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質量日益成為民主鞏固課題中的關鍵指標。從很多現象看,台灣近年來民主質量漸次滑坡,值得重視。
民主化至今,台灣成功實現了六次總統直選,或許可以說,台灣民主已趨於鞏固。然而,民主鞏固並非「民主體制」、「民主文化」等層次上的這樣簡單。實際上,側重於績效的民主質量問題日益成為民主鞏固的題中之義和關鍵指標。近年來,台灣的民主質量漸次滑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面向:
蔑視法治規章
蔡英文執政以來,對台灣法制因人而異、因人而設,使得其民主在具體實踐上較以前有所折扣。因為法律不再是人們尊奉的根本精神,而淪為政客操弄民主的玩物。很難想像蔑視法律權威、不受法律約束的民主政治將會以何種情境收場。
其一,概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精神和具體要義。毋庸置疑,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精神和具體要義,皆體現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法理事實。而蔡英文對其進行掏空,只留外殼,無非是想暗度陳倉把「台獨」文化和話語植入其中。如果說,蔡英文或明或暗要與中華民國憲法切割,那麼,因法律懸置所引發的民主動盪也就在所難免。
其二,撤銷對「太陽花學運」主要人士的起訴。執政伊始,蔡政府就指令行政院撤回對學運人士的法律追究,讓外界頗為不滿。蔡團隊自恃此舉乃民主之「氣節」,但是民主鞏固若沒有公民對現有政治體制的遵守,那麼民主政治也就只是一句空話,是政治競爭的權力遊戲。
其三,阿扁貪污弊案事實確鑿且已定讞,現今蔡政府不僅毫無忌憚的重新啟用前朝舊部,還想方設法要赦免阿扁。倘若執政者視法律為無物,拋棄道德標準,任意踐踏權利,那麼法律規章也就成為一紙空文。顯而易見,不尊重法律規範、包庇政治罪犯等都會產生低質量的民主效率。
忽視市場規律
民進黨上台後,許多先前宣導的政策說帖成了空頭支票,不僅政策變調,而且還讓社會變樣,被外界戲稱為「髮夾彎」。無辜民眾苦不堪言,只能怨聲載道。顯然,在台獨集團利益至上的社會,民眾成了政治的犧牲品,難免為其陪葬。
一方面,近月來新南向政策四處碰壁,毫無成效,使得台灣經濟更加疲軟,各個企業只能自謀生路。另一方面,刻意肢解兩岸市場,台灣商家無路可走。由於蔡英文不但讓兩岸政治關係降溫,而且連經濟關係都要掐斷。陸客銳減,導致台灣相關產業景象慘澹,經濟蕭條,不少店面紛紛倒閉,民眾頻頻失業。82.5%認為經濟現況不好、近50%的不滿度便能說明一二。
儘管民主政治並不必然會帶來良好的經濟績效,但假若經濟效益長期處於低水準甚或負值,想必其民主政治也不會穩定。當執政者對經濟發展束手無策時,民眾就會期待利用選票改變現狀,或訴諸社會運動以表達不滿。特別是當連續幾任執政者都無法處理好經濟問題時,那麼,這不只會降低民主政治的質量,而且還會沖淡民眾對民主的信念,這樣的例子世界上比比皆是。
如今,蔡英文一心只想著「經濟台獨」,完全不顧市場規律,拋開與具有巨大潛力的大陸經濟體互利共贏。顯然,這不僅行不通,而且也無法提振台灣民眾對政治的信任和對經濟的信心。
忽略多元聲音
民主質量的第三個指標是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和對多元聲音的包容。也就是說,一個相對自主、自由的公民社會是高民主質量的必備要素。然而,我們看到,自從民進黨2016年勝選以來,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政治風氣就再次泛起。舉例而言,教育部長剛赴任就揚言並立刻取消馬政府對課綱的微調。先不論課綱是否客觀、合理,但民進黨首長這種意氣用事的魯莽行為,事實上也未充分尊重社會各界的發言權,其本身就有話語霸淩之嫌。民進黨標榜自己是台灣的代言人,實則是台獨的引路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當家,台獨份子就愈加囂張。今年6月的「洪素珠事件」將台獨意識形態演繹到了極致。當社會紛紛譴責這種行徑時,也不見民進黨對「文化台獨」、「隱性台獨」有所收斂。毫不誇張地說,民進黨是「台獨文化教育」的始作俑者,如果再不檢討,恐怕族群撕裂、社會對立的政治亂象將會更加嚴重。民主政治需要的是公民自由、政府自覺和社會自主,若是當局率先衝破政治規範,那麼對公民權利和多元聲音的保障也就無從談起。
總之,民主質量決定著民主鞏固還是民主失敗的具體走向。假如民進黨不能汲取民粹主義和民主崩潰的歷史教訓,那麼,台灣民主質量的前景或將每況愈下。
(作者係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