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年總統選舉的腳步逐漸靠近,藍綠雙方對於如何界定兩岸關係及如何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攻防,也跟著熱鬧起來。爭論的焦點還是有沒有「九二共識」?什麼是「九二共識」?
藍綠頻頻過招
先是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發表談話,說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國台辦立即回應,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兩岸關係之錨。於是媒體追問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包不包括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用「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共識」,她不希望兩岸關係「國共化」的說法帶過,不願正面回應。
藍營對於「空心蔡」的招式當然不能接受,所以,朱立倫在出席「國共論壇」的前夕,先對民進黨提出質疑,他表示,可以有國共關係,當然也能有民共關係,「只是我們要好奇的問,為什麼缺了那一塊?」然後,在會見習近平時,以「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來詮釋「九二共識」,並希望在深化「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台灣能夠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和RCEP。習近平則指出,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表示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會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問題做出妥善安排。
朱習會後,馬英九在接見外賓時指出,朱立倫登陸行相當成功,同時說,「九二共識」是1992年8月由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主持國統會全體會議時拍板定案的。李登輝則以「不用問我,中國人要怎樣製造,隨便他們製造,沒有那件事」來回應。藍綠之間,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兩岸一中是共識的核心
那麼,到底「九二共識」所指為何?存不存在?對此,提出這個名詞的當事人蘇起已經講得很清楚,那就是兩岸之間的確沒有簽署過任何文件叫作「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他在2000年政權交接前夕提出的名詞,用來指1992年11月海基會和海協會經由函電往返所達成的一項默契或諒解;當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在蘇起提出「九二共識」以前,這個諒解在台灣被解讀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或「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在台灣被約定成俗地用多了之後,大陸也漸漸接受這個說法。2001年3月16日海協會秘書長李亞飛表示,1992年兩會對於如何處理一個中國原則是有共識的,承不承認1992年兩會的共識,是兩會復談的關鍵。同年4月30日,《人民日報》以紀念「辜汪會談」八周年為由,發表〈只有承認九二共識才能改善兩岸關係〉文章說:「汪辜會談八年來,九二共識一直是兩會對話與談判的基礎。台灣當局新領導人上台後,是否堅持九二共識,成為兩會能否重開對話與談判的關鍵,也是兩岸關係能否改善的重要問題。」於是,「九二共識」正式成為兩會能否重啟談判的通關密語。
此事的後續發展是,扁政府一直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兩會因而無法復談,兩岸關係也陷入僵持狀態。直到2008年馬英九勝選,明白接受「九二共識」,兩會才終於恢復交流協商,並陸續簽署了21項協議。
那麼,蔡英文是否一定要接受「九二共識」,才能獲得大陸方面的善意回應?其實,蘇起自己都說「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核心內容或精神,大陸方面指明其核心就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朱立倫以「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意義有所不同」來詮釋「九二共識」,大陸方面不見得滿意,但能夠接受。換句話說,蔡英文可以不提「九二共識」,但不能不對是否認同「兩岸同屬一中」表態。
其實,早在1972年尼克森訪問大陸所發表的中美聯合公報(俗稱「上海公報」)中,就已載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所有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1979年元旦發表的「建交公報」裡,美方也表示「承認(acknowledges)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依此,一個中國本來沒有台灣和大陸平起平坐的空間,大陸後來願意用「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詮釋兩岸關係,其中的善意,大家不能不察。
包括「朱習會」在內,大陸一再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而核心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蔡英文曾說「九二共識」只是個「標籤」,她或許可以撕掉這個「標籤」,卻不能逃避是否認同「兩岸同屬一中」這個核心,否則,別想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