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國標準2035」已躍然成形|李沃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國製造2025」無疑是中國大陸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最高戰略和指導方針,雖然最近低調改口,應是緩解美中貿易戰壓力的權宜之計。另外,其升級版「中國標準2035」已悄悄地進行,躍然成形。

 

在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團1月前往大陸前夕,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首度改口說,「中國製造2025」只是「規畫指南」,並非正式的「行業政策」。眾所周知,「中國製造2025」是大陸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最高戰略和指導方針。如今,這種政策大轉彎的說詞,不禁令人猜疑,葫蘆裡賣什麼藥?

 

為緩解美中貿易戰壓力

 

不可否認,美中貿易戰與美方認為「中國製造2025」,可能成為威脅全球技術創新及美國科技霸權有關。因為,此計畫目標希望在2025年底前,基本核心零件和重要基礎材料供應商國內市占率提高至70%、大陸40%的手機晶片自主生產、還有70%的工業機器人和8%的可再生能源設備亦是自己生產;並期許未來在人工智慧(AI)等領域能逐漸追上美國及德國水準。陸方此時發布訊息,正凸顯其承受的壓力不輕,進而藉此緩解美中貿易戰,讓後續的談判能順利進行。

 

向「中國標準2035」發展

 

持平而論,技術標準是發明創新和商業化之間的紐帶,一個國家如果能把它的技術標準推廣到全球,就能從這些產業中獲取誘人的市場紅利,還能體現它深厚的硬實力。美中貿易戰後,大陸除了加強高科技自主研發外;據悉,早在去(2018)年3月,大陸「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工程院等國家高級智庫」已正式啟動標準化戰略的行動綱領「中國標準2035,China Standards 2035」(如表1所示)。

該計畫擬由IC設計、虛擬實境、智慧健康養老、5G關鍵零組件等領域的國家標準制定做起。未來要推動物聯網(IoT)、資訊科技設備互聯與太陽能領域的國家標準,進而成為國際標準。實施步驟是先由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建立產業生態系,然後透過「一帶一路」推向全世界;進而讓大陸有機會擺脫依賴國外技術的現狀,掌握關鍵產業技術標準的話語權。準此以觀,「中國標準2035」無疑是「中國製造2025」的2.0版或升級版。

 

在新興科技領域急起直追

 

如同近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封面主題〈紅月亮升起─中國將主宰全球科技? Red moon rising-Will China dominate science?〉。首先在5G領域中,華為竭盡全力地想主宰全球5G標準,晉身全球龍頭;此意圖也引發美國高度關注,認為中國宰制5G會嚴重衝擊國安並極力阻止;前陣子所爆發的華為事件,無疑就是明顯的舉措。然而,勢不可擋,華為目前在5G標準專利數已是全球最多;且在5G標準制定的過程中,中國電信正式發布《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捷足先登。

此外,去年7月,由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中心所發布《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指出,在專利數目上,中國大陸已躍居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數量略微領先於美國和日本;在產業上,中國大陸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集中的城市;另在風險投資上,大陸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占全球60%,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外媒這兩年相繼發文指出,大陸在人工智能超越美國不再只是一個夢。

其次,在物聯網領域中,全球最強物聯網公司名單,亞馬遜、安謀控股公司(ARM)、Google、華為、高通公司等位列其中,大陸雖然僅華為一家上榜;但在全球手機和物聯網解決方案領域,華為卻是全球排名居首的平台供應商。據統計,大陸自2017至2021年的物聯網平台支出保持13%年均複合成長率;按此速度,到2021年,其物聯網平台支出將是世界排名第一,全球占比將超過三成。

 

美方不會輕信大轉彎

 

大陸除了刻意淡化「中國製造2025」外,表面上也釋出許多善意;包括,最高法院宣布將設立智慧財產權法庭;立法機構也將通過立法強化外國企業的產權保護;並擬將美國汽車關稅從目前的40%降至15%;此外,亦宣布恢復從美國採購大豆,並進口大米;自今年1月起將對706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即變相調低或取消部分產品的進口關稅;7月1日起則取消14項資訊技術產品進口暫定稅率;盼能透過這些作為能堵住川普之口,進而讓雙方貿易談判進展順利。

1月7至9日,美中副部級於北京舉行貿易磋商,雙方討論智財權保護、「中國製造2025」、能源進口、農產品進口、汽車關稅,及金融市場准入等六大議題。據悉,雙方雖末簽署共識聲明,但中國大陸在會中已做出口頭承諾,包括,擬立法避免強制技術轉移、重新進口大豆、大米等美國農產品,暫停課徵美製汽車25%額外關稅,並保證增加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同意修改「中國製造2025」,並將部分內容延至10年後。

對此,強烈主張對大陸發動貿易戰的白宮經濟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卻說:「除非大陸能同意進行深切的經濟、貿易及產業改革;否則,美中雙方無法在90天休戰期內達成貿易協議」。他亦指出,美國及日本都無人相信,中國大陸會放棄推進「中國製造2025」。因此可見,短期上,雙方談判確實有初步進展;但長期,美方對「中國製造2025」及「中國標準2035」可能造成的威脅應不會掉以輕心。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