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40年的四川美術學院,位處中國大陸西南邊陲,從地理上及文化上來講,似乎並不屬於核心重鎮,然而四川美院卻是「傷痕美術」與「鄉土美術」的發源地,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透過正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的「鄉土.傷痕.西南魂—四川美院作品展」近100組件作品,不僅可以知悉四川美院如何在歷史脈絡中,逐步發展成引領中國美術的關鍵角色,也可以擴大對美術的視野。
從1980年代開始,中國美術界掀起了一場觀念變革、藝術變革的美術運動,中國的文學、美術現象由表現英雄的理想主義,開始轉向對大時代現實命運的描繪與關注。隨著文化大革命結束,藝文界人士在創作上紛紛以文革為背景,於作品上重現真實的歷史場景,開啓了反省、批判歷史的思潮。
1978年,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一年級學生盧新華發表短篇小說《傷痕》,內容主要刻畫文化大革命悲劇的生活歷史與社會環境,没被迅速傳抄、一夕爆紅,小說內容後來也陸續被拍成電影、畫成連環畫,而「傷痕」一詞也成為文學、電影和美術思潮的總稱。
川美建校晚無歷史包袱
「傷痕美術」的出現,讓許多四川美院藝術家認真地對當代人文進行反思,藉由畫布──特別是在一批重要的油畫創作者作品中尤為顯著,我們看到了生命個體的價值與尊嚴在人道主義關懷的角度下被凸顯,個人情感的抒發與自然性情的流露,慢慢取代了過往對政治符號的宣傳與崇拜。代表人物如羅中立、何多苓、程叢林、周春芽、張曉剛、葉永青等人,他們均扮演了1980年代中國美術發展的關鍵角色,形成中國藝術界特別的「川美現象」,川美藝術家現在也成了藝術市場追逐的寵兒。
「川美現象」的形成除了因建校時間較晚而且地處中國西南,從教育資源的角度觀之,四川美院比其他資深藝術學校──如成立於1928年的中國美術學院、成立於1906年的天津美術學院等,缺乏深厚的學術底蘊與悠久的藝術傳承,然而,也正因為這股不受限歷史包袱的自由風氣,反而讓這裡的學生能夠跳脫教條框架的羈絆,恣意地揮灑創作空間與不需保留的個性發揮,因此孕育了許多知名的當代藝術家。
拍桌抗議爭取畫畫時間
此次隨展來台的四川美院院長羅中立稱,這次展覽讓大家重溫大學時期的創作,想起當時創作的場景。羅中立是1977年文革結束,四川美院恢復嚴格的考試制度後的錄取生之一。當年四川美院預訂招收學生105人(包括進修生55人),未料吸引了5795人報名。
羅中立回憶,入學後,每個人都努力用功。當時學校訂9點熄燈,同學不想睡,都還想用功,就拍桌抗議爭取畫畫時間,後來學校延到11點熄燈,大家還是不肯休息,就把桌椅搬到走廊,利用走廊微渺的燈光作畫。現在羅中立自己當了院長,想到30年前的境況,於是「取消熄燈制」。
四川美院為何能人才輩出?羅中立說,川美很鼓勵學生早期創作。一般藝術學校,大多要求學生先把基本功練好,但川美認為愈早提前進入創作領域,愈早知道哪裡不足,便愈能刺激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他以自己為例,為了完成創作,便敦促自己很快把素描基本功練好。羅中立這次展出的作品《歲月》,在深情刻畫中國農民形象中,體現畫家對農民生活的關懷與尊重,打動人心,充分以藝術表現人道關懷的精神。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立表示,羅中立的畫風,就是從早期寫實主義,走向結合西方藝術,也可看出油畫作品融入更多社會關懷的意識。
沒有大師反而自由奔放
首次來台的何多苓,1948年生於成都,是「傷痕美術」代表人物,1980年代初以《春風已甦醒》、《青春》等抒情現實風格的作品聞名,繪畫中蘊含詩意與感傷。
何多苓說,四川美院相較中國大陸其他美院,傳統底蘊弱一些,但也因此學生壓力較小,師生間教學相長,有更多讓學生自行探索的機會,反而能夠越過教條框架的束縛,盡情揮灑個人創作風格,而吸引中國大陸美術家的注目。何多苓因下鄉接觸少數民族彝族,為之著迷。這次展出《紅色天氣的馬》,透過彝族女人和馬匹相視的詩意畫面,表達神祕氣息。
也有作品參展的葉永青表示,四川美院當時並沒有像中央美術學院等其他美院,有一個共同景仰的大師級人物,所以很自由,改往書本求知,其中也包括30本的世界美術全集,這也奠定了四川美院能以多元畫風呈現的基礎。
看美術全集前要先洗手
「當年這書放圖書館,要申請才可以看,全班看之前要洗手,一頁一頁翻,回到教室後再寫筆記。」葉永青說,「後來學校做了一個玻璃櫃,每次放兩冊在玻璃櫃內,每天翻一頁,同學們就帶著本子、水彩臨摹下來。」葉永青在每個地方都能進入作畫狀態,不隨潮流而改變,這次展出《逃逸者》將藝術回到最原始的自我。
此次展出的作品還有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大家庭》。張曉剛早期作品充滿神秘的象徵意味,散發對生命最原始的探索,代表作有《山的女兒》。近期以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代表作是《大家庭》系列。
主辦單位之一的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表示,這次展覽不刻意選擇最名貴的作品,而是各個時期的代表畫作,讓民眾可以從中體會畫作風格的演變。本展覽即日起展至8月24日止,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有興趣的民眾,經由四川美院繪畫,可以開啟對精神、靈魂、生命、文化的多元探索之源。
(作者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