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69周年。在這樣的時刻,探討與思考甲午及對日抗戰給予人們的啟示,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在120年前的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割讓台灣,台灣與澎湖地區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台灣民眾也成為所謂「棄兒」,這是中國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甲午割台給中華民族與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這傷痛的記憶與悲情的種子,也是當今海峽兩岸關係發展與中國完全統一進程中的重要障礙。應該承認,甲午割台的負面影響遺害至今。
甲午戰敗割讓台澎,昭示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國強則立,國弱則敗。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很多,至少有以下三點:
啟示之一: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近代歷史告訴我們:落後是要挨打的。「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甲午戰爭12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來審視國際形勢與東亞格局,當我們看待中國自身的發展與崛起時,應該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民族復興之路。「求和平、謀發展與促合作」雖已是時代的潮流、民意的主流,但國際政治的叢林法則卻並沒有根本改變。
在中華民族發展與崛起的過程中,面臨著外在力量的猜疑與疑慮甚至遏制,需要我們同心同德。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展與自強,才能在紛爭的世界中自立。
啟示之二:台灣的命運和大陸的命運始終緊緊聯繫在一起。120前中國積貧積弱,導致台澎地區被割讓;69年前抗日戰爭的勝利,台澎地區回到了祖國懷抱;60多年來兩岸之間的分離,又讓中華民族備受國家不統一之苦;過去六年多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讓台灣經濟與民生分享了大陸改革開放的機遇和成就。有100萬台商是伴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而做大做強的。歷史證明:台灣的發展是始終與大陸的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台灣前途也是與中國夢息息相關。
啟示之三:兩岸關係未來需要兩岸民眾共同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近代中國不幸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握當今,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六年多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這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走向民族復興、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是大陸方面所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只有兩岸同胞互相扶持,共同參與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中國夢」才能早日成真。尤其在當今國際與東亞局勢複雜多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是當務之急。為此:
首先,大陸需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無論是兩岸和平發展還是最終的和平統一,大陸自身的發展和實力居關鍵性的地位,實力需要硬實力與軟實力,需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政治文明與民族富強。
其次,需要兩岸雙方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深化維護「一中框架」的共同認知。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錨,是定海神針,錨定了,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第三,需要團結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眾人拾柴火焰高,兩岸關係的主體是兩岸民眾,只有更多的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民眾投身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業裡來,才能凝聚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才能厚實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包括民意基礎,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第四,需要爭取更多台灣民眾對統一的認同。和平統一需要多數台灣民意的擁護和支持。在這方面,大陸對台工作與統一工作可謂任重道遠。
只有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積極務實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動國家完全統一進程的不斷演進,才能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