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日應構建什麼樣的雙邊關係?|王鍵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29月日本野田內閣強推「釣魚島國有化」以來,引發中日關係巨大震盪。201411月,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會見安倍首相;其後習近平兩度在國際會議上會見安倍首相;201810月又在北京會見來華訪問的安倍。2019627日習近平在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與安倍達成「十點共識」。再加上20185月李克強總理赴日參加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201912月安倍來華參加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等。中日關係在兩國領導人的政治引領下,漸現戰略性轉圜。那麼,中日究竟應當建立怎樣的雙邊關係?

 

疫情對中日關係發生影響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不僅對國際政治形勢造成重要衝擊,亦對正處於改善過程中的中日關係產生複雜的影響。在疫情危害超預期的背景下,中日合作抗疫至關重要,也有利於拓展構建中日關係的實踐操作空間。同時,中日加強經濟合作,可重振遭受疫情重創的經濟,而且在對國際形勢的某些共識與相互理解增多的前提下,區域合作與多邊貿易方面的合作日趨理性化與具有積極性。

2015523日習近平主席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中日關係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裡。越是兩國關係發展不順時,越需要兩國各界人士積極作為,越需要雙方加強民間交流,為兩國關係改善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與中美激烈對抗的當下,2020年以來的中日關係改善進程明顯放緩,日本對華外交出現「跛腳之勢」。

20207月日本防衛省發布「令和2年版」《防衛白皮書》,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的「假想敵」,極力炒作「中國威脅論」。在香港問題上,日本也多次對中國發出指責。可見,此次疫情打亂了中日兩國關係回暖升溫的節奏,日本戰略異動,如釣魚島問題等,帶動了中日關係摩擦顯現。日本對華政策出現較多負面動向,這偏離了近年來日本想改善中日關係的初心。

菅義偉說日中關係極重要

2020828日日本安倍首相突然宣布因健康原因辭職;914日時任內閣官房長官的菅義偉當選自民黨總裁;同月16日新總裁順利當選第99任首相。1026日,菅義偉在國會發表就任後的「所信表明」施政演說表示,日中兩國之間的穩定關係至關重要,希望利用高層交流的機會,在共同課題上開展合作。2021118日,菅義偉在第204屆例行國會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時再次宣稱:「穩定的日中關係對地區和國際社會都很重要」;「雖然日中之間存在各種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希望充分靈活運用高層次交流的機會,堅持我們的主張,強烈要求採取具體行動,攜手解決共同面對的課題」。

菅義偉的兩次演說都談及日中關係,但含義有所區別。《日本經濟新聞》稱,「所信表明」主要是首相在臨時國會,或特別國會召開之際表達其個人觀點。施政方針演說則是在每年例行國會召開時發表的,主要反映的是內閣方針。因此,有觀點認為,菅義偉此次發表的施政方針演說表明,菅內閣將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尋求建立穩定的日中關係。

但菅義偉也強調,「日美同盟是我國的外交安保基軸,也是印太地區,乃至國際社會自由、和平、繁榮的基礎。我希望儘早與拜登會面,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關係。」此外,他也表示將在氣候變化等議題上強化日美合作。

簡言之,日本一切對外政策都要服從日美同盟。

中日之間有四個政治文件

眾所周知,中日之間有四個政治文件,其中第三個文件是簽署於19981126日的《中日聯合宣言》,確定兩國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第四個文件是簽署於200857日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它明確宣布「雙方決心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但中日關係發展勢頭在2012年嚴重受挫。當下中日關係仍處於戰略互信不足與民間缺乏信任的困境,面臨一系列結構性的矛盾與挑戰。如去年1115日,歷經8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簽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成立。但兩天後的17日,日本就與澳洲簽署《互惠准入協定》,打造日澳「准軍事同盟」,隨後又在日澳領導人共同聲明中,就南海、東海、涉港問題,對中國橫加指責。

中日關係的美國因素凸出

近年來,影響中日關係的美國因素異常凸出,為推卸疫情責任,美國川普政府蓄意在經濟、安全等各領域對中國進行報復性的打壓,同時也要求日本在日美同盟框架下處理中日關係。川普與剛剛上任的拜登都聲稱,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給未來中日關係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在去年1117日公布的第16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9.7%的日本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印象,較去年增長5%。而中日民間嚴重缺乏互信,直接導致中日關係發展乏力。

中日雖然存在一系列挑戰,但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應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早日生效,進而積極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及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中日關係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始終恪守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的精神和原則共識,管控分歧、深化合作、承前啟後,為未來中日關係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政治法律基礎。

推動中日關係持續穩定發展,有利於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福祉。中日各自處於新的發展階段,各自面臨機遇和挑戰。中日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產業互補特徵明顯,務實合作潛力巨大,當下合力抗疫是最迫切的合作課題。

日必須正視中國崛起事實

20201124-2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日,與菅義偉等日本政要舉行會談。王毅說,經過多年努力,中日關係終於重回正軌,雙方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局面;下一步中方願同日方著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使這一目標早日落地、開花結果,惠及兩國人民,並為迎接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打下堅實基礎。一要建立真正互信,妥善處理敏感問題,推進全方位合作;二要推進區域合作,加快自貿區建設,共同開創亞洲美好未來;三要共同致力於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共贏的方向發展,承擔起兩國應盡的國際責任。

與王毅會談,是菅義偉內閣9月履新以來的首次中日高層面對面互動,雙方再次確認穩定中日關係的戰略基調,達成五點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未來兩國關係能否持續改善與發展,取決於雙方在當前複雜國際環境下的政治抉擇。

21世紀中日兩國關係的發展階段看,兩國力量對比的變化急劇,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起來,彼此都尚在戰略上摸索定位對方,由此造成兩國關係新舊矛盾疊加,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等新變數急增。面對中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崛起,日本經歷了艱難的適應過程,不得不正視現實,開始冷靜、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正如日本經濟機構預測,按目前中日兩國的發展速度估算,到2025年前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會是日本的5倍左右。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值此中日關係發展的重要節點,我們深信中日雙方只要同心協力,相向而行,不忘和平友好的初心,放眼長遠未來,中日關係必能穩中有進,迎來新的更大發展。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