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楊劍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大陸把「中國夢」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對接起來,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落地生根。

 

中共十九次代表大會提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治理思想為核心,構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整體布局。建立新型國際關係和參與全球治理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和路徑,而「一帶一路」則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治理思想的重要實踐平台。

2013年秋,習近平先後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尼,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希望以創新的合作模式,讓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用和平,共同發展。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將自身的發展機遇與世界各國分享。

「一帶一路」體現了沿線各國人民應對挑戰的共同努力,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為彌合貧富差距鋪設橋樑。「一帶一路」建設承接歷史,面向未來,是一個統籌陸海文明、共創繁榮的世紀發展藍圖。

 

南北共進,縮小差距

 

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從大機器生產階段一路走到今天的資訊時代,世界經濟形成了長期不平衡的國際分工:歐美國家作為近代資本主義的發起國,控制著資本、技術、市場、知識產權和規則制定權,而將其他國家做了兩種定位:一類國家被塑造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另一類國家則成為全球生產的原料供應者。

196477國集團提出,將廣大欠發達國家群體更名為發展中國家,代表欠發達國家期待改變不合理的世界經濟分工格局,共同努力消滅貧窮。然而,半個世紀過去,南北差距並未得到解決。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同時也極可能加劇不平等,特別是有可能再擴大資本回報和勞動力回報的差距。20009月,189國代表在聯合國千年峰會上通過了《千年宣言》,承諾在2015年前實現在1990年的基礎上,將全球貧困人口比例減半、普及小學教育、促進男女平等、降低母嬰死亡率、抗擊愛滋病和瘧疾、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推動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等8項目標,即千年發展的目標。

20129月,聯合國發布《全球發展夥伴關係:讓言語成為現實》報告,對「建立促進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進展表達不滿。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為此舉行記者會稱,全球夥伴關係進展乏力,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發展援助在2011年首次開始下降。聯合國新出台的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也遭到部分發達國家推卸責任。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對聯合國建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以及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積極回應,而且以實際行動告訴世界,實現平衡的發展要做行動隊,而不做清談館。20186月習近平在青島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上特別指出,要通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觀去「實現各國經濟社會協同進步,解決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問題,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共同繁榮。」

「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平衡的發展、發展機會均等。「一帶一路」建設帶動新興經濟體向資本、技術、知識經濟轉型,幫助原先的資源輸出國開始增強內生發展動力。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與一大批國家的經濟協作,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平衡發展。這有助於人類共同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也有利於防止北方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富國俱樂部」,與南方「貧國共同體」的對立。

 

陸海聯動,統籌發展

 

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歐洲人憑藉航海技術發現了新航路,也催生了近代資本主義和海上貿易。歐洲列強通過海上貿易建立以歐洲為中心的全球市場,從而形成了內陸經濟與沿海經濟的差距。今天幾乎所有富裕地區都是沿海地區。一些內陸國家被資本主義跨國企業定格為資源和原料的提供者,其經濟一致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因為缺乏經濟機會,一些國家的青年不得不以勞動移民的方式,向經濟發達的海洋國家尋找生存機會。這幾年引起歐洲社會震盪的「移民問題」,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欠發達的結果。這正是為什麼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制定者特別提到,應通過全球合作,來滿足內陸國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要,要滿足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需要。

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功地融合陸地文明和海洋文明,內陸和海洋遞進發展。這種融合經驗用於「一帶一路」的意義在於,把全球的現代海洋文明與絲綢之路古代輝煌文明結合起來,讓沿線國家再次走上繁榮文明之路。「一帶一路」特別強調陸海統籌,通過基礎設施連通,促進主要經濟要素在內陸經濟和海洋經濟間流動,從而實現統籌發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亞洲區域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資訊技術為陸海統籌提供了技術條件。201712月,中國與許多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聚焦「數字經濟」,強調「開放共用」,積極搭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的平台,彌合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為全球互聯網的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把陸海統籌作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組成部分,把促進經濟要素的高度流動作為包容性發展的重要內容。習近平主席說:「隨著商品、資金、資訊、人才的高度流動,無論是近鄰還是遠交,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

中國與相關國家一起發展起來的交通和通訊網絡就像「路由器」一樣,讓商品、技術、資訊、資本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更廣泛、便利、平衡的聯通和流動。中國政府重視把握技術創新帶來的機會,加強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跨區域的物流網路,能源互聯網,高標準的自貿區網路,以及匯聚各國青年才俊的創業空間建設,給絲綢之路的內陸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和體驗。華為、中興等中國技術企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弭數位鴻溝,提供技術和方案,為陸海聯動統籌發展做出貢獻。

 

應對低迷,面向未來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經濟一直處於下行期,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凸出。增長動能不足和創新減緩是當前全球經濟的主要問題,世界經濟正處於動能轉換的換擋期,這個換擋期包括科技創新的積累、人口增長和結構變化,以及貿易和金融模式轉型。各國短期性政策刺激效果不佳,又影響了部分國家通過國際經濟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意願。一些歐美國家基於提升國內短期經濟成績的需要,採取了保護主義,改變了其原先預設的多邊貿易體制發展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的主動作為,就是堅持創新驅動和激發增長動力,要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絲路基金」的設立、亞投行的創辦,以及「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的成立,為激發世界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提供了金融支撐;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的各種貿易協定,提升了相關國家的市場活力。

下一次產業革命是全人類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為了實現人類在和平基礎上的共同繁榮,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結伴不結盟」,以經濟優勢互補和相互發展需求為基礎,發展夥伴關係。中國與瑞士建立了「創新戰略夥伴關係」,與芬蘭建立了「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作,是在為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和繁榮打下堅實基礎。

「一帶一路」既是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又是對世界的一次新貢獻。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加強創新能力的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也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和服務網路。從杭州G20峰會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政府在世界經濟低迷的當口,承擔起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

「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倡議變成共識,從願景轉變為現實。20173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解決阿富汗問題的第2344號決議,強調國際社會應本著合作共贏精神,加強發展政策對接,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有效促進阿富汗及地區安全、穩定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期待更多國家加入參與

 

全球最大的政治就是發展。習近平在青島上合組織峰會上,總結了17年來上合組織構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夥伴關係的經驗及其意義。中國不搞勢力範圍,不培養代理人,而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通過「一帶一路」實踐來建立新型國際關係。

廣大發展中國家已以行動對「一帶一路」做了回應。大多數歐美國家政府也表示願意參與其中,促成全球發展大業。然而,還有極少數歐美發達國家還處於困惑之中,這大多源自於他們的霸權思維和對全球治理權的壟斷,以及他們對非西方國家整體發展的不適應。

正如英國學者蘇珊‧斯特蘭奇(Susan Strange)所言:「全球治理制度缺乏的是競爭者的存在。要使治理體系的權威能夠被接受,使其有效率並受人尊重,那麼就必須要有某種聯合起來的力量來制約權力的任意使用,或謀取私利而使用權力,保證權力的使用至少是部分地為公益著想。」歐美少數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態度,說明他們無法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解決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反而計較於歐美影響力與中國影響力的此消彼長。

美國一些政治人物多年前曾將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如今面對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又開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施加政治和安全上的壓力。美國前國務卿提勒森2018年曾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投資可能解決非洲基礎設施落後的缺口,但會危及非洲的自然資源、經濟和政治穩定。非盟委員會主席當即回應:「我認為非洲國家很成熟,足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締結夥伴關係。」美國不願意花費精力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卻不遺餘力建立「價值觀、政治同盟」,或軍事安全概念的「印太戰略」,去瓦解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促進發展與繁榮的努力。

中國歡迎其他大國以與中國同樣的方式參與,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讓整個世界平衡、包容、持續地發展。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帶一路」建設符合世界文明發展的方向及世界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更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求發展求幸福的期待。「一帶一路」事業必定能發展壯大,在實現人類共同發展的歷史中留下輝煌一頁。

 

(作者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