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當選牽動兩岸神經。中美關係重點、難點或有改變,但合作與衝突的本質難變;美台關係的未來出現更多的想像空間,但傳統政策難以撼動。美國台海政策將打上川普的烙印,但改弦更張的可能性極小。
美國總統選舉素有「10月驚奇」之說,指選前最後一個月左右或有足以影響選情的事件發生。但2016年的這場選舉並沒有真正意義的「10月驚奇」,反而是出現了一個歷史性的、最後一刻的「11月驚奇」,即幾乎所有精英都跌破眼鏡、所有民調都無法解釋的結果─川普當選。「驚奇」對於憂慮自由民主、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命運的人們來說無異於「驚駭」,他們激烈地批判川普將如何改變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以及美國自身的政治未來。太平洋另一邊,台海兩岸的人們同樣感受到大選結果的強烈衝擊,他們思考著類似的問題,即如果全球格局因此發生結構性轉變,中美、美台這兩對纏鬥多年的複雜關係將何去何從?
中美關係尋覓新機遇
美國大選牽動著中國大陸民眾的神經,由於媒體、民調和精英的引導,大多數民眾做好了與勢在必得的希拉蕊打交道的心理準備,認為未來的中美關係不過是歐巴馬路線的某種延續,兩國間的衝突與合作均可預期,難出意外。然而,川普的當選改變了這種心理定勢,川普的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價值立場對中美、美台以至亞太和全球格局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人們陷入焦灼緊張甚至期待改變的情緒中,不知一種什麼樣的中美關係將會到來。
焦灼緊張之情來自川普基於貿易保護主義立場的指責與威脅。川普關於中國的激烈言論很多,最令人緊張的是揚言上任後立即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對中國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對來自中國的貨物施加45%的關稅以示懲罰,重新為美國人奪回工作機會。川普如果言行一致,中美之間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貿易戰爭,中國的出口產業將受到嚴重衝擊,進而中國的GDP成長也將受到影響。儘管這些言論有選舉宣傳的成分,並且在實踐中也會受到既有制度規範的約束或集團利益的平衡,但是,很顯然川普將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分歧點、新的挑戰─他所代表的反全球化力量重視經濟利益,可能與中國在相關議題上發生激烈衝突,比如貿易問題和氣候變化問題。
期待改變的心理源於川普可能對歐巴馬亞太戰略進行徹底改寫或重大調整。選舉期間,川普關於日、韓支付美國駐軍費用和反對TPP的一系列言論,表明他對冷戰以來美國在亞洲所扮演的角色並不認同,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對於美國的海外安全同盟和全球影響力向來不屑一顧,美國利用盟國圍堵中國的戰略有可能發生變化。當然,美國僅僅因一任總統的上台而放棄其海外同盟和國際安全利益,這種前景目前還很難想像。
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處在亞太再平衡、TPP、美日同盟,以及美台軍售等議題所構成的圍堵圈中,不得不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向西突圍,但是中國認為中美合作擁有重要機遇和巨大潛力,期待與美國共建新型大國關係,在西太平洋營造合作共贏的環境。川普在規劃他的美國亞太戰略時,如果只是更強調利益交換,而不是在戰略猜疑之上的防範與圍堵,中美關係或將出現新亮點、新機遇。
台美關係變局將至?
台灣和大陸一樣,也認為將會看到希拉蕊的獲勝。蔡英文對希拉蕊獲勝有著強烈的偏向,曾派員赴希拉蕊陣營觀選,寄望希拉蕊當選後大力推動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繼續維持「台灣關係法」與雷根六項承諾,並向台灣出售武器。而希拉蕊也傳遞過令其安心的信號,2014年6月希拉蕊曾在台灣《商業週刊》的採訪中告誡台灣,「失去經濟獨立,將會影響你們的政治獨立」,目前蔡英文走的正是這條從經濟獨立謀政治獨立的路線。
川普未可預料的當選為民進黨當局的政治藍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美台關係將面臨中美建交以來的最大變數。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認為川普還沒有對台灣或大陸的政策,但可以肯定的是,川普在貿易上主張保護主義,安全上主張孤立主義,「這兩項主張對台灣沒有好處」。2017年後,如果川普可以毫無阻攔地在這兩條路線上走下走,美台關係可能面臨重大調整。
首先,在安全承諾方面,川普反對美國過多地對外擴張和承擔國際義務,不贊成擴張霸權,以解決美國國內問題為優先,未來如果亞太再平衡戰略被修改,美台關係的戰略價值將急劇下降。
其次,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川普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明確表示反對TPP,未來美國退出或擱置這一協定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台灣謀求加入TPP第二輪談判的價值將大幅縮水,通過加入TPP來擺脫大陸的經濟吸力、強化與美日關係的願望或會落空。
再次,在軍售問題上,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在處理軍售問題上已變得小心謹慎,「商人總統」川普上台後會更關注售台武器的必要性和成本收益問題,對台軍售意味著他並不願意承擔的海外安全義務,並且在直接經濟收益上只利於軍工集團。
最後,在未來的美台關係方面,2008年後出現的「棄台論」有可能被更多地討論,美台關係有可能被重新思考,一直以來,《台灣關係法》被認為是不可動搖的,「棄台論」關於美國放棄對台軍售、放棄對台安全承諾等主張被認為完全不符合美國利益,而現在,當川普可能重新定義美國的利益時,這種顛覆性的主張或許不算妄議。
美國台海戰略改變有限
川普無疑將對美國的內外政策帶來較大改變,這是自由主義精英倍感緊張的原因,但這種改變必然受到現實條件的約束。就中美關係而言,中國是崛起大國,美國是守成大國,面對這個基本現實,美國必然要站在其國家利益的立場上維護全球主導權和霸權地位,中美戰略衝突仍將存在;而由於中國的崛起確實在印度、日本、越南等國家引發關注,客觀上會使美國在亞洲的權力平衡與戰略均勢受到一定歡迎,一些國家需要聯手美國以應對中國的全球崛起;中美圍繞中國崛起產生的矛盾包含有安全、政治因素,也有經濟、貿易因素,川普可能使中美關係的難點和重點發生某種偏移,但基本的衝突性因素不會自行消失,中美關係合作與衝突的本質不會改變。
在美台關係方面,美國以「一法三公報」為支柱的「一個中國政策」,無論在共和黨或民主黨執政時都有高度的一致性,《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點保證」在決策精英中有牢固的認知基礎。川普在改變美國對台政策方面很難取得國會多數黨共和黨的支持。今年4月共和黨通過決議案稱「台灣是美國的戰略夥伴和緊密盟友」,7月的共和黨黨綱還首次將「對台六點保證」納入。不難想像,未來川普不畏阻撓、執意「棄台」的動機不會很強,但核心政策即對台軍售有可能被賦予某種擴張經濟利益的使命,以彌補美台關係本身經濟意義相對有限的不足。
關於中美關係、美台關係可能劇變的推測,建立在川普不改變立場,言行一致,並且克服國內的制度障礙、價值衝突、利益矛盾而徹底變革的基礎上。但是,畢竟川普尚未上台執政,他的價值理念與主流精英又有如此重大的分歧,反全球化主張要兌現將遭遇前所未有的阻撓,因此,在川普未來的亞太戰略中,中美、台美關係的既有格局會在多大程度上被修改,將是一個大大的疑問。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