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陳毅以《西山埋葬》悼念孫中山|陳昊蘇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925年4月2日,24歲的陳毅參加孫中山靈柩移至西山碧雲寺暫厝葬禮後,寫下小說《西山埋葬》,其中一首白話詩〈西山的葬禮〉在91年後的今天看來,依然令人動容。

 

  回顧一百年前,家父陳毅元帥(1901-1972)在參加革命戰爭和國家建設,成為一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之前,最想做的是一個詩人文學家。我解讀他的早年詩文,除希望介紹他的文學實踐,更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他後來參加革命戰爭,並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做出成就的線索和脈絡。

 

陳毅早年的小說與詩詞

 

陳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於四川樂至縣。少年時即曾寫過《易經》駁議,質疑經典;也寫過〈李廣與程不識優劣論〉,評論兩位西漢名將的治軍之策,可惜原稿並沒有留下來。他曾將傾心文學的緣由,歸因於少年時代的家庭教育,和在成都遇見精通中國文學的老師,以及成都富於文學藝術史跡的自然環境。他曾說:「我的興趣不在軍事,更不在戰爭,我的興趣在藝術,我願做記者,我喜歡寫小說。」

1918年,陳毅考上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1919年抵上海,在等待出國時,接觸到五四運動掀起的民主與科學新思潮。他後來回憶當時聽了不少名人的演講,其中吳稚暉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張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開始接觸白話文、白話詩,也曾經對同學說:今後我再也不寫什麼舊體詩詞了。他說到做到,在法國兩年和回國五年期間,寫的都是白話詩文。直到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上井岡山以後,受毛澤東、朱德二人的影響,他的看法才有了改變,認為舊體詩詞仍有活力反映新時代的革命鬥爭,所以又開始寫舊體詩詞。

陳毅去法國本是為念書,但1921年北洋政府出賣國家資產,派專使到法國,以中國的築路權、採礦權、稅收作抵押,借款巨額法郎,購買軍火。以陳毅為領導的留學生先召開「拒款大會」抗議,後又發起占領中法里昂大學運動,參加者超過百人。後占領行動失敗,這群留學生被法國政府強制遣返中國。

在旅法期間,陳毅寫的兩首白話詩〈歸國雜詩〉、〈贈勤工儉學同人〉流傳了下來,為這一場抗爭豎起兩座紀念碑。

1921年11月,陳毅等被遣返歸國的勤工儉學生104人分兩批回到上海。他質疑北洋政府放任外國政府迫害學生而置之不理,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政府終於願意出一筆旅費讓大家回家,也允諾這一群留法生轉學,進入北京中法大學讀書。

陳毅先回到家鄉四川,擔任《新蜀報》主筆,後因發表文章批評四川軍閥,被「禮送出境」。1923年,陳毅前往位於西山碧雲寺的中法大學,與當年的戰友團聚,也在那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西山埋葬》道悼念之情

 

陳毅入黨後仍繼續文學創作,寫了許多作品。《陳毅早年的回憶與文稿》收集了21篇文章,有小說6篇、詩歌5篇(其中與小說重疊2篇)、文學評論5篇,譯介法國文學3篇,除一篇寫於1924年12月,其餘都寫於1925年。

本文以下僅介紹他的第四篇小說《西山埋葬》。作者署名曲秋,寫於1925年5月27日,發表於6月25日的《晨報》副刊,有6千多字。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對國家民族命運懷著深深憂慮的愛國青年,在社會上飽受孤獨與痛苦,在奮鬥中折盡了勇氣和愛心,陷入難以逆轉的消沉中,最後竟至西山碧雲寺這樣的風景勝地被「埋葬」,但「吾族空前的英雄的遺骸,決定搬到西山來寄殯,山水為之生色」,「埋葬」中的「我」也因此重新振奮起來,吟出一首追懷孫中山的詩作〈西山的葬禮〉。

這一篇小說,特別是這一首白話詩,是共產黨人當年對於孫中山的真誠悼念之情的表達,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留下的寶貴歷史記錄。

 

〈西山的葬禮〉

 

你是一個淚盡了的鮫人! 

你是一隻血乾了的夜鶯!

你是光明的戰士!

你是民族的母親!

     

如今你歸來, 

你歸到山丘。

有流泉幽咽,

有柏林森森,

有石塔峥嶸,

有風雨凄清,

還有白雲依戀, 

伴明月長照丹心!

 

試看國門,

已被外寇擁進!

試看國土,

已被外寇併吞!

你如今歸休了,

能安否,你的亡靈?

誰是你的後身,

能秉著你的精神? 

誰是你的後身, 

能守著你的遺命? 

又誰能如你一樣,

完畢了革命的工程?

 

亡靈啊,你亡了,

你不能由死回生。

我只願青年頭上,

寄托著你的精魂!

你長休罷, 

我們起行!

你長休罷,

我們猛進!

 

(作者係陳毅長公子、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