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談刻赤海峽危機與俄烏關係|姜書益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日前俄羅斯與烏克蘭海軍艦艇在刻赤海峽發生武裝衝突,俄方指責烏國挑釁,烏克蘭則指俄羅斯違反了兩國共同使用刻赤海峽、亞述海的條約。為此,美國及歐盟均表不滿,川普並取消G20峰會前與普丁會晤。

 

俄烏在刻赤海峽發生危機

 

去年(2018)11月25日,在G20國家峰會前夕,俄烏兩國的海軍艦艇在亞述海爆發嚴重的武裝衝突,三艘從敖德薩駛往亞述海的烏國艦艇在通過刻赤海峽之際,突遭到俄艦攔截和衝撞,俄方除在刻赤海峽大橋下派出油輪進行阻擋外,並出動空軍戰機支援,在俄軍開火後,烏國艦艇遭到俄方扣留,刻赤海峽曾一度暫停對外開放。

俄方指控烏國艦艇非法進入俄國領海,但烏方則表示,克里米亞半島係烏國領土,因此決不接受俄方的說法,而且俄烏兩國2003年曾簽署共同使用亞述海及刻赤海峽的條約,依據該約第1、2條規定,兩國軍艦、商船等各型船艦均可自由使用刻赤海峽和亞述海,暗指俄方行動有違反條約之嫌。

俄羅斯則指控烏克蘭挑釁並違反國際法,目的在煽動西方的反俄情緒,企圖促使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進行更大的經濟制裁。烏國表示,其艦艇通過刻赤海峽之事,早已知會俄方。此外,為因應俄羅斯的軍事行動,烏國總統鮑羅申科在內閣軍事安全會議上決定,全國實施30天的「戰爭狀態」。

俄烏衝突再起,自然引起美國和歐盟的強烈反應,美空軍除立即派出一架RC-135型偵察機,自希臘飛臨黑海上空外,川普總統並取消了G20峰會前美俄元首的會晤。歐盟則要求雙方「最大克制」。聯合國安理會亦針對俄烏衝突召開緊急會議。11月28日,普丁總統強烈譴責鮑羅申科的這次挑釁行為,純粹是為今年3月烏國大選低迷的選情造勢。

 

亞述海戰略地位重要

 

自從2014年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合併、烏東危機爆發以來,介於俄烏之間的亞述海戰略地位日形重要,因為該海域西面為克里米亞半島,東側為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區,北方為烏克蘭,並以刻赤海峽南與黑海相通,而且由於其北部沿岸的馬里烏波爾港毗鄰烏東分裂的盧干斯克和頓內茨兩省,與另一港口別爾疆斯克皆為烏東地區穀物、鋼鐵、煤進出口的重要樞紐,一旦刻赤海峽遭封鎖,烏東地區的經濟命脈等同被扼殺。

近年來,亞述海大陸礁層可能擁有大量石油蘊藏的傳聞甚囂塵上,引起各方矚目。此次烏國艦艇由敖德薩出發,繞過克里米亞半島後,試圖穿過刻赤海峽,前往亞述海北方的馬里烏波爾港,支援烏國政府軍,此舉遭到俄軍阻撓實在所難免。

分析認為,俄烏兩國都不願遵守2003年的刻赤海峽條約,此次衝突事件根本就是雙方故意製造出來的挑釁行為。去年9月,就曾有2艘烏國船隻採取相同的航線駛往馬里烏波爾港,當時他們曾先向俄方申請,而這次烏方的作法卻與過去不同,顯然是想表示烏國艦艇有權隨時通過刻赤海峽,藉以彰顯烏國的主權。此舉使俄羅斯陷入進退失據的局面,因為,如果任由烏國艦艇自由進入俄國領海,等於承認克里米亞半島仍屬烏克蘭。

同時,俄國軍方也不願見到烏東的別爾疆斯克海軍力量獲得增強,因此不得不禁止烏國艦艇進入亞述海,在無法阻擋烏國艦艇強闖刻赤海峽時,只得使用武力。

 

西方制裁俄羅斯又添理由

 

刻赤海峽衝突及俄羅斯扣留烏國船艦和人員事件,給華府對俄制裁又添加了一正當理由。這次美國可能使用SWIFT系統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但美國政府烏克蘭問題代表沃克(Kurt Walker)表示,由於這種作法對俄羅斯、歐洲和其本身都將產生極大衝擊,所以華府正考慮採用其他方式懲罰俄羅斯,如禁止來自克里米亞和亞述海的船隻停泊歐洲港口,即將接任德國總理的凱倫鮑爾女士對此作法表示支持。

美國副國務卿助理羅賓森(Chris Robinson)表示,俄羅斯在刻赤海峽的行動已使美俄關係加速惡化;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奉命與俄國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長帕特魯謝夫進行會談,由於俄方拒絕釋放烏國艦艇和人員,美俄元首會晤終告破局。

俄國外長拉夫諾夫日前在出席米蘭第25屆歐安組織外長會議時表示,被扣留的烏國海軍人員現仍在調查審訊中,他們受到人道待遇,並可與烏國領事見面。調查結束後將接受公開審判,因為他們違反俄羅斯的法律和國際海洋法。拉夫諾夫並指責,烏國總統鮑羅申科的不負責行為,引起極大紛擾,俄方已在扣留船艦的文件中發現,烏國海軍故意不知會俄方,而擅闖刻赤海峽並進入亞述海,企圖藉以彰顯烏國對該地區的主權,並謂一個半月前烏國船艦均嚴格遵守在刻赤海峽拋錨受檢後,經由帶領才進入亞述海的規定,但這次烏國船艦卻不願遵守此一程序企圖闖關。

由於在衝突發生後次日,烏國總統立即宣布「戰爭狀態」,以及美國隨後表示將增加黑海駐軍等舉措,說明此次衝突根本就是烏國政府故意泡製出來的鬧劇。美國季辛吉協會資訊公司主任葛里翰(Thomas Graham)認為,刻赤衝突是一場意外事件,所以西方對俄制裁恐怕不會太重,而且歐盟也不願再對莫斯科進行制裁,特別是鮑羅申科的行為已使許多國家對烏克蘭失去信任,況且,烏東分裂問題,如無俄羅斯參與,根本無法解決。

 

積極拉攏烏克蘭

 

分析家認為,這次刻赤衝突應與今年3月烏克蘭大選有關,現任總統鮑羅申科的主要對手包括前任總理提摩申科女士等人。候選人多來自中、西部的親歐地區,至於東、南部親俄地區則無人參選,這不僅是因為東、南地區政治勢力嚴重分裂,更與烏國中央的打壓有關。對西方國家而言,由於主要候選人皆親西方,因此誰當選不重要,因為烏國未來的外交政策不會改變。目前美國和歐盟就是希望烏克蘭政府維持親西方的政策。

很明顯的是,美國和歐盟希望利用烏國大選實現其目標,亦即促使烏克蘭維持其反俄路線,不過,西方對烏國經濟情況不斷惡化亦感到憂慮,11月歐盟同意對烏國提供5億歐元金融協助。烏國政府表示,未來還可從IMF獲得15億美元貸款。西方主要目的是利用烏克蘭的國內市場、天然資源,以及其現存的工業基礎,以實現對抗俄羅斯的最終目標,烏國政府為配合華府和北約的反俄路線,鮑羅申科更提出終止「俄烏友好夥伴關係條約」的法案,看來俄烏關係未來發展恐怕不樂觀。

 

結語

 

2014年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合併以來,亞述海幾乎成為俄羅斯的內海,特別是今年5月聯結兩岸的刻赤大橋完成後,烏東地區的貨物進出和經濟命脈已為俄羅斯所掌控。儘管2003年俄烏雙方曾簽署共同使用海峽的條約,但自去年初以來,兩國針對刻赤海峽船隻通過已發生多起摩擦。最近俄烏兩國領導人均面臨聲望下跌及經濟問題,此時製造衝突和熱點,實有利於轉移內政焦點,並拉抬領導人的聲勢。

俄羅斯一直將烏克蘭當作其與西方世界的緩衝國,藉以遏制北約勢力的東擴,惟就美國和歐盟而言,維持一個獨立而親西方的烏克蘭是歐洲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基礎,因此不僅要防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染指,甚至連其內部任何不穩定因素均須予以排除。今年3月烏國大選,所有候選人均來自中、西部的親歐地區,其反俄政見和看法大同小異,至於以俄裔民眾為主的東、南地區則無人參選,對美國和歐盟而言,未來大可放心烏克蘭親西方路線將維持不變,然而,烏國內部的分裂極可能進一步加深。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