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香港反《逃犯條例》幕後大鬥法|張麟徵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鬧得沸沸揚揚的香港「反送中」活動,終於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無限期推遲修法並道歉後落幕。反對者意猶未盡,加碼要求林鄭撤案並辭職。這意味著什麼?《逃犯條例》修正案還有續集嗎?

 

 

美英公然以各種形式介入

 

讓這次修法鎩羽而歸的幕後大黑手非美國莫屬,因為港府動到了美國的奶酪。眾所周知,香港是有名的國際間諜城市,二戰後,這裡就成了西方間諜,當然也包含台諜與陸諜,收集並交換各方情報,特別是大陸情報的大本營,甚至也成了兩岸密使接觸的便宜之城。

1997後有所顧忌,美國曾一度把在港的情報單位移往曼谷,但運作不佳,後又搬回香港。此後,美英等國利用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政治制度,致力在此鼓動顏色革命,伺機向大陸輸出;整合港獨、台獨、藏獨、疆獨等分離勢力,企圖顛覆大陸政權。若非如此,以香港彈丸之地,700萬左右人口,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竟有1,000人的編制,實在不合常理。而英國直到1984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後啟動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也是不懷好意,預埋地雷的報復行為。

美英等國之所以能在香港大搞情報間諜,甚至滲透顛覆活動,原因有三。

一是在「一國兩制」下,大陸的法治之手伸不到香港。二是,美英等西方國家早在港英時代就與香港簽了引渡條約。如其人員在大陸搞情報顛覆活動,被大陸察覺逃到香港,可以根據引渡條約,要求引渡回國受審。三是,香港實行屬地主義,如果犯罪者非港人,又不是在香港境內犯罪,香港無管轄權。

有這三重保障,美英等西方間諜在香港活動如魚得水,肆無忌憚。《逃犯條例》修正案就是在防堵這塊治安與國安的死角。

《逃犯條例》在港英政府時代就存在,當時又在英國主導下,與美、加、澳等20幾個國家都簽有引渡條約,相互引渡人犯。而大陸、香港、台灣、澳門都屬一國之內,倒無法相互移交逃犯,情理上很難說得通。為越過「一國兩制」的束縛,或簽訂移交協議的政治障礙,由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將移交逃犯規定納入《條例》,最為簡便。

修訂草案明確規定只有37種國際公認的刑事犯罪,刑期在7年以上,且必須有特區法院和特首的雙批,才能移交。涉及新聞、言論、學術、出版等犯罪行為者,將排除在外,即所謂「八不移交」。在法言法,這個修正案無可挑剔。

本來香港這一方渾水既深且濁,美英等國間諜嬉戲其中,悠遊自得。但《逃犯條例》修正案猶如抽水馬達,一旦啟動,渾水抽盡,水下髒物盡出,美英情報網將被一網打盡,如何使得?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何以過去港人反政府活動中,美英介入都還躲躲藏藏,但在這次「反送中」行動中則毫不遮掩,公然以各種形式介入。

 

港人為何甘心被人操弄?

 

港人為何每次都心甘情願走上街頭對抗自己的政府,絲毫不覺是被美英操弄?說來話長。這其中有歷史、政治、經濟、外力等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各種障礙。

(一)歷史與政治因素。香港被英國殖民155年,受殖民教化影響甚深,對積弱不振的母國向來隔閡鄙視。回歸前充滿焦慮,甚至演出97逃亡潮。二戰後西方對共產國家的敵視,對中國的圍堵從未鬆手。中共建政後內部政潮頻仍,1949年後大批難民自大陸偷渡到港,港人對北京政府自無好感,六四事件更加深了港人對大陸的距離感。香港人對「一國」的無感,對「兩制」的捍衛,可以說並不意外。

(二)經濟因素。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亞洲重要金融中心,經濟發達,對大陸很有優越感。但是,風水輪流轉,1990年代後,大陸急起直追。911事件讓大陸爭取到幾年的發展時間,2008年金融危機讓大陸嶄露頭角,逐漸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原來不上眼的上海趕超上來了,不起眼的小漁村深圳也變成舉世矚目的東方矽谷,風華蓋過香港。在這一輪的競爭中,香港頗有斯人獨憔悴的落寞。

香港人不喜歡中國與港府,也不喜歡任何一任特首。其實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是個頗有眼光的人,他在19992005年間曾提出三個計畫,第一個是「數碼港」,想發展互聯網科技。第二個是「矽港」計畫,想發展晶片製造業。第三個是「中藥港」計畫,想發展生物科技產業。但這些計畫都不為港人所喜,不斷地以走上街頭方式將之一一否決。

港人喜歡地產業、金融業、服務業,路線與美國選的一樣,棄實體經濟,走向金錢遊戲。結果樓價被炒高,股市波動起伏,貧富差距拉大。而上述董建華那些被否決掉的計畫,除「矽港」在上海落腳,其他都被深圳接收並實現了。

(三)心理因素。從自視為高級華人,瞧不起大陸人,到現在金融中心地位被上海分食,製造業地位完全被深圳取代,明珠蒙塵,香港人一肚子怨氣,但要怪誰?怪自己未能面對世局快速變遷?對大陸存有錯誤敵意?熱衷政治而輕經濟?從「反送中」的能量看來,香港不會反求諸己,還是會把一切歸咎於大陸。

 

香港將漂流向何方?

 

香港前路何在,取決於兩項因素。第一是香港能否面對現實與自省改變?第二是中美實力消長。

首先,香港能否面對現實與自省改變?由於長期殖民,被西方同化,接受西方價值觀,港人對中國沒有政治認同不說,還充滿疏離感、恐懼感與被迫害妄想心理。這次「反送中」暴動的理由就是不信任大陸司法獨立與人權。

港人對西方與大陸的態度是兩套標準。英國是養父母,港人對英沒有過多期待與要求,能平安生活就感恩戴德。中國是親生父母,對我多好都是應該,我多胡鬧與無理要求都應包容,因為這麼多年你都欠我,充滿逆反情緒。

這種自我定位,加上美英的煽動操作,港人從回歸後,就處處與港府對著幹,先是積極要求直接民選,2002-03年反對涉及內亂外患等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23條立法,2012年反對政府在小學實施國民教育政策,2014年發動雨傘運動,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香港政改方案,到目前反對港府所提修正《逃犯條例》,背後無一沒有美英等國介入的身影,而港人卻毫不以為意。

港人像台灣人一樣,拒絕認同中國,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分不清地方認同與國家認同可以並存不悖。建立認同要靠地方自覺,根本之道只有從教育著手,台灣沒有遏止「去中國化」教育的推行,港府未能贏得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是這兩地分裂主義橫行的主因。港台在分離的路上越走越遠,只會助長大陸政府與民間的挫折感,促成大陸政策轉向強硬。大陸網路瘋傳的「港兒八問」,是個風向球。

其次,中美實力消長將影響港台問題的解決時辰與方式。中美貿易科技戰已外溢到南海、東海、台灣、香港、軍事外交等各個層面。川普政府與美國傳媒向港台頻送秋波,鼓勵了港台兩地的出格作為。為大局著想,大陸除嚴正警告美國與港台外,尚未真正出手制止,但會記在政策行事曆上,伺機還招。

中美交手至今,表面上美國稍占上風,實際上中國步步為營,見招拆招,倒也未必沒有還手的實力。事涉美國霸權維護,中國崛起復興,在這場較量中,雙方都不會輕易棄子認輸。

中美糾纏下去,比的是哪一方氣長,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的韌性無庸置疑。中國還有制度的優勢與信心:沒有選舉民粹拖累,有的是在再創民族輝煌的渴望,最後贏家是誰已呼之欲出。倒是港台,必須看清國際關係的發展勢頭,明瞭自己的棋子身分,以免在中美關係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從有用的棋子,被轉變為無用的棄子。

至於《逃犯條例》修正案雖被推遲,但陸、港政府目標既然是要肅清美英情報單位這些毒蟲,還香港一個和諧社會,在適當時機,一定會重新啟動。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