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從APEC到G20透視日本詭計|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國崛起」是日本近年揮之不去的夢魘,為了遏制這個夢魘,日本使盡渾身解數,以「美日同盟」對抗、增強海空高科技軍事裝備、在國際社會編織「包圍中國網」、邊推「積極的和平主義」邊宣揚「中國威脅論」等等皆是其策略,而短兵相接時,日本又是怎麼操作的呢?不需遠求,11月上旬到中旬,北京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緬甸奈比都東亞峰會(EAS)、澳洲布里斯班G20峰會連續三大會,就是一本活教材。

 

對中美加強合作吃味

 

2001年北京主辦APEC會議時,中國大陸僅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今(2014)年再當東道主,則已躍昇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了,地位與氣勢自然不同。APEC期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被歐美孤立的俄國總統普丁加強能源、金融領域合作,令美國頗感壓力,更與跟美國有軍事同盟關係的韓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實質談判。而由於釣魚台爭端,幾近3年沒會談的中日領導人會晤,也是重頭戲之一,可是,一般人都只看到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日本承認了釣魚台存在「不同主張」、習近平冷面見安倍首相,隨後日本外相岸田竟馬上公開表示,四點原則共識「不具法律約束力」等情節。這固然可凸顯日本為達到「習安會」、外交突破的目的,耍盡協調、文字技巧,事後不認帳的作風。然而,事實上,這僅是日本對中國的諸多動作之一罷了。

在11月11日領導人的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呼籲推動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 Pacific=FTAAP)發展進程,並希望設定實現目標,但是疑心病重的日本深怕由美日主導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夥伴協定(TPP)被覆蓋,便跟著美國反對設定實現目標。APEC會員國中的12個TPP加盟國,也趁機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會議。日本既想利用TPP與美國共同牽制中國,但本身又不肯大幅開放農產品進口,使得整個TPP的談判進展遲緩。

另一方面,「習歐會」在APEC之後舉行,達成氣候合作、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加快投資協定談判等數十項合作,益發趨向「G2新型大國關係」。一向巴著美國的日本豈不吃味?

11月上旬,美國期中選舉民主黨大敗,變成在參眾兩院都是少數議席的執政黨,外界都說歐巴馬成了「跛鴨總統」。11月5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還說「日本的外交基軸是美日關係,持續深化與美國的協調合作完全沒有改變。期中選舉結果不至於影響美日關係」。言猶在耳,日本就酸溜溜地評論,2016年最有當選總統聲勢的希拉蕊‧柯林頓及共和黨的候選人,對中國,都一定會比歐巴馬嚴厲。

 

不滿東協原地踏步被懷柔

 

東亞峰會之前,11月12日的東協國家(ASEAN)峰會,南海問題是焦點之一,結果如同之前那樣,僅止於訴諸和平解決之類的爭辯。東協國家原地打轉,日本媒體不以為然地認為,是「受中國凌厲懷柔攻勢的影響」,形容中國「斜眼」看東協,而逐步推展實際控管南海。

據報導,在峰會上,菲律賓總統阿奎諾表示「推動和平之路,制定行動規範,繼續跟中國談判」。過去表現強硬而跟中國對抗的菲律賓,發言變得平和穩健。泰國代總理巴育也說「提升信賴,加速行動規範的談判」。日媒寫的理由是:在漸趨接近APEC峰會之際,習近平政府從夏天以來,修正過去向來對周圍國家強硬的外交,企圖懷柔東協國家。5月大陸在南海探勘石油,越南來阻擾,中、越船隻追逐對峙,10月雙方總理(李克強與阮晉勇)、國防部長(常萬全與馮光青)相繼會談。APEC時,11月10日習近平與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會談,雙方承諾透過對話解決問題,11日則與菲律賓總統阿奎諾會談,習近平肯定「在處理意見不同的問題上,已達成若干協議」。

另外,大陸對沒有島嶼糾紛的印尼也釋出善意,外交部長王毅11月初為籌備APEC赴雅加達,與印尼新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Widodo)會晤,表示願意積極參與佐科總統的「建設海洋強國」。而緬甸登盛總統8日連續得與習近平、李克強、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會談,這是很罕見的禮遇。日本認為,這是習近平向接下來的東亞峰會主人--緬甸示好,希望影響其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

日相安倍在緬甸奈比都11月12日的「日本—東協國家聯合領導人會議」,刻意強調南海由「法律(國際法)管理」的重要性,這話是針對中國及與中國有島礁爭端的越南、菲律賓說的,日本將中國大陸對南海島嶼、礁岩的經營,抹黑成「強行進出南海」。安倍在第二次內閣推動「積極的和平主義」,卻揭強化「國防安全(軍事)合作」,而跑遍東協10國,又促成11月19日,日本—東協國家國防部長會議首度召開。

安倍在東亞峰會,還跟澳洲總理阿伯特(Tony Abbott)於奈比都談共同開發高科技潛水艦、擴大自衛隊與澳軍共同訓練等軍事合作。

 

大陸的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表示,「短期內南海問題不可能解決。但是,會透過制定『行動規範』等協議來管理問題」,強調對話。但是,日媒偏要借東協國家駐北京不具名外交官的嘴,宣揚「中國表面上要對話,暗地裡則在埋填礁岩。這是不讓問題尖銳化,爭取時間,加強實際控制的戰略。10年、20年後南海成為中國海一點都不奇怪」,撩撥中國與東協國家。

 

這裡也可以體會到日本的「雙重標準」。中國大陸在南沙群島如永興島、永暑礁修建飛機跑道、構築混凝土工事,日本說是「捷足先登」之策,暗喻「先占」,殊不知,日本侵占釣魚台,自編的理由就是「先占」,在「沖之鳥礁」漲潮時僅2、3個榻榻米露出水面的「陸地」大興水泥工事,以之申請跟比日本本土面積還要大的大陸礁層,居然好意思對大陸在南海的護土工程指指點點?

 

針對中國的心態明顯

 

G20開幕前夕的11月14日,大陸與澳洲宣布完成FTA實質談判。日媒特別提說,阿伯特在在野黨時曾嚴厲批評與大陸的FTA談判,當了總理就推動FTA,是因為澳洲鐵礦價格大跌、經濟界渴望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談成FTA等。由於澳洲的國防政策是加強與美、日合作,日本覺得澳洲是想經濟與國防「左右逢源」,實則是對中澳接近不悅。

自11月8-19日,美日「利劍」聯合軍演在日本舉行,美國派出F-22戰機,而有約3萬名日本自衛隊員和1萬多名美軍參與。多麼諷刺,中國大陸頻頻與鄰國交好,推展經濟合作、簽FTA,日本不僅挑撥大陸的鄰邦關係,暗指中國「強行進出南海」,本身卻鑽營跟英語國家共同研製武器,派自衛隊與各國一起訓練、演習,還自吹自擂是「和平國家」。

從APEC到G20,不難看出,中國大陸與各國加強的多屬經貿關係,日本則著重在軍事關係;大陸跟任何國家發展關係時都不會刻意針對日本,日本則或多或少都會滲入「中國考量」。日本這種偏頗的心態,值得國際輿論注意。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