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哉孔子 萬世師表-兼論兩岸同慶教師節|王仲孚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教育家,國人尊為萬世師表。孔子生前並沒有創立「儒家」這個名稱的學派,但是後人仍以孔子為儒家的代表。

  儒家思想支配中國學術思想二千多年,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孔子則是象徵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歷史上,歷代邊疆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大都接受了儒家思想,尊敬孔子,此所以能使中華民族繁榮滋長,中華文化萬古常新。所以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儒家不是宗教,但是卻發揮了比宗教影響還大的力量;孔子不是神,也沒有被當作「神」看待,但卻受到比對神還要虔誠的尊敬。

  在中國近代史上,孔子和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中華文化,曾遭到三次嚴重的打擊。一次是19世紀中葉,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公開詆毀孔孟,禁止儒家經典,使傳統倫理文化遭到破壞。因此激起知識分子的反感,曾國藩等成立湘軍,以保護中國的人倫,維持固有的「名教」為號召,起而與太平軍相對抗,結果獲得勝利,這是中國文化的勝利。

  第二次發生在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人物要「打倒孔家店」、「把線裝書丟進茅廁坑」,孔子與儒家文化受到嚴厲的批判,但是孔子並沒有倒下,儒家經典也經得起檢驗。第三次則是1960年代造成「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配合政治運動進行「批孔揚秦」,這場政治風暴,好像要把孔子與儒家文化一舉連根拔起,孔子的地位受到空前的挑戰,但是進入21世紀,孔子仍然是屹立不倒。

  20世紀兩次「反孔」運動,主要誤認為儒家文化已經陳腐,是阻礙國家進步的舊勢力,欲求國家的進步,必須排除孔子思想與儒家文化,中國才能走上近代化之路。直到20世紀後半期,西方學者如芮瑪麗(Mary Wright)仍強調儒家文化是妨礙中國「近代化」的主因。但是亞洲四小龍的崛起,迅速地走上近代化之路,經濟發展的成就、民主政治的表現,都受到世人的矚目。四小龍: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大致都在儒家文化籠罩之下成長茁壯,足證儒家文化並不妨礙「近代化」的推進。

  在儒家文化薰陶下的「四小龍」,都有尊敬孔子的具體表現。台灣更是在1949年將9月28日孔子誕辰日作為「教師節」,放假一天,各級政府也都有祭祀孔子的儀式,隆重慶祝,象徵這裡是代表中華文化正統的地方。

  大陸1985年通過《關於教師節的決定》,將教師節訂在每年的9月10日,至今已實行了29年。其間不斷有人呼籲調整教師節日期的要求,2004年大陸全國政協建議以9月28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最近又被鄭重提出。孔子誕辰的日期並無定說,台灣已經實行60多年,世界各國的華人社會,也都以9月28日做為教師節。大陸調整以「928」為教師節,並無「屈就」台灣之意,而是表現了全世界的中國人,都在同一天慶祝教師節,一致尊敬我們的萬世師表—代表中華文化的孔子。

  唐代外來文化興盛,韓愈為維護傳統文化,挺身而出,提出維護「一貫道統」之主張。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桂林答覆共產黨第三國際代表馬林(Marling)問他「革命思想的基礎為何」時答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所謂「道統」,就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韓愈在著名的「師說」一文中,指出教師負有三項任務:「傳道、授業、解惑」,首要工作是「傳道」,也就是傳遞和發揚傳統文化,這成為教師的神聖任務。

  早在1932年,國民政府訂定6月6日為教師節,1949年遷台之後,改以9月28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列為「國定紀念日」,放假一天。另外,高中增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內容主要為論、孟、學、庸等儒家經典,列為必修。在台灣已實行了60多年。李扁執政後,在「去中國化」的政治目標之下,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否定孔子與中國文化,但默默地淡化教師節,「只紀念、不放假」,並且要取消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其用心何在?已不需多言。

  回顧20世紀的批孔及反傳統文化運動,目的是要從文化的改造著手,追求中國的富強,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20年來台灣的「去中國化」則是一股逆流,也意欲從文化的改造著手,目的則是進行「分裂工程」。基於這一認識,兩岸把教師節訂在同一天,尊敬孔子為至聖先師,共同為維護中華文化而努力,實具有時代的意義。

(作者係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