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美國聯準會為救股市、挽救川普選情,猛力降息四碼,並再度實施量化寬鬆措施撒錢,但股市照樣「熔斷」。可見政府在全力防疫的同時,應兼顧經濟活動的正常運作。
美國聯準會(Fed)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繼3月3日降息兩碼(0.5)後,15日更連下兩帖金融猛藥,一口氣降息四碼,並實施6年來首次量化寬鬆(QE)措施,印鈔7,000億美元。川普寄望這可振作股市,但市場反應兩極,一方看好國際股市可回穩;另一方則認為這是診斷錯誤,飲鴆止渴。不過,此舉已引發紐西蘭、香港、南韓、日本等國央行跟進,紛紛降息、推量化寬鬆。
Fed降息撒錢震盪全球
降息四碼邁向「負利率」立即效應有二:一是降低國內資金成本,解除繳息壓力;二是意謂美元由強勢轉化為相對弱勢,有利出口。至於QE,等於是向市場加注強力通貨,這是很短視的舉措,意在搶救疫情對川普政府的衝擊,遮掩其國庫空虛及銀行業營運困頓的窘境。而且「降息加QE」,還會激升美國通膨水準,減損購買力,惡化美國經濟的復甦力道。
難怪Fed的大手筆出台後,美股、期指仍重挫,引發熔斷機制,幾度停止交易。
美國以外的國家、地區,更不能只看Fed「及時救經濟的魄力」而跟隨華爾街起舞,反而得提防「地緣性貨幣戰爭」再起,以及大量從美國流出的國際資金轉入亞洲市場。要是美元貶值,相對的,亞洲貨幣如新台幣、人民幣、日圓、韓元等都會「被動升值」,這與稍早的亞洲貨幣競貶態勢恰好相反。亦即資金大量流出美國,大部分流向亞洲;亞洲體質佳的各國股債市、黃金、房地產等金融資產,應該會受到激勵而向上推升。
所以說,近日亞洲金融市場,竟與態勢完全相反的華爾街同步大跌大漲,實在是無厘頭的非理性反應,應該要儘快回神才對。
「鎖國」大傷經濟、金融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後,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隨即嚴格「限制人員移動」,兩個月內就有效控制疫情。相較2003年的SARS及2009年的H1N1疫情,大陸的管控模式創造了佳績。
現在歐美大國也效法中國而封城、封州、鎖國,但沒做到位,效果不彰,反倒因製造業禁工、服務業閉市、貨品貿易暫停、國內外旅遊中斷、交通流量劇減等,使實體經濟社會大停擺,金融交易市場大震盪。
台灣也從3月19日起「鎖國」,筆者以為,這基本上是服膺於「確保全民百姓不受感染病毒上身」的「濟世救人」理念,然台灣目前的疫情尚稱穩定,應該盡可能兼顧全民所寄託的經濟環境的良窳興衰。只有「救人」,不能「救市」的政策,對於全民百姓的身體健康與經濟福祉,都是兩利皆失的「失敗治國」。
封城鎖國是有利於「止病」,但也容易造成「停市」的傷害。畢竟「人流」一旦停滯,不僅物流、金流、財流、商流會中斷,連知流、訊流等知識經濟的動能也會跟著停擺。任何失去動能的經濟,就會像自由落體般下墜;於是,在各地方、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會出現「供給面熔斷」、「需求面熔斷」同時大斷鏈的危機。總之,若是各國鎖國時間太久,全球將會面臨世界級的經濟大災難。
一般推估,鎖國如不超過8周,或可以像IMF新任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所說,「經濟正常機制可以用時間化解、恢復這類經濟的脫軌與失速」,尚不至於影響今年全球常態經濟運作;但若脫軌超過一季,那麼整個國際社會恐怕就會陷入困境。
應及早復工、解除鎖國
蔡英文自認為,「台灣經濟雖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整體經濟的表現仍然相對穩健」,要大家別擔心,但號子裡氣壓低到不能再低,股價螢幕一片綠油油,市場更擠爆了搶購民生物資的人潮。
不料,對於這種搶購潮,行政院長蘇貞昌卻向民眾喊話:「盡量買,貨很多」。鼓勵民眾購買以增加內需市場動能。其實,鼓勵搶購物資的副作用很大,不僅無法刺激內需(因衛生紙等商品的附加價值低),可能還會造成消費者的信心崩潰。內需市場需要的是「骨幹型的經濟活動」,「經濟市場自我調適」至關重要,除了國家經濟的主力產業,政府不應該進行任何干預。
政府更應在此時大力推動智慧化科技產品的外銷,打開新的海外市場。最重要的是,積極加速恢復國民和投資人信心,激勵企業家精神再次提升,工廠安全復工、工商業復市、學校恢復上課、機場、港埠全面性開通。唯有如此,台灣才能期盼有亮麗的明天。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