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忠:道路不遠,就在前方
王炳忠,1987年台灣解嚴後一個多月生,台南人,成長於台北萬華(艋舺)。
國中一年級正逢2000年民進黨上台執政,目睹校園轉向「去中國化」,老師在課堂上灌輸台獨,開始探索台灣的過去與未來,13歲時創立「卜正的秘密別墅」網站,針砭時事,追求中國統一。高中就讀建國中學,並擔任校刊《建中青年》社長,2004年3.19槍擊案後第一次參與群眾運動,並在廣場演講。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政治大學外交所國際關係碩士。
2011年加入新黨,擔任新黨新聞聯絡人及青年委員會委員、新中華兒女學會理事長至今。2014年成立「抗獨史陣線」;同年底代表新黨參選新北市議員,是新北市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候選人。
問:請問是什麼樣的關鍵原因,促使您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走上反獨促統的道路?
王炳忠答:台灣是整個中華民族面對西方入侵的前哨站,日本侵華的第一站就是台灣的「牡丹社事件」。台灣很小,但中國近代史中最矛盾、糾結的殖民與偏安,卻都具體而微地體現在台灣,難怪不少台灣人對中國有著錯綜複雜的感情。我深愛台灣,也始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從小就開始思考兩岸關係,並想為台灣找到出路,在尋找的過程中,更加深了我對中國的認同感。
我承認,年輕世代,若非有好的引導,很容易覺得自己跟中國沒有關係,甚至刻意與中國切割,在我看來,那是非常悲哀的事情。若真要替台灣找出一條出路,就必須先了解到台灣的苦難來自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但今天的中國大陸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解鈴還須繫鈴人,台灣只有回歸到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這條路上來,才能在中華復興的道路上,找到台灣前途所在。
我們這一代既是歷史的見證人,也是參與者。我們為台灣找出路,其實也是為自己找出路,兩岸的中國人要先團結起來,共同思考未來的發展,尤其,台灣不能甘於扮演西方霸權主義的棋子,與中國大陸對抗。
問:去年九合一選舉您曾參選過新北市議員,請問您怎麼看待地方選舉?是否能選賢與能?
答:議員選舉強調人脈關係,社會士紳就是閩南語中的「頭人」。很多人說這是選民服務,但我認為選民服務應該是當人民有冤無處訴、體制內無法得到救濟時,透過民意代表爭取權益,現在的選民服務卻多流於跑紅白帖,議員成了專業跑攤。
儘管並不是每位選民都喜歡這種議員,但要讓選民發現有別於過往、沒有派系、沒有家庭利益糾葛,純為理念發聲的議員,仍然很難。如果不是靠家族、派系的候選人,就必須花錢打廣告,這對年輕人來說確實很困難。因此,我很懷疑台灣真能選賢與能。但因為選舉能夠表達理念,我會持續參選,不會放棄。
問:您去年9月26日在統派團體代表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時,代表台灣年輕人發言,請問您當時的心情如何?今年你再度與習近平見面,您覺得這對您的政治生涯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去年9月26日,我隨著台灣統派團體組成的參訪團見到習總書記。當我代表台灣青年發言時,我很清楚地表達,或許有人認為台灣問題不若東海、南海爭議那麼嚴峻,但我認為台灣問題更為複雜,因為東海、南海爭端是實力的較量,但台灣問題不能用刀槍解決,更需要時間與智慧。我講完後,習總書記立即說:我同意剛剛年輕人講的,然後開始針對青年工作做了一番表述。他完全沒看稿,讓我印象深刻,我認為他對台灣問題及青年工作有深入的了解。
今年我去北京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系列活動,9月1日再度見到習總書記。沒想到,國民黨批評我「與習近平握手社會觀感不佳,不適合在台南選」,讓原先新黨與國民黨預計在台南合作的選舉計畫生變。但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好。很多人知道我與習總書記二度會面後,不僅好奇為什麼我這麼年輕就能去,還希望我能帶他們一起去。
問:聽說你會為新黨再披上戰袍,參選2016的立委選舉,請問你的選戰主軸會是什麼?
答:我的選舉主軸就是四個字─「公開賣台」。綠營的縣市首長,蘇治芬、陳菊、賴清德、謝長廷,每一個都跑去大陸握遍台辦和地方首長的手,為什麼他們不是賣台,我就是賣台呢?不久前,賴清德表示他主張台灣獨立,造成台南鄉親擔憂他們的水果、虱目魚無法再賣給大陸。賴清德說「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我認為這句話非常不負責任,做生意靠的是市場,我們為什麼要放棄大陸這個最大的市場呢?
因此,我決定要公開賣台灣的水果、台灣的特產、台灣的好風景、台灣的人情味!另外,許多綠營人士偷偷摸摸在大陸賺錢,而且把賺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裡,再拿去支持綠營政客搞台獨。但我光明正大、價碼清楚,絕對不收回扣,因此想賣農漁產品,或在大陸發展文創的人都可以找我,讓我們一起創造台灣的生機。
林明正:認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林明正,1978年出生於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畢業,現就讀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班,專長於中國近代史研究。
2006年起擔任台北市新黨市議員助理,同時在中央大學擔任法政所國科會研究助理。
2013年起,擔任「新中華兒女學會」祕書長,2014年號召發起「抗獨史陣線」,抵制獨派2014年3.18發起的太陽花學運,以及2015年8月的反課綱微調事件。2014年年底年代表新黨參選新北市議員。
問:請問是什麼樣的關鍵原因,促使您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走上反獨促統的道路?
林明正答:高中時接觸到李敖書籍,他作品中反國民黨但不反中,並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奠定了我的思想。家裡雖然是綠的,時常要我「不要跟外省人混、要說台語…等」,但我從小比較叛逆,再加上也比較能夠獨立思考,因此沒有被影響。
後來台灣發生《台灣論》事件,許文龍說,台灣婦女自願做慰安婦。我當時覺得很不齒,台獨如果是為了媚日,那就不可能有尊嚴。這讓我認識到,與其作個媚日份子出賣台灣,不如作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台灣人爭取福利。另一個原因是我熱愛歷史,尤其是抗戰歷史,我既然對兩岸分裂的歷史緣由及現況有了清楚的認識,當然無法認同日本,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中國人的認同。
問:去年九合一選舉您曾參選過,請問您怎麼看待台灣的民主制度?
答:以台灣目前的選舉方式,是很難選賢舉能的。選民根本不看政見,不管候選人的從政理念,只看重形象。但是形象大多靠包裝、財力堆積而來。很多選民只能從對候選人的第一印象來做判斷,也難怪候選人拼命花錢包裝打扮。要不然就是政治人物以父(母)傳子(女)方式,壟斷政治。
其實不只台灣,西方式民主基本上已經邁入金錢可以決定選票的階段,這對純粹走理念、強調意識形態的候選人是非常不利的。去年3.18之後,我更認清台灣的民主已走向民粹,學運份子既不守法,也不理性。
問:習近平說年輕人是兩岸統一的中間骨幹,但台灣青年傾向獨立者愈增,請問您認為應如何在統一的進程中發揮力量?
答:青年對於兩岸關係及國家前途當然重要,但是台灣台獨教科書不改,一代一代教出天然台獨的青年,這個趨勢只會更難挽回。我希望執政者能遵守憲法,尤其國民黨應該回到創黨的初衷,回到黨綱,盡一切努力撥亂反正,將教科書回歸歷史真相,讓年輕人建立正確的國族認同,才是正途。
這幾年,我與新中華兒女學會、抗獨史陣線的會員利用在校園內開座談會、學習會,以及在網路上發聲,希望能影響更多的青年朋友,並找到更多理念相同的年輕人共同打拼。
問:台灣從李登輝以來,推行同心圓史觀,為台獨打下基礎,您是學歷史的,請問您如何看待同心圓史觀?
答:歷史有兩個要素,一個是人,一個是文字。沒有文字不能稱為歷史,因此不能怪前人不注重原住民的歷史,原住民沒有文字,所以只能稱作史前史,很難做出完整的歷史敘事。而同心圓史觀最奇怪之處就是以台灣島為主體,而非以人為主體,因此它只講荷蘭人來過、漢人來過、日本人也來過,把一切人都視為外來的,這只能稱作自然科學觀察報告,不能稱作歷史。
美國人的歷史教科書一定以五月花號抵達美國作為開始,而不以印地安人的歷史做開端,這是因為教科書是要教導人民國家認同,是要讓住在美國土地上的人民變成美國人。這是我們在看待教科書問題時,必須先有的認識。而杜正勝提出的同心圓史觀,目的就是要把台灣與中國大陸切割開來,創造出台灣與中國沒有關聯,也為「一邊一國」作基礎論述,所有念完這套教科書的年輕學子,出了校園就是半個台獨分子,自然很容易接受民進黨的台獨理論。我們要轉變年輕人的思想,必須先把這個道理講清楚。
問:國民黨說統一論述違背台灣主流民意,身為統派的您,認為國民黨應該放棄統一嗎?抑或是應該更加本土化?
答:自從李登輝主政以來,國民黨就不斷放棄自己的理想及黨綱,一味遵循主流民意。我要問,如果主流民意是台獨,國民黨也要台獨嗎?國民黨的黨綱說要追求國家統一,這個國家是哪個國家?難道是台灣國嗎?
從李登輝開始,國民黨就有一批人追求國民黨本土化。什麼叫本土?本土並非整天喊「愛台灣」、「要自主性」,而是要有一套以台灣歷史為基礎的論述,例如綠營的本土論述是美化日本殖民,醜化國民政府統治,連帶否認明清以來對台灣實際統治的歷史事實。藍營若想本土化,就必須建立自己的論述。例如,表揚台灣抗日先民貢獻,包括乙未抗日的義民,及後續簡大獅、林少貓、余清芳等人,如此才能拆穿綠營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謊言。對我而言,統一就是要繼承台灣先民的遺志,這才是藍營該有的本土論述。
楊世光:讓兩岸經貿合作 為台灣經濟找到出路
楊世光1976出生於台北,1996年畢業於台北商專,1998年赴讀廣州中山大學,開始接觸兩岸文化與發展的差異。2006年開始在東森財經新聞台擔任主持主播工作,主持過盤中訪談、ECFA進行式等節目。目前是東森財經新聞台晚間9點「57金錢爆」節目主持人,該節目已播出1,800餘集。
2013年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進修商學碩士,2014年代表新黨參與台北市議員選舉。2015年接任新黨祕書長。
問:請問是什麼原因,促使您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走上反獨促統的道路?
楊世光答:這個問題,就像問我為什麼是男人,不是女人一樣荒謬。我們本來就是中國人,何需一問?但對許多台灣年輕人,它確實是一個問題。
中華民族的再復興與統一,是每一個流著中國血液的青年人的責任。世界文明唯中華文化永傳,東方哲學以中華文化為核心,我以此為榮。漢學漢樂漢醫,從二胡到針炙,中國文化的底蘊極強,世界文明少有。我站在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捩點,希望能盡一份中華兒女的棉薄之力。
問:習近平說青年是兩岸統一的中間骨幹,但台灣傾向獨立的年輕人愈增,請問您認為應如何在兩岸統一的進程中發揮力量?
答:兩岸分治已久,諸多前人的政治選項不能滿足兩岸向前發展的願景。民族再復興,需要思想的巨大突破。身為新一代的中華兒女,我們不僅要發現歷史真相,更要勇於作夢,發明屬於現代中國人的偉大世界觀。
兩岸有不同的政治體制,其實是台灣人大放光明的機會。不論在政黨政治與普選、社會公義與自由市場,或追求效率與決策透明上,台灣都不比大陸差,我們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這樣看,兩岸的問題就不是統獨問題,而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期許、對國家興盛、民族復興的責任。
問:德國推出的德國工業4.0,中國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皆為解決生產力停滯的問題,您如何看待這些相關措施,從經濟循環論如何解釋?
答:經濟循環可以分長中短期來分析。首先,最長期的是生產力周期,最早從印刷術、蒸汽機發明、大航海時代,到20世紀末的資訊革命。其次,中期是債務周期,清雍正進行前朝的債務清理,到乾隆的加槓桿,直到同治的泡沫,近代有二戰結束後的美國嬰兒潮。最後,短期的是商業周期,如電視、冰箱、汽車的消費循環,最短的則是手機、PC的消費。
這三種周期各自獨立循環,但彼此又有相關性。2008年雷曼破產,這三種循環同時見頂,資訊革命帶來的邊際生產力和消費者福利趨緩,美國戰後嬰兒潮的美國夢債務循環進入退休潮。手機在蘋果一統天下,傳統產業在中國製造一統天下後也見到頂峰。各國試圖用非理性的貨幣泡沫,但不僅不能解決長中短期循環下滑的結構,反而因低利刺激造成了資產價格的泡沫化、債務的持續槓桿,以及生產過剩的加劇。
2015年的市場似乎為2008年本該買單的時刻,開始進行吞噬和清算。房地產價格長時間居高不下,導致1965至1980出生的世代長期面對高資產價格,進而累積大量不符合生產力的債務,這使得經濟復甦的時間會拖得更長,最少需等到資產價格下修到合理價格,而且1980至2000出生的世代能面對工業4.0及中國製造2025的新世紀,進而產生較高的生產力及消費力,全球經濟始得復甦。
問:台灣經濟的邊緣化日漸明顯,然而台灣人只想加入TPP,卻對ECFA及服貿批評不斷,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ECFA像一本書的目錄和書名,內容是一本讓台灣貿易武功,脫胎轉世的武林秘笈,但是它「只是框架」,大陸為了讓台灣立即感受到紅利,特別設計了ECFA早收清單。後續的服貿、貨貿、投資協議等才是這本書中的章節和內容。這就像是國際貿易聯考,台灣考生只讀了書名和目錄,就跑去參加國際貿易大考,結果這五年,不斷從國際貿易的競爭中落榜,卻反過來罵大陸騙人。
台灣多數人在缺乏國際貿易知識的前提下,有的參加了太陽花運動,有的被誤導大陸故意欺騙台灣人的感情,甚至說大陸要放棄台灣同胞。台灣人從此自艾自怨,一下怪紅色供應鏈,一下怪人民幣大幅貶值,一下怪中國經濟硬著陸,一下怪老共偷走對日抗戰史。
美國主導的TPP,號稱是一本更強的武林秘笈,但它條件太苛刻,台灣要想加入,即使付出很大的代價,也不見得進得去。其實,兩岸的經貿合作是別人所沒有的條件,我們應該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