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用我們的血肉鑄起新的長城|侯杰、常春波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長城既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並由無數中華兒女用熱血和生命鑄造而成。

 

榆關見證中國軍人的血性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將戰火燒到長城沿線的山海關(古稱榆關)。根據《辛丑和約》,日軍在山海關駐軍的營盤距關城僅2公里,既控制南門、東門,又可監視全城。

1933年元旦下午,日軍突然收繳中國南關員警槍械,扣押南關公安分局局長;晚上,製造爆炸事件,挑起戰端。山海關守將何柱國下令堅決抵抗,發佈《告士兵書》:「願與我忠勇將士,共灑此最後一滴血,於渤海灣頭,長城窟裡,為人類張正義,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雪奇恥,為軍人樹人格,上以慰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下以救我東北民眾淪亡之慘」;並提出戰鬥口號:「以最後一滴血,為民族爭生存;以最後一滴血,為國家爭獨立;以最後一滴血,為軍人爭人格!」

在持續3天的戰鬥中,中國軍人抱著必死的決心禦敵;城門被攻破後,又展開巷戰。一營營長安德馨先是手部受傷、後腿部中彈,最後頭腹兩處中彈,壯烈殉國。南京、天津、開封、鎮江等地民眾為安德馨等死難士兵舉行追悼大會。1月8日,天津《大公報》刊登「為榆關守城陣亡及受傷官兵募集撫恤金啟事」。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率先捐款100元,在一周之內,就收到10,459元,記者親自把善款送到前線。

榆關抗戰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首次以長城為依託,抵禦外國侵略者的戰鬥,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憑藉長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壯舉。

隨後,日軍又把戰火燒到熱河。1933年2月21日,中日軍隊在南嶺交火。在熱河抗戰中,開魯、朝陽、北票、阜新、赤峰等地的中國軍人浴血奮戰。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竟棄城逃走,致使日軍兵不血刃地佔領承德。

 

喜峰口:大刀顯神威

 

1933年3月9日,日軍侵入河北遵化東北50多公里的喜峰口,後侵占北側長城、喜峰口以東的董家口等地。第29軍軍長宋哲元寫下「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誓言,指揮抗戰。王長海團急行軍增援喜峰口,組成500人的大刀隊,分兩路乘夜潛入敵營,用大刀砍殺侵略者。趙登禹、王治邦、佟澤光等部採用迂迴、夜襲等戰術,抑制日軍的攻擊,粉碎其兩天內佔領長城的圖謀。

3月14日,宋哲元部收復老婆山,取得輝煌戰績,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步槍6,000多支,俘虜萬餘名。日本報紙不得不承認喜峰口之戰喪盡「皇軍名譽」,遭受「60年來未有之侮辱」。中國軍隊重創日軍,使全國人心為之大振。《大公報》稱喜峰口抗戰「竟能使驕妄氣盛之日軍受偌大打擊,此誠足為中國軍人吐氣」

3月16日,日軍向羅文峪進攻,被劉汝明部擊退。經過多次激戰,日軍向平泉方面遺退。4月7日,日軍改變戰略,企圖在灤東打開缺口,再攻喜峰口,均被擊退。29軍後因腹背受敵,不得不奉何應欽之命棄守喜峰口。

在喜峰口,中國軍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第29軍一戰成名,作為抗日雄師,揚威長城內外。那些揮舞著大刀的戰士形象,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英勇無畏的象徵。

 

冷口:不忍國土落入敵手

 

冷口距離河北省遷安縣城32公里,是口外進入華北的要隘。1933年3月4日,日軍搶占冷口。第32軍軍長商震立即派遣黃光華率部奔襲,三天後收復冷口。

3 月19 日,日軍再次發動進攻。中國軍人頑強抵抗,並多次組織反擊,於22 日將日軍驅逐至口外10餘公里處。27 日,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下達向長城各口實施全面進攻、越過長城向灤東地區進攻的命令。4月7日,日軍集結重兵在大炮、坦克的配合下,向冷口發起進攻。

中國將士不顧工事被毀,依託地形和山石,沉著殺敵,讓日軍付出慘重代價,也無法邁過關城。4月11日,守衛在冷口以西約10公里白羊峪關城的郭維藩團官兵傷亡殆盡,日軍乘機突破防線,殺進關口。中國軍人難以支撐,只好撤退。

 

古北口、南天門血築長城

 

古北口,是由承德到北平(即北京)最近的關口古道,為北平、天津的門戶。日軍佔領承德後,瘋狂追擊東北軍王以哲部。徐庭瑤第17軍負責接防古北口,並與王以哲商定,王以哲部撤守古北口以西高地,作為第一線;第17軍以古北口南城東西兩側,形成第二道防線。

3月10日,日軍發動進攻,第17軍第25師長關麟徵指揮部隊支援被圍部隊,戰況激烈。11日上午,將軍樓陣地失守,第一道防線被突破。日軍遂將火力集中至第25師。關麟徵親率部隊將敵擊退。日軍援兵不斷增加,關麟徵負傷,向南天門轉移,古北口失守。12日,日軍以重炮和飛機發動攻擊,第25師連續擊退三次進攻,傷亡慘重。13日,第25師撤至密雲後,防務由第二師黃杰部接管。至4月中旬,日軍未敢進犯。4月21日,日軍攻打南天門,第二師奮力抵禦五晝夜,陣地全毀。25日夜,劉戡第83師接替傷亡殆盡的第2師。次日,日軍集中炮火發動猛攻,至28日中國軍隊工事全毀,遂轉移至預備陣地。

5月10日,日軍再度進攻。至11日中午,第83師損失過重,第2師重回戰場。13日第17軍繼續參戰,雙方一直激戰至14日。

古北口和南天門作戰時間最長、戰事最激烈。這場戰事持續數十天,近萬名中國軍人付出熱血和生命,打死打傷日軍近 4,000人。中國軍人用血肉之軀築起堅不可摧的新長城。

 

灤東:長城抗戰進入尾聲

 

1933年3月中旬,日軍由山海關入關,進攻灤東各縣。下旬,日軍向撫寧的進攻被守軍擊退。4月上旬中國軍人相繼收復海陽和湯河西岸等地。4月中旬,因冷口、界嶺口復失,中國軍隊奉命向灤西撤退,灤東失陷。

日本天皇認為占領華北地區的條件尚不成熟,下令日軍撤至長城一線。4月底,中國守軍收復安山、撫寧、留守營、北戴河等地。日軍再次挑起戰端,至5月23日先後佔領豐潤、遷安、遵化、唐山、玉田、薊縣、三河、香河、平谷、密雲、懷柔等地。傅作義第59軍與日軍進行了長城抗戰之最後一戰,給日軍以一定的殺傷。此時,黃郛正在北平與日方代表談判:中日雙方在順義、通縣、香河、寶河、蘆台全線停火。與日軍交戰的傅作義只得停止戰鬥。歷經近三 個月的長城抗戰結束。

雖然日軍的裝備精良,但是中國軍人不怕流血犧牲,揮舞大刀,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也彰顯出長城所蘊含的威武不屈、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的精神內涵。

 
 (前者係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後者係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