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陸要締造新型兩岸關係|庒吟茜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共十九大已落幕,但由其激盪的政治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儘管涉台論述僅占報告的一角,但嵌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背景下的大陸對台政策轉變,已初見端倪。

 

    所謂「新時代」必然要與「舊時代」顯著分際,那麼「舊時代」的大陸對台政策,以及由此形塑的兩岸關係是怎樣的呢?在筆者看來,前者主要突出一個「守」字,而後者主要彰顯一個「衡」字。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出擊

 

所謂「守」是指大陸在處理兩岸關係時以被動應對為主,兩岸互動往往是先由台灣挑起事端,然後大陸做出回應,是「衝擊-反應」式的。所謂「衡」是指大陸為了照顧台灣的自尊心,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儘量保持低姿態,刻意淡化兩岸的體量與實力之差,使兩岸關係維持一種脫離現實基礎的對等平衡狀態。

不難看出,台灣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就是靠大陸的「守」來維繫的「衡」,因此一旦大陸轉守為攻,甚至只是收斂守勢,那麼兩岸關係的微妙平衡就必然會被打破。

而「新時代」將如何與「舊時代」揮別呢?筆者認為,也表現在兩點,即大陸首先在對台政策上,從「被動應對」轉化為「主動出擊」,然後以此促成兩岸關係從「你我對等」,向「以我為主」的蛻變。

 

打破現狀 以我為主

 

換言之,大陸不再維持現狀,而是力圖打破現狀;不再築造平衡,而是儘量觸動平衡。與大陸積極構建中美之間的「新型大國關係」類似,大陸未來也會積極締造「新型兩岸關係」。在這種情勢下,台灣方面以時間換空間的拖延戰略就不合時宜了,所謂「維持現狀」、「中間路線」或「不統不獨不武」的舊思維與舊期待,也應隨之改變。

那麼,大陸以「打破現狀、以我為主」為主軸的對台政策轉向,將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這是一個十分宏大複雜的問題,以下僅提供幾個可供觀測的視角:

第一,強化「九二共識」的一中屬性。就兩岸互動的政治底線而言,從堅持「九二共識」到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再到體現「兩岸一中的『九二共識』」,步步強化「九二共識」的一中屬性。儘管蔡英文已經撕毀了關於「九二共識」的答卷,但大陸的政治底線從未動搖,相反的,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的表述,這是中共首次在黨代會報告中,將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粘合在一句話內,再次向蔡英文釋放了堅定的政治信號。

此外,大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定義也更加清晰,將其嚴格框定為「兩岸一中」或「兩岸一國」,排除「一國兩政治實體」、「一個中國即不包含台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台獨」式「一中」解讀,最大限度地收窄偷樑換柱的操作空間。同時,再次告訴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是唯一出路,所謂「九二史實」、「九二諒解」或「沒有共識的共識」都於事無補。

第二,將反獨升格為促統。就對台部署的戰略重心而言,將「反獨」升格為「促統」,兩岸統一被提上日程。十九大報告的「反獨」決心毋庸置疑,因為其將十八大中的「反獨」「三個任何」升級為「六個任何」,堵死了「台獨」的一切出路。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再次強調了「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三大歷史任務,並制定了以2020年、2035年和2049年為主要節點的現代化建設時間表。這個時間表雖然不直接關乎「促統」,但祖國統一與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及中國夢的實現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未統一的國家談不上偉大復興,所以大陸對台政策的重心,必然要逐步從「反獨」向「促統」轉變。

第三,交流發展與融合發展並行。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具體路徑而言,由「交流發展」衍生出「融合發展」,推動兩種發展模式「雙規並行」。一直以來,大陸都希望能通過和平發展自然而然地促成和平統一,而交流發展正是和平發展的重要手段。遺憾的是,兩岸8年的交流發展並沒有自動帶來和平統一,相反,結果是民進黨全面執政、兩岸關係陷入冰點。

鑒於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融合發展的新思想。與以往的交流發展相比,融合發展致力於向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的發展果實,從「大陸的是大陸的,台灣的是台灣的」,變為「台灣的是台灣的,大陸的也是台灣的」,從「去台灣讓利」變為「來大陸享利」,力圖用更寬廣的胸襟彌合兩岸利益分歧,為和平統一鋪平道路。

值得澄清的是,踐行融合發展並不等於推翻「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一種「井水不犯河水」的制度安排,目的在於保護弱小的井水(台灣)不受河水(大陸)侵犯。融合發展雖然旨在融合,但只是推動台灣單方面融入大陸,而非兩岸雙向融合,即未來「井水可以犯河水,但河水不會犯井水」,結果還是能有效保護井水,並使井水享受更多權利福祉。所以,融合發展不僅沒有背離「一國兩制」,而且能夠增益「一國兩制」。

 

(作者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治系講師、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