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公權力減弱會有兩種結果|郭譽申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公權力減弱或衰退是世界趨勢。公權力減弱,對中國大陸而言是件好事,它可讓人權得到更大的保障,卻使得西方民主國家陷入民主失靈的困境。

 

    中國大陸長期黨政合一的權力龐大,有其施政優勢,但公權力大幅超過個人權力,容易侵犯基本人權,是其弱點。所幸最近一系列事件顯示,大陸的黨政公權力,相對於個人權力,在逐漸減弱,這是必然的趨勢,應是個好現象。

 

處理社會事件手法改善

 

過去一年,大陸最受矚目的社會事件大約有:北京雷洋慘死案、山東殺人救母案和四川瀘州中學生慘死案。雷洋案是警方在拘捕嫖娼者時濫用權力,造成研究生雷洋死亡;殺人救母案是高利貸追債人凌辱男子于歡的母親,在報警無效的情況下,于歡為了救母而殺人;瀘州中學生案則是中學生趙鑫疑似受到校園霸凌而慘死。

這三起案件都涉及當地警方、檢方或法院的處理不當,希望快速結案,令民眾不服,引發一連串的抗爭,包括透過網路輿論或包圍法院、地方政府等。面對這些抗爭,甚至群眾的集結,當地政府除了出動必要的警力維持秩序外,並沒有強力鎮壓或逮捕清算,而是由高層出面妥協,並施壓地方政府,務必追查出真相和適當地予以平反及究責。

由於土地遼闊,大陸地方政府往往因天高皇帝遠,濫用基層公權力侵犯到人民的基本人權,因此限縮地方的公權力及保護基本人權,是大陸法治的根本。未來類似事件如果發生,都能如此處理,必將能使基層的公權力受到約束而戒慎恐懼,真正實現依憲治國和依法施政。

 

民眾漸有能力抗拒不正義

 

在早年私營工商業不發達的時代,主要生產能量都在國營企業,黨政機關的影響力自然無所不在,現在私營工商業的總規模早已超越國營企業,大部分人受雇於私營工商業,很少受到黨政權力的影響,黨政的影響力自然逐漸降低。另一方面,隨著大陸的經濟成長,大陸民眾的經濟條件和知識水準都明顯提升,當民眾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他們比過去更有知識和資源抗拒之,加以互聯網很容易集結民意,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已逐漸足以制衡黨政的公權力。

在這樣的狀況,官員將越來越不敢隨意官官相護,上級官員若徇私保護犯錯的下級官員,勢必得承擔輿論壓力和連帶責任。這樣民眾面對的不再是官僚系統,而是個別官僚,受到不公對待的民眾於是很有可能贏得勝利,而正義能夠獲得伸張。

 

公權力減弱是世界趨勢

 

不僅在中國大陸,權力減弱是一全球現象,地位相當崇高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的前總編輯奈姆(Moises Naim)在2013年發表The End of Power中譯本《微權力》2015年在台出版,書中詳盡列舉各行各業的權力都在衰退之中,包括影響最大的政治權力的衰退。權力的衰退意指「權力更容易獲得,卻更難行使,並且更容易失去」。

權力全面衰退的原因在於「增長革命」、「遷移革命」和「心態革命」。「當人越來越多,壽命越來越長,要管理及控制他們就難上加難」,「當邊界變得鬆散,而過去被管制與操控的民眾的流動性增加後,當權者便難以維護其主導地位」,「心態革命所含括的是價值觀、標準及規範的巨大變化。它反映出人們對透明度、財產權及公正性的日趨重視。」

奈姆特別憂心,西方民主制度的運作越來越紊亂而沒有效率。政治權力總在暴政與無政府狀態兩個極端之間,「當權力過分集中,就會產生暴政。在另一個極端,當權力越支離破碎與削弱,變成無政府狀態的風險就會增加」,政治權力若介於暴政與無政府狀態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會有最好的治理績效,然而,目前西方民主國家一直往政治權力衰退的無政府狀態傾斜。

該書幾乎沒有提到台灣,但書中所呈現民主失靈、政治權力衰退的現象卻完全符合當前台灣的政治狀況,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台灣多數人似乎還沒有察覺到這個世界趨勢,仍沈醉在「美好的」台灣民主之中。

奈姆在書裡並未特別論及中國,但是權力減弱的趨勢顯然也適用於中國。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權力原來相當適度,現在則趨向衰退;中國大陸與西方民主國家不同,過去大陸的政治權力是過分強大,大幅超過個人權力,近年權力減弱的趨勢,使大陸政府更趨近過於強勢與無政府狀態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使治理效率和尊重人權漸趨平衡,這是很好的現象。

 

(作者係中央研究院退休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