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試析蔡英文的「兩國互不隸屬論」|王英津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今年1010日,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拋出所謂「四個堅持」。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調,即所謂「兩國互不隸屬論」。較之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該論調在「台獨」道路上走得更遠,也更具危害性、挑釁性和危險性。

 

較李的「兩國論」更加赤裸

在台灣島內,類似「互不隸屬」的說辭,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已出現,不過,它們多指「一個中國內部的兩個政權互不隸屬」,且這「兩個政權」之上不僅有「虛體一中」作為「屋頂」,同時還有實現未來統一之目標。譬如,在李登輝時期,「國統會」分別於1991年、1992年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等重要文件,均隱含有「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相關表述。

19931121日,在美國西雅圖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台灣經濟代表江丙坤,根據外事部門提供的書面聲明稱:「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為歷史、地理或文化含義的一個中國下,互不隸屬的兩個主權國家」。

199475日,陸委會發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正式提出「一個中國,兩個互不隸屬的對等政治實體」之定位,並強調「政治實體的含義相當廣泛,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政府或一個政治組織」,但又同時表示「雙方既不屬於國與國間的關係,也有別於一般單純的國內事務」。

199979日,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拋出「兩國論」,即「1991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李登輝所謂「特殊」,意指「兩岸是同一民族之下的兩個相互不隸屬的主權獨立國家」。這是其高度借鑒「東西德關係模式」界定兩岸關係的產物,體現出其暗度陳倉式「台獨」策略,易言之,並非明目張膽地兜售「台獨」理念,而是通過逐步虛化「一中」以偷渡「台獨」私貨。

然而,蔡英文所謂「互不隸屬」意指「兩國互不隸屬」,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相較而言,該論調更為赤裸、激進。因為李登輝當局或多或少都有所遮掩,一再用「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兩個政權」、「特殊的國與國」等措辭包裝「台獨」主張。蔡英文所謂的「互不隸屬」,則是不加掩飾的「兩個國家互不隸屬」,既沒有虛化的「一中屋頂」,也沒有形式上的未來統一目標之表述,不啻赤裸裸的「台獨」告白。以上對比表明,相較於李登輝時期的「兩個政權互不隸屬」、「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蔡英文的「兩國互不隸屬論」不僅更加明目張膽,而且在「台獨」道路上邁出的步幅更大。

較扁「一邊一國論」更囂張

蔡英文堅持所謂「中華民國」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之外的一個主權國家,其領土範圍只限於台澎金馬地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互不隸屬。從性質上說,蔡英文的「兩國互不隸屬論」與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並無本質區別,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均以1999年民進黨拋出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底版,堅持「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推行「務實台獨」的綱領性文件,其明確聲稱:「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二是均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是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竭力切斷台灣與大陸的主權連接。三是均堅持「拒統謀獨」的立場,主張由台灣2300萬人民決定台灣的前途命運。

雖然蔡英文的「兩國互不隸屬論」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有著相同的本質,但實際上,前者要比後者更加氣焰囂張、更具挑釁意味。

首先,從使用的「中華民國」概念看,蔡英文比陳水扁更加注重切割兩岸歷史連接。儘管當年陳水扁將「中華民國」與「台灣」等同甚至交替使用,卻沒有公開使用「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72年」等割裂歷史的「台獨」概念。然而,蔡英文卻將「中華民國」在時間上限縮於1949年以來,在空間上限縮於台澎金馬地區,使之與1949年之前的歷史割裂開來,以切斷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連接。蔡英文當局人為地改變「中華民國」的紀元時間和領土空間,將這個原本屬於中國歷史的概念閹割成一個自1949年以來在台灣「重生」的、與台灣一體化的「中華民國」。毫無疑問,這一論述的「台獨」色彩更加濃厚,政治意圖非常險惡。

其次,從發布論調的場合看,蔡英文比陳水扁更加有恃無恐。「一邊一國論」是200283日,陳水扁在出席於東京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第29屆年會的視頻演講中所最早拋出。該場合屬於非正式官方場合,政治敏感性相對較低。然而,蔡英文拋出「兩國互不隸屬論」則是在「雙十講話」這一正式、重大、政治敏感度極高的場合,罔顧大陸官方的原則底線和大陸同胞的血肉情感,這種場合選擇上的特殊安排充分暴露了蔡英文的「良苦用心」,體現出比陳水扁更強的挑釁性。

較自己之前論調更加險惡

從「兩國互不隸屬論」的演變歷程看,這一論調並非憑空產生,而是將李登輝的「特殊的國與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以及民進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和2019年的「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加以揉合而成,是徹頭徹尾的「兩國論」。在演化路徑上,其呈現出「中華民國是台灣論」→「中華民國台灣論」→「中華民國重生論」→「大陸鄰國論」→「兩國互不隸屬論」的遞進嬗變軌跡。該過程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其一,由模糊走向清晰。蔡英文上台之初,聲稱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並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然而,「兩國互不隸屬論」的提出,意味著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完全清晰化,其「台獨」立場昭然天下,也標誌著蔡英文當局開始由「隱性台獨」走向「顯性台獨」。

其二,由隱晦走向公開。蔡英文上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儘管其內心秉持頑固的「台獨」理念,但對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表述卻較為隱晦,其「台獨」政策還戴著半遮半掩的面紗。但至此,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表述已發生根本性變化。較之其今年9月拋出的「大陸鄰國論」,也更加露骨直接。因為「鄰國」除了指大陸,亦可辯解為日本、菲律賓、越南等,至少在形式上並非「一對一」的指代;而「兩國互不隸屬論」則直接明確地對兩岸政治關係做出了「國與國關係」的定位。可以說,「兩國互不隸屬論」標誌著蔡英文扯掉原有面紗,露出「台獨」真面目。

其三,由「自我身份定位」走向「對雙方身份定位」。以前蔡英文對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多採取自我定位的方式,即著重強調自身的「主權地位」,而較少從雙方關係上界定彼此,強調兩岸的「主權關係」。現如今蔡英文則採行對雙方身份定位的方式,將兩岸關係直接界定為「互不隸屬的兩國關係」,這表明其對大陸的態度已經無所顧忌,囂張氣焰足見一斑。

大陸懲治「台獨」絕不手軟

「兩國互不隸屬論」嚴重違背了兩岸關係的歷史、法理和現實,是蔡英文當局在台海現狀論述上的重大改變,必將遭致大陸的反制和嚴懲。鑒於蔡英文的「兩國互不隸屬論」在海峽兩岸引起軒然大波,蔡英文辦公室、台陸委會和民進黨等接連發聲,紛紛為蔡英文辯解,聲稱「兩國互不隸屬論」主要強調「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目的是捍衛「中華民國主體性」。言外之意,蔡英文提出「兩國互不隸屬論」並非搞「台獨」。

筆者認為,蔡英文當局相關機構的辯解純屬無理狡辯。誠然,「兩國互不隸屬論」不乏「捍衛中華民國主體性」之用意,但其早已超越了「捍衛中華民國主體性」的限度,並在此基礎上向「台獨」終極目標跨越了一大步。蔡英文的「兩國互不隸屬論」已經改變了兩蔣時期、馬英九時期對「兩岸關係是一個中國框架下政權紛爭」的界定,直接將兩岸關係的性質由「政權之爭」上升到了「主權之爭」,等於徹底、公開、明確地拋棄「九二共識」,直接挑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根基上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破壞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

另外,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說:「憲政體制的改革,就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事情」,並呼籲朝野政黨「都必須放下成見,嚴肅地進行憲政議題的討論,尋求最大的交集」。鑒於「兩國互不隸屬論」與「台獨」的終極目標只差「一步之遙」,兩岸熱愛和平的人們不禁擔心,蔡英文既然已在論述上拋出了「兩國互不隸屬論」,那麼下一步是否會通過「修憲」來踐行這一論述?目前不得而知。

從當下島內推動「修憲」的進程和議題來看,儘管與明年「九合一」選舉實施捆綁的「修憲」,除了民進黨推動「廢考、監兩院」和降低「修憲」門檻兩項議題之外,並未拋出其他敏感性的兩岸議題,但這並不能保證以後的「修憲」不會出現敏感議題。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事關一個中國原則的重大問題上,大陸絕不會放任「台獨」勢力的恣意妄為。正如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於今年1116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時所指出:「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倘若果真如此,兩岸和平將不復存在,蔡英文必將成為千古歷史罪人。

 

(作者係本刊主筆、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發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