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10月8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開幕,展出的219件文物,有45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繼康熙、雍正文物大展、富春山居合璧展出之後,兩岸故宮的又一次聯手合作。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特地來台參加開幕儀式。
文物來台最多的一次
滿文「乾隆」的字義是「得到上天保佑」。台北故宮器物處副處長余佩瑾認為,乾隆的確是受上天眷顧的天子。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俱臻高峰,加上西方文化傳入,成就乾隆多元豐富的藝術品味。
這次展覽分三單元,第一單元「品味養成」,旨在探究皇祖、皇父、帝師對乾隆皇帝的啟迪,以及詞臣、畫師、能工巧匠與豐富典藏的環境對其藝術品味的影響。第二單元「鑒藏製作」,主要呈現乾隆皇帝大規模且有系統地整理清宮典藏,編輯各種圖錄,並對文物進行品評。第三單元「生活藝術」,展示清高宗獨特豐富而多元的藝術品味。
兩岸故宮花了兩年多時間精心籌劃展覽。為了能夠完整呈現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台北故宮從北京故宮借來了42套共45件珍貴文物,包括書畫、瓷器、漆器、玉器等,其中有一幅乾隆皇南巡圖,長60米,非常特別。這是北京故宮文物近年來第四次來到台灣,也是最多的一次。
台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必須得到北京故宮的資源,才能讓展覽更為完備,這是雙方共同合作辦展的重要因素。她說,乾隆有些藝術巧工巧藝的追求,與儒家思想的追求是矛盾的,若要詮釋乾隆典藏藝術的品味,台北故宮館藏有所不足,因此向北京故宮商借。例如乾隆喜歡畫自畫像,又喜歡在自畫像前畫畫留念,這是宋朝人喜歡的模式,乾隆就有這個品味,但這些畫台北故宮一幅都沒有。馮明珠還表示,乾隆很喜歡西洋鐘錶,但台北故宮沒有一件大型的相關文物,因此也向北京故宮商借。
新媒體藝術展同步推出
配合「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還邀請BenQ、新媒體創作團隊,精心打造和同步推出了「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以推陳出新的乾隆主題,與數位聲、光、影、音互動技術的表現手法,重新詮釋乾隆的藝術品味,再掀中華文物展示新風潮。
單霽翔表示,雖然台北故宮文物還不能到北京故宮,希望此次為乾隆量身打造的多媒體藝術展,能先到北京故宮展出。他認為,2015年故宮慶祝建院90周年,是不錯的時機。
新媒體藝術展以科技為驅動力,活化博物館數位典藏模式,打造時空交錯的全新觀展體驗。透過顯示科技清晰亮麗的影像表現,帶領民眾重回兩百年前的乾隆盛世,重現乾隆收藏的珍奇稀品,與乾隆當朝的時尚風情。展覽中,首先通過BenQ大型顯示器呈成的「皇清職貢圖」,與乾隆肖像構成的「時空洞」,讓觀眾親身感受各國使節向乾隆進貢盛況;這裡也是通往乾隆文物奇幻世界的過道。
接著,以短焦投影機投射出的花瓶物象,解構生成的「乾隆的奇異山水」,乾隆珍藏的稀奇珍寶懸浮空中,彷佛一手即能觸摸品鑒。而透過大型商用顯示器、投影機,以及透明顯示箱交錯應用而成,並以「漢宮春曉圖」為本、時空並置的虛擬城市—「乾隆的春曉慶典」、藝術品櫥窗「乾隆的小宇宙」,及「人人都是乾隆」的影像區,觀眾可完整領略「十全乾隆」的豐富藝術旅程。
在故宮可享受皇帝口福
特展舉辦期間,台北故宮推出不少文創產品,而台北故宮晶華餐廳則推出八寶葫蘆鴨、鍋鎉嫩豆腐、御府鮮椿魚、八珍糕、素炒鱔絲與芸豆卷等10多道乾隆皇帝愛吃的名菜,讓觀眾在欣賞文化瑰寶之餘,也能享受皇帝口福。
晶華餐廳總監楊惠曼介紹說,清朝皇帝用餐前都會先來一杯糊米粥,開胃也可暖胃。做法是把白米乾炒至焦黃,再入鍋慢慢熬煮,至看不到米粒的糊粥狀。
乾隆很喜歡吃鴨肉、燕窩與金華火腿,名菜「八寶葫蘆鴨」就是其中的代表。八寶葫蘆鴨最早的原型是八寶雞,因為乾隆愛吃鴨而改成八寶鴨。乾隆自江南延攬而來的名廚張東官,改良八寶鴨而做成葫蘆形狀,取名「八寶葫蘆鴨」,葫蘆諧音有福祿之意,奠定這道名菜的歷史地位。
為了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晶華把原本一整隻鴨的分量,改成只取用鴨脖子前段細嫩的鴨皮,再填入干貝、薏仁與煸炒後的海參、鮑魚等八寶餡料,變成一個只有10釐米高的葫蘆鴨,十分費工。
(作者係本刊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