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2015年1月出刊的《名利場》(Vanity Fair)上發表了題為《中國世紀》(The Chinese Century)的文章。文章指出,2014年是美國能夠宣稱自己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中國以第一的姿態進入2015年,看起來還將保持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不是永遠的話。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回到了它在人類歷史上長期佔有的地位。
斯蒂格利茨的主要依據是,2014年4月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統計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推算,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法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4年底就超越了美國。何謂購買力平價法?簡單而言,就是統計時一國的貨幣匯率並非按照實際市場匯率折算成美元,而是通過比較兩國貨幣的購買力確定換算比率。例如在美國一個漢堡包賣4美元,在中國賣16元人民幣,那按購買力平價就是1美元兌4元人民幣,而不再是市場上1:6左右的匯率,也就是說,人民幣的購買力將被人為調高,由此折算的GDP也會跟著變大。
斯蒂格利茨認為,在某種層面上,其實不必擔憂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一的經濟體。世界經濟並不是零和博弈,中國的增長與美國是互補的。中國快速增長,將會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帶來繁榮。如果美國以零和博弈的意識形態看待中國崛起,將中國的所得看為美國的損失,那麼美國就會採取遏制中國的政策,而這些行動最終將被證明是無效的,並且會進一步傷害到美國居於領導者地位的自信心。美國的外交政策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掉入這一陷阱。
斯蒂格利茨認為,當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時,美國應趁此機會,轉移外交政策,遠離遏制中國。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利益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出現一個穩定的、運行良好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對雙方都有好處。鑒於歷史的記憶和尊嚴,中國無法接受現有的全球體系,因為該規則是由西方所設定,由西方國家和企業受益,並反映出西方的觀點。不管美國喜歡與否,都必須與中國合作,而雙方都應該希望能達成合作。斯蒂格利茨指出,一個新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正在形成,這是新經濟現實的結果,如果美國以錯誤的方式做出回應,就會有反彈的風險,其後果是不正常的全球體系或全球秩序,這顯然不會是美國想要的。
斯蒂格利茨並沒有詳細鋪陳中國世紀已經到來的各種跡象,他的論點也不新穎。早在2007年1月11日《時代》週刊的封面文章,標題為〈中國:一個新王朝的開端 〉(China: Dawn of A New Dynasty),文內用的就是「中國世紀」,通過《時代》周刊駐北京、曼谷、巴黎,甚至包括非洲多個國家共12名記者的聯合採訪報導,為讀者勾勒出「中國世紀來臨」的畫面。該文章指出,中國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實,21世紀注定是中國的世紀。文章稱,美國應該拋開成見,更加積極主動地與中國合作,這樣才有利於其自身及全球經濟發展。一個影響力不斷提升,但同時也在不斷消除與世界對抗的中國,有什麼理由不受歡迎呢?只要中國堅持和平崛起的路線,中國的日益強大根本沒有什麼值得西方國家擔心的。
另外,許多研究機構和金融組織都使用過類似「中國世紀」的說法。但中國對於這個提法,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戒慎恐懼,深怕高處不勝寒。
首先,中國深知,這種提法固然表明全球對中國經濟實力有一定的認可和尊重,但中國在其他許多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這種提法很容易被人誤解成中國要在各方面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從而擴大「中國威脅論」的市場,並加深美國的猜疑。中國完全理解美國對當世界第一的執著,並擔憂美國失去這一地位之後會採取的作為。為化解這一點,中國提出了建構「新型大國關係」這個概念,它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為核心;更想突破崛起大國與守成霸主必然產生衝突這一歷史魔咒。它是以「新答案」解決老問題,其基本共識是在21 世紀的中美關係,必須避免大國對抗和零和博弈的歷史覆轍,切實走出一條新路。
其次,中國認為「中國世紀」提法仍局限於過去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基於歷史上大國興衰的經歷。過去幾百年,新舊大國交替,往往伴隨著戰爭,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中國相信,世界各國應在和平競爭與互利共贏的框架下,共同進步繁榮。中國立足於和平發展,強調堅持合作共贏,建立新型的國際關係,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家之間的分歧和爭端。中國的整體實力肯定可以在21世紀升至世界前列,但21世紀不應該只屬於中國或某一個大國。它應該是全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世紀,是徹底擺脫貧困,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世紀。地球有足夠大的空間,應能容得下中美兩國和其他國家共同發展。
總之,中美應該是解決世界問題最強有力的合作者,美國不需要因為中國成為頭號經濟體而感到不快,相反的,美國應將中國視為戰略夥伴,努力發展讓兩國人民放心,讓世界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國關係。
(作者係美國紐約和統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