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陸武裝直升機的發展近況|宋磊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建立一支立體化的直升機部隊有利於部隊的運送、攻擊乃至掩護。早年中國大陸陸軍的直升機皆為外購,近年在航太科技的努力下,大陸自製武裝直升機的成果備受國際矚目。

 

 

武直10研發及飛機性能

 

   21世紀後,大陸解放軍無論是在戰機、坦克、軍艦乃至飛彈的發展成果皆備受各國矚目,相形之下,武裝直升機的發展進度遠落後於其他裝備,在取得技術性突破前,現役機種均為模仿外國的產品,例如,大陸生產直8、直9直升機就獲得法國的授權。嚴格來說,在武直10成功服役前,大陸並沒有一架真正自主研發的武裝直升機,為突破限制,大陸自1995年開始研究如何研發、生產自製的直升機(命名為武直10),這就是著名的「九五計畫」,由「昌河公司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進行研發,並交由哈爾濱飛機公司生產。

武直10採用一般傳統直升機的構型設計,主旋翼由五葉片構成,其旋轉方式迥異於西方國家所設計的順時針方向,尾旋翼則以四葉片組成。直升機座艙一樣由兩位機組人員組成,由於其座位方向為縱列式,前座為砲手,後座為飛行員,機首安裝一挺固定的23mm機砲,與西方國家的30mm口徑不同。

機翼武裝部分,武直10最多能裝載16枚反坦克飛彈,其火力與西方國家不相上下,而號稱武直10的頭號假想敵─美軍的AH-64,兩款直升機在反坦克飛彈的掛載數量一致,因此被視為同一火力機種。

然而,武直10在座艙設計不同於一般西方國家所設計的直升機,為強調機組人員的作戰能力,座艙設計採取階梯狀的設計,不但使後座擁有良好視野,面對戰場上複雜的環境,獨立的座艙反而可提高人員的存活率。

此外,對空作戰上,傳統的直升機除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外,所掛載飛彈的射程也相當重要,由於武直10最多能搭配16枚「天燕-90空對空飛彈」,6公里的射程遠超過美軍直升機掛載的「刺針空對空飛彈」,在直升機的制空作戰上,中國大陸享有一定程度的優勢。

 

武直19研發及飛機性能

 

為持續提升中國大陸解放軍直升機部隊的實力,大陸直接從現役的直九運輸/反潛直升機進行研發改良,該機亦由經驗豐富的哈爾濱直升機公司研發、生產,並命名為「黑旋風」(Black Whirlwind)直升機。

由於大陸先前已有武直10作為主力機種,因此,後繼機種武直19的出現令外界頗為好奇,武直19在研發的過程中較為順利,原因在於該機的構型與基本性能是由現役直9直升機的基礎而來,面對大陸武裝直升機較為缺乏,武直19恰好與武直10形成低/高搭配,成為大陸陸軍航空兵現役直升機的攻擊主力之一。

武直19採用4片旋葉作為其主旋翼,後機身採用與法國AS365直升機相同的「涵道式尾槳」,所謂的涵道式尾槳,在於涵道內的旋翼在飛行運轉時,其「半封閉」的空間能夠通過控制氣流的運動方式,來提供直升機額外的飛行推力,另外,半封閉的結構更直接降低直升機尾部人員的安全威脅,戰場上由於涵道式的旋翼,其紅外線訊號較傳統直升機薄弱,面對敵軍的雷達偵測、防空飛彈反而更能獲得隱形的效果。

由於武直19是一款中型武裝偵察直升機,在設計上特別重視直升機的「抗墜毀」能力,座艙四周具有基本的裝甲來保護機組人員的安全,並配備了抗墜毀座椅以及防彈油箱,同時後三點的跪式設計起落架,對於直升機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幫助。

機翼武裝部分,最大的外掛飛彈也是由16枚反坦克飛彈所組成,機首有一挺23mm機砲,其火力與武直10不相上下,但由於武直19在原始設計中,仍被定位成一款偵察功能的輕型武裝直升機,因此在最大起飛重量略小於武直10的6,400公斤。即便如此,武直19的大部分技術源自於直9,在生產速度上明顯的快於武直10的服役數量。

 

武裝直升機不再受制於人

 

早年大陸的直升機多數由前蘇聯提供,或是仿製前蘇聯的機種而來,隨著大陸軍事工業實力的增強,模仿西方國家的武裝直升機已成為研發基礎,透過模仿美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後,大陸建構出一條屬於中國式的直升機風格,近期能看見大陸直升機在自主研發上已大幅躍進。雖然現階段直升機在發動機的部分零件仍須向外採購,但對直升機的部隊來說,大陸已能自行研發、生產、外銷,打破過去受制於人的困境。

武裝直升機無論是協助陸軍進行立體化作戰、特種作戰、登陸作戰等任務,中國大陸陸軍航空兵的質/數量已足以稱霸亞太地區,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

 

(作者係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