大陸的心態是分裂的,對美帝的心態也是分裂的。

第二,網路便捷,催生了兩岸民粹對立的情緒。兩岸之間從政治的敵對,逐步蔓延至兩岸社會,尤其是近些年大陸神速發展以來,大陸民間社會對台灣的敵視也在增加,這不僅影響了兩岸民間交流,也使得雙方的兩岸政策出現更多的內部考量。

第三,中國快速崛起,導致兩岸之間的自豪感和恐懼感同時上升。即中國大陸越是自豪自身的成就和成功,台灣則越加恐懼和擔憂,其結果是中國大陸認定國家完全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而台灣則認為分裂、分離是台灣唯一的自保之道。國、民兩黨的差別在,國民黨主張分裂而不敵對,民進黨則堅持分裂而且敵對,才能獲得外力支持維護台灣安全。

如以上三種觀察屬實,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隔閡,顯然不再是過去不了解、不認識的誤解,而是一種「理性」的仇恨、清楚的敵意;在缺乏民族認同的基礎下,中國的崛起是中國,與台灣無關,甚至對台灣有威脅。因此,對中國大陸而言,「融合發展」、「心靈契合」是推動和平統一的關鍵作為。

 

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

 

由於兩岸關係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導致中共面對的統一情勢愈加複雜,而其對台政策在目標不變的大方向下,不得不有相對應的調整。

第一,「對台政策」從重視交流到重視「體驗式交流」,再到重視「機會」的創造與提供。特別是青年政策的部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強調對台灣同胞提供「機會」,這不意味交流已不重要,但只有「體驗式交流」才能讓台灣青年發現「機會」,願意抓住「機會」,才有可能融合發展,所以中共的對台政策重點在創造更多台灣青年的「機會」。

第二,「對台政策」以重視台灣當局和台灣人民,到重視台灣人民,再到「官民」分離。在上述提供「機會」的作為下,北京對台灣當局的輿論攻擊、外交圍堵和軍事壓力同時並進,一刻未鬆,這些作為看似效果不彰,但其作為已經在「懾台」外,加上對大陸內部社會的考量,以及對美國展現決心等因素在內。換言之,官民分離的對台工作指導思想,也是凝聚大陸人心的過程,統一工作不能沒有持久的心理準備,持久的戰力在民心向背,是以將「融合發展」與「明確示警」做到「仁至義盡」後,人心就不可違了。換言之,人民認為中央已經「仁至義盡」了,「統一」也就不可擋了。

第三,對台政策從排除美國到共同治「獨」,再到如今對抗美國。毫無疑問,美國是台灣問題的主要障礙,1978年中美建交的條件就是排除美國在台灣的影響勢力,到了本世紀初,變成共同管理台獨製造的危機、維護台海和平,如今在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大鬥爭中,台灣成為美國勒索中國的政治牌。因此,對台政策和對美鬥爭相互關聯,一切對台官方的作為,就是對美鬥爭的一部分。

 

對兩岸變局的預測

 

預測未來的兩岸關係,有三個時間點最為關鍵:202020252035年。

首先,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可反映台灣人民對大陸崛起和大陸對台政策的一部分民意。大陸不能沒有幾套應急的預案,以及非和平情況下的官民區分作為,所以大陸當前的對台政策,雖以自己的統一政策為主旋律,但也不得不考慮台灣選舉的干擾。

其次,2025年,中美實力將更趨接近,特別是「中國製造」屆時可以突破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圍堵,而中國的話語權、中國標準將成為世界趨勢,也將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選項,則中美之間的形勢將發生本質性的變化,有可能從鬥爭逐漸轉成妥協。在此情況下,兩岸關係的趨勢將更明確,台灣將更認清和平分裂是絕對不可能的,2024年新選出的總統將如何因應,是最大的懸念。

再者,2035年,中國實現小康社會之後的五年,兩岸應以某種新型的「一國兩制」方式,「統一」起來,形成「政治一國」、「行政兩制」的運行方式。但如果2025年台灣的選擇觸及大陸的底線,則或將引發新一輪的兩岸緊張,美國如不甘願2025年作為兩岸的轉折點而「鼓勵」台獨,以遲滯中國製造的實現,則2035年看到的兩岸關係有可能是「統一」但不和諧。

從大陸當前的社會來看,台灣確實已經到了必須重新思考台灣未來的時刻了,然而,台灣社會能否開創出這樣的空間,以審議式民主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前途,只能拭目以待了。

 

(作者係銘傳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