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從安倍內閣通過安保法看中西方地緣政治的差異|賴奕佑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冷戰結束後,有學者認為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將會下降,地緣經濟的重要性則會逐漸上升,甚至認為地緣經濟結構能夠重視地緣政治結構。但是,隨著21世紀的發展與地緣經濟的緊密發展中,卻發現地緣經濟的緊密結合不一定能夠強化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尤其是在今年的東亞與南亞地區。基於此,有更多的學者提出,地緣政治的結構依然有賴於軍力的威嚇,這導致東南亞地區新一輪的高科技軍備競賽成為醒目的新聞標題。但是,這種現象表示地緣經濟的緊密結合,不能強化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嗎?如果做出這樣的解釋,恐怕是陷入以西方傳統地緣學說去解釋西方傳統地緣學說失效的邏輯。

2010年美國宣布重返亞太戰略以來,就一直防備中國大陸的崛起會影響到美國在亞洲的地位,但美國又必須承認與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有必要降低與中國爭奪亞洲權力時所可能引發的軍事衝突。因此,美國在重返亞太的戰略中,擅於利用離岸平衡者的角度,也就是美國學者所說的,操作一隻手去對抗另一隻手,使美國得以在其中保持戰略平衡的高度,靜觀雙方的消耗與摩擦。從2015年東亞地區來看,更可以看出這種思維所帶動的國際局勢,以及美國和日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地緣政治對日本的影響

 

為了配合戰略上的需求,美國與日本戰術上的運用可明顯看到西方傳統地緣政治思想的影子,在對中國大陸的軍事封鎖尤其明顯。影響美、日的地緣政治思想主要來自於西方傳統的地緣學說,包含馬漢的「海權論」與斯皮克曼「邊緣地帶」學說,形成為了封鎖陸上強權,海上國家需要聯合進行海上封鎖的傳統思維。

2015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宣布新的「美日合作防衛指針」後,日本外交上就更加積極拉攏與中國相鄰的菲律賓和越南,政治上則是強力推動相關安保法案在日本國會的通過。日本在外交上成效斐然,海上自衛隊不但藉著與菲律賓的聯合訓練進入南海,也與越南達成加強防衛與安保合作的共識。在政治上,日本則是利用執政黨在國會的優勢,強力通過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在內的安全保障法制的修正案。日本在這一波行動中,不只成為美國在亞洲地區最堅實的盟友,也成為美國在亞洲再平衡戰略中重要的一隻手。

西方地緣政治學說在定義軍事安全時,擅於利用民眾對於安全環境的憂慮,強調保護國家的利益。而日本資源貧乏,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及有經濟力的日本,日本民眾對於維持穩定的經濟需求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這讓日本政治人物喜歡利用西方的地緣學說,加大民眾對於安全環境的憂慮,進行政治操作。但是,從日本近代歷史來看,這種發展都是走向不利的道路,最後從預防戰爭到預防性戰爭,從積極的和平到主動的先發制人。

日本媒體上不斷出現戰爭威脅,再加上美國重返亞太的因素,日本自然成為美國最好的合作夥伴,因此今年安倍內閣強力解開戰爭的封印。在這過程中,安倍內閣付出的代價不只是經濟上的損失,還包含日本民眾的信任,更為甚者則是民眾對政治制度的質疑。不管是在沖繩不斷出現反對基地搬遷的遊行民眾,還是在日本國會前聚集的抗議民眾,都顯示日本民眾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在蔓延發酵中,日本需要重新思考西方的地緣學說適不適合一個希望和平的日本。

 

大陸提出「海陸和合論」

 

相對於美國與日本的地緣學說,中國大陸則是相繼強調海上國家與陸上國家能夠和諧發展的「一帶一路」理念。或者說,在2015年這一年,東亞地區的中國大陸與美、日之間的戰略理念,就是新的地緣政治思想「海陸和合」與傳統西方「海陸對抗」的地緣政治思想的差異,即使2015年即將結束,這種後續效應勢必仍然將延續下去。

大陸所提的「一帶一路」,其中包含的地緣政治概念正是「海陸和合論」,認知世界是處於不同社會制度並存,有多種國家模式競爭的時代。世界各種力量之間既有衝突又有共同利益,這與西方傳統的地緣政治思想不同。政治上,「海陸和合論」尋求與周邊國家,不管是社會制度還是意識形態上的差異,都尋求雙方的契合點和合作的最大公約數。經濟上,強調注重地緣國家的經濟特殊性,利用合作和開放提供發展的便利性,而不是西方所強調地緣國家的軍事價值,限制住其經濟特殊性。利用「海陸和合論」的概念解釋「一帶一路」戰略思想,也能避免以西方傳統地緣政治學說去解釋為何西方傳統地緣政治學說失效的邏輯。

不斷被日本媒體塑造為恐懼來源的大陸,所提出的「海陸和合論」與西方傳統地緣學說不同。當中,西方的學說常常出現戰爭、控制、對抗、封鎖等詞,而「一帶一路」常出現的則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名詞的強烈對照,更可以看出中、西方對於地緣政治認知上的差異。21世紀的世界格局,不管是「單一多極」還是「二極」,儘管學者對於世界權力的解釋有所差異,但不可否認的是,21世紀民眾對於和平的需求有普遍的共識,這也直接證明西方傳統地緣學說並不符合當代國際社會對於利益與安全的認識。

 

台灣必須做出抉擇

 

9月日本安保法案的過關對台灣的影響深遠。即使日本通過以戰爭威嚇達到和平的思想,與馬英九所提的「東海和平倡議」有所違背,台灣朝野對於日本通過安保法案大多認為有利於台灣的安全環境,期待日本能夠盡到國際責任,扮演在亞洲地區制衡中國大陸的軍事角色。這中間凸顯出,台灣朝野對於地緣思維普遍接受西方傳統地緣學說,這固然與台灣朝野人士長久接受美、日的教育有關,但也使得「東海和平倡議」理念遭人懷疑。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2011年後不斷被放大的「台日友好」,在這次事件中也讓人看到台日關係中的脆弱性。在安倍內閣強行通過安保法案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日本學者普遍質疑違憲,日本年輕世代也走上街頭發出不認同的聲音時,台灣學者與年輕世代卻站在安倍內閣這一邊,這等於站在日本民眾的對立面。簡單地說,就是涉及到戰爭議題時,是一槍驚了同林鳥,誰都不會願意為對方上戰場。

今年日本在最靠近台灣的與那國島設立軍事要塞,同時也傳出菲律賓計畫在靠近台灣的雅米島設立哨站,如果以西方傳統地緣學說來說,台灣自認為是美日同盟中的一員,自然會放大與美、日、菲的關係。但是,這無形等於犧牲了台灣的安全利益與經濟利益。近幾年台灣積極提出以藍海策略突破資源貧乏的困境,試問:如果海路都遭到日、菲的夾圍,又如何能夠實現藍海經濟?我們需要將發生在日本的事當作借鏡,重新思考台灣是要選擇低頭尊崇西方的地緣學說,還是抬頭參與中國大陸所提出的和平發展。

 

(作者係新北市人,現為武漢大學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