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談俄羅斯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和戰略|姜書益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川金會」後,東北亞情勢出現緩和,中朝關係也因習金二人三度晤面而大幅提升。一向堅持「六方會談」機制的普丁,面對如此變局,將採取何種戰略以維護俄羅斯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引發關注。

 

 

板門店峰會改善兩韓關係

 

   4月27日,兩韓領導人在板門店首度會談,主要課題為北韓的核武。北韓擁有核武旨在維護其國家生存,避免發生類似伊拉克海珊、利比亞格達費那樣,因不受西方歡迎而遭到推翻逮捕處刑。另外,由於聯合國對北韓實施全面制裁,不僅禁止會員國與北韓貿易往來,甚至連人道和體育交往均在限制之列。2009年初,兩韓曾達成一項共識,主張雙方往來是一種特殊而非國際性關係,追求國家統一是雙方的最終目標。因此,兩韓在迴避聯合國制裁下,尋求發展合作的可行性,但首爾深受華府所掌控,因為美國強迫南韓必須對北韓施壓。此外,南韓某些單位對北韓仍持敵對態度,有人甚至懷疑文在寅是共產黨人。

這次兩韓峰會的舉行,可說是近10年來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和平穩定的重大事件,它不僅是兩韓之事,對區域安全更為重要,因為,它既能維持北韓的生存,也可使核武不再擴散。

 

朝鮮半島穩定對俄有利

 

俄羅斯支持南北韓重啟合作關係,因為它可拆解遠東地區這顆不定時炸彈,有助於兩韓解決冷戰時期留下來的不穩因素。其次,兩韓關係的波動起伏,會影響到若干國際經濟項目推動。莫斯科希望西伯利亞鐵路與貫穿朝鮮半島南北的鐵路能相聯接,也希望向南、北韓提供電力和能源。此外,更希望吸引南韓的高科技人才和北韓的勞力資源,共同協助開發俄遠東地區。但因朝鮮半島的緊張和不穩定情勢,使這些合作項目遲遲無法落實。

總而言之,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與兩韓關係的正常化及區域穩定密不可分,但必須清楚的是,南北韓對國家統一的看法並不相同,首爾主張未來兩韓必須進入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並認為這種「軟著陸」的方式,可避免對政治太大的衝擊,但北韓卻主張雙方應成立聯邦,並堅決排除外國駐軍。不過,莫斯科支持朝鮮半島出現一個統一並對俄羅斯友好的國家,既不加入任何軍事同盟,也不威脅他國的利益和安全。

 

俄國堅邀金正恩訪俄

 

美國國務卿蓬培奧5月30日在紐約與北韓情報首腦金英哲會晤之際,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亦於平壤接見俄國外長拉夫羅夫,俄方除正式邀請金氏訪問莫斯科,出席9月中旬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外,拉夫羅夫特別強調「六方會談」的重要性,以及只要對北韓持續制裁,北韓無核化的終極目標就無法達成。

俄國科學院東方研究所朝鮮研究中心主任瓦倫佐夫(Александр Воронцов)表示,拉夫羅夫外長的平壤之行,充分顯示俄羅斯正積極爭取在朝鮮問題上的發言權,並謂北韓情勢緩和符合俄羅斯「新東方政策」的發展方向。他認為,莫斯科一再建議朝鮮問題的解決應由有關國家共同磋商,但現在卻成為由華府、首爾、平壤三方談判之勢。過去美、韓亟盼俄、中支持有關北韓無核化的要求,但如今美、韓卻企圖排斥俄、中而與平壤直接對話,完全未考慮第三國的權益。俄羅斯對未來半島局勢的發展必將有所影響,特別是在聯合國對北韓制裁解除的層面上,莫斯科態度特別重要。

俄國科學院另一位朝鮮問題專家芮賓(Александр Жебин)則認為,儘管北韓對俄羅斯稍早支持安理會對其制裁一事感到不滿,但平壤更想知道,莫斯科對未來和北韓與美國有關無核化談判的主張,如果美國不保證北韓安全,此項談判將不會有任何結果。他認為,平壤極盼莫斯科支持其主張,也就是不希望立即無核化,特別是北韓對之前聯合國安檢人員在伊拉克各地趴趴走極為反感,但美國目前正想派遣這類核檢人員前往北韓,因此,未來美朝談判最重要的可能是核檢人員的派遣問題。

至於俄羅斯能否加入北韓問題的處理進程,如果南北韓要簽署和約結束韓戰,俄羅斯很難成為簽署國,主要是由於1953年美國在聯合國旗幟下與朝鮮、中國作戰,而非俄羅斯。另外,美、俄關係交惡,華府會要求其盟友排斥莫斯科,只不過,最近美國與其盟友關係也不穩定。中日韓峰會上,三國發表共同聲明表示,將向全球化、貿易自由化方向發展,就是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直接而明確的警告。

 

結語

 

川金會談後,東北亞戰略格局全面改觀,俄羅斯加入牌局對朝鮮半島情勢發展肯定會有所影響,特別是在聯合國解除對北韓制裁的層面上,莫斯科的態度非常重要。此外,為避免俄國在朝鮮問題上被邊緣化,普丁已力邀金正恩訪俄,並參加9月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

最近中日韓三國峰會雖支持川金會談及北韓棄核,但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也表達了不滿。美朝70年恩怨很難在一次會談中獲得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談判可說現在才開始。未來北韓在棄核過程中必將向俄、中尋求支持,俄羅斯在經濟上恐怕難以提供協助,這也是金正恩19日再度飛往北京的最大原因,所以,未來莫斯科如果要恢復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恐怕要與北京進行更廣泛的合作。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