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若開放日本核食將加大共振效應|柳金財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日前駐日代表謝長廷回國述職,直言未來一年日本擔任CPTPP輪值國,台灣應藉開放日本東北福島及周圍縣市的食品(下稱日本核食)進口,以換取台灣加入CPTPP。這種邏輯猶如開放美國萊豬一般,認為只要順從美國,即可爭取到簽署雙邊投資及貿易協定。不過,從最近民意看來,若民進黨政府開放日本核食,勢必產生加乘效果,不利於民進黨執政。

 

民意不支持進口日本核食

首先,針對開放日本核食進口,引發台灣各方意見的衝突與討論。民調顯示,超過60-80%的民眾反對進口日本核食,此聲浪比反對美萊豬進口,約50-60%民意更大。

反對者以為,若是有條件開放日本核食,會對人體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台灣欠缺足夠的檢測能力,無法嚴格把關;人工輻射物質進入體內持續曝射臟器,可能讓人罹患癌症、白血病,孕婦吃了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日本有福島等5個縣受到輻射汙染嚴重,若只排除福島縣食品,其他縣只要有產地證明即可進口,顯然不夠嚴謹。雖然政府也辦過公聽會,但過於倉促草率,忽視反對者的意見。

支持進口日本核食者則認為,有條件開放核食有其必要性,只要輻射不超出標準值,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不該全面禁止;比照歐盟針對福島及其周圍縣市出產的特定食品,可要求產地證明及輻射檢測證明;美國、日本不能上市的食品,台灣也不會開放進口;全世界僅剩台灣及大陸仍全面禁止開放進口,其餘先進國家皆已部分開放。

上述正反意見尚未獲得有效溝通,且2018年公投綁大選,才以此議題進行公投,反對進口日本核食案過關,現若貿然開放日本核食,恐造成政治大海嘯。

開放美國萊豬未換得好處

其次,美萊豬進口政策已重創蔡英文及蘇內閣民意支持度,衝擊地方選舉及總統大選,增加民進黨永續執政難度。尤其,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未上台就宣布,在美國國內勞工、教育問題未改善前,暫且不會與各國簽署雙邊投資與貿易協定,揭露了民進黨政府雖進口美國萊豬,但仍無法在短期內取得與美國商議、簽訂雙邊投資與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協定(FTA)

此時,若民進黨政府再倡議開放日本核食,恐增加民眾疑慮。據調查指出,約50-60%民意反對將「食安健康權益」及「經濟對話利益」談判掛勾,這顯示若為堅持「聯美日以抗中」戰略,而漠視、犧牲民眾健康權益,最終會降低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也會衝擊民進黨的2022年地方選舉及2024年總統大選的選情。

最後,以民眾健康權益換取外交經貿利益,不僅違反民意,也會增加與公民社會的對抗;同時,一旦無法順遂換取國際空間,更凸顯執政治理發生危機。馬英九執政時開放美萊牛進口,尚換回「美國免簽證」與《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復談;現在民進黨當局開放美萊豬,卻未換得美國允諾商談TIFA及自由貿易協議。國、民兩黨相互批判,行政院長蘇貞昌回酸:「原來你們上次是用換的」;部分國民黨立委則嗆聲「國民黨用換的,民進黨用送的」。這顯示,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皆因採取親美政策,導致對美政策欠缺政治自主性。

此次民進黨開放美萊豬進口政策,未能立即換到商談貿易、投資協定的教訓,應該會使民進黨政府暫時採取較保守的態度。因為一旦連同日本也無法保證可以協助台灣參與CPTPP,會給民眾一種白白奉送權益的感覺,將不利於民進黨長期執政。尤其,民進黨執政前後政策反覆無常、南轅北轍,單以情勢變遷、時空環境改變就強行開放,欠缺與公民社會溝通協商,終究會反被巨大民意吞噬。

聯美日未加大台國際空間

從上述開放美萊豬及日核食政策風險來看,民進黨採取「聯美日以抗中」的戰略思維,隱藏巨大國家治理成本,試圖藉由強化美台、日台關係升級,不僅凸顯強化其反中力度,同時轉移外界對其外交節節失利的質疑,包括斷了7個邦交國、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組織的年會。

簡言之,儘管蔡當局的美台、日台關係趨於熱絡,雙方實質關係友好,尤其美國出台了一系列友台法案、加強對台軍售、提高官員訪台層級,但這些友好政策的「極限效應」,難以突破雙方欠缺邦交的藩籬,也無法遏止台灣不斷流失邦交國,無法參加國際組織等。

與此同時,近來民進黨政府為了開放美國萊豬,已導致社會沸沸嚷嚷,不斷爆發激烈的政策辯論及社會抗爭,重創朝野政黨的互動、民進黨中央與在野黨執政縣市的衝突、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的衝突。何況,民進黨政府堅持以行政命令方式送立法院審議,運用完全執政的優勢來推動萊豬進口,縮減了法規預告時間,而且只召開座談會及諮詢會議,而未辦理公聽會,被質疑跳脫既定相關立法程序。

重大公共政策本可依據公投決定,民進黨在進口萊豬上捨棄了民主方式的議決,若此時再開放日本核食進口,必將與開放美萊豬進口政策,產生「加乘效果」、「共振效應」,衝擊其永續執政的基礎。

 

(作者係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