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夫,1952年3月出生於福建福州。1969年1月從福州市第一中學到福建省順昌縣農村插隊落戶。1972年12月到福州市鋼鐵磷肥廠當工人。1978年2月考入廈門大學歷史系,1982年2月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3月考入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史專業,1984年12月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國際關係史教研室教員。1985年11月調到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辦公室任秘書。1990年4月調到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歷任副處長、處長。1991年1月任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以下簡稱台辦)處長。1992年8月任台辦協調局副局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秘書長。1994年6月改任台辦研究局副局長,1997年6月升任研究局局長。1998年起兼任海協會副會長(至2009年4月)。2000年7月任台辦主任助理兼研究局局長,2004年2月升任台辦副主任。2013年3月任第12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任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2013年4月,再次任海協會副會長。
問: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先生9月26日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的講話,一直受到各方關注。您對習總書記這次講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孫亞夫答:這次會見,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會見台灣統派團體代表人士,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大陸方面和台灣統派加深彼此瞭解和相互信任,對於台灣統派堅定信心、繼續奮鬥,都產生了重要作用。我個人理解,習總書記在這次會見中的講話闡述了四個重要觀點:一是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二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三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四是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對習總書記這次講話感受最深的是,這四個觀點指明了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基礎和前景、大政方針、現實道路、必然要求,宣示了我們黨實現國家統一的堅定態度和努力方向,體現了我們黨對台工作方針政策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把這四個觀點聯繫起來,就看到一個戰略思維的脈絡:大陸方面矢志不移地堅持國家統一的目標,而且在大陸發展、民族復興的基礎上,對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越來越有信心,一定可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為維護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並照顧各方利益,堅持用「一國兩制」的方式實現和平統一,同時與時俱進,結合台灣現實情況,思考「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為拓展實現和平統一的現實道路,堅持從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在這一全過程中,都要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我認為,習總書記這次講話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國家完全統一進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兩岸同胞共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您認為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基礎是什麼?
孫亞夫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基礎是深厚的。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傳承中華文化。儘管台灣有過被日本霸占的歷史,儘管1949年以後兩岸關係經歷過風風雨雨,儘管兩岸政治分歧問題還尚未得到解決,但是迄今絕大多數台灣同胞仍然認為自己屬於中華民族、傳承中華文化。這是台灣同胞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因此,兩岸同胞具有共圓中國夢共同的民族、文化基礎。而且,台灣同胞實際上已經在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兩岸關係已經開闢出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兩岸同胞已經在進行著空前廣泛的交流合作,從中擴大共同利益、增強精神紐帶、融洽彼此感情,這就有利於促進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這就有利於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想,兩岸同胞在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鞏固增強「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斷增進相互信任,撫平歷史創傷,實現心靈契合,樹立共同願景,將深化和擴大共圓中國夢的基礎,進一步攜手並肩實現中國夢。
問:您1990年即進入大陸對台系統工作,請問您二十多年一路走來,對於這一時期兩岸關係的歷程有何感想?對於過去六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何評價?
孫亞夫答:概括地說,這二十多年來兩岸關係歷程的脈絡是,在1987年底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的新起點上起步,幾年後,從90年代中期到2008年初則經歷了長時間的緊張動盪,直至於2008年5月實現重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2012年進入鞏固深化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取得新成果,同時兩岸關係中的各種矛盾都表現出來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統一方向前進的正確道路已經開闢,而且越走越寬廣。很好地研究這個過程,可以深化對推進兩岸關係規律的認識。要問我的感想,說起來話就長了,可以寫一篇長文。在這裡想說的最主要的感想是:兩岸關係極為錯綜複雜,其間各種問題盤根錯節,但是兩岸關係不論遇到什麼風險、磨難,總是要發展的,趨勢是發展的,而且還會發展。兩岸同胞天然的民族、文化紐帶和對經濟、文化、社會交往的需求,大陸發展進步、綜合力量壯大,大陸方面對台方針政策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已經而且必將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關於對過去六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評價,我認為,這六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重要成果、重大進展,概括地說是,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建立和鞏固了基本互信,兩岸協商達成的協議對其範圍內的兩岸交往與合作作出了制度化安排,兩岸之間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空前擴大和深化,兩岸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進行著空前廣泛的往來,這些成果將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樣的成就是寶貴的,也是歷史性的,要倍加珍惜,也要繼續擴大深化。
問:蔡英文在今年7月民進黨代表大會上未處理「凍結台獨黨綱案」,又提出「大陸押寶說」,您怎麼看民進黨轉型問題?如果2016年民進黨執政,大陸對台工作會轉向嗎?
孫亞夫答:民進黨轉型是個老問題了。大約從90年代中期開始,民進黨內就有人認為由於大陸崛起和國際政治現實,「台獨」實際上已經搞不成了;還有人認為推行「台獨」路線會嚇跑許多選民,不利於民進黨上台執政,因此他們主張調整、淡化「台獨」立場,甚至修改或廢除「台獨黨綱」。這種主張在民進黨內一直存在,特別是在民進黨2008年下台、2012年競選台灣當局領導人失敗後的一段時間裡,被民進黨人士談論得比較多,而且出現了一些相應的新提法。但是,民進黨一直沒有認識到「台獨」是分裂國家的行為,不願正視大陸發展壯大和國際政治現實,力圖培植「台獨」的社會土壤,並尋求外國勢力的保護和支持,既以求自保、又以求一逞,同時也由於它自身的思想源流、組織成分、支持群體以及政黨競爭算計等的作用,所以它至多是迫於內外壓力和撈取選票的需要,調整某些涉及兩岸交往的具體政策,而沒有放棄「台獨」立場。我估計民進黨轉型問題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它終究是要轉的。大陸的發展壯大,兩岸關係的愈益緊密,是民進黨擋不住的,它擋不住就得轉,不轉是沒有出路的。
台灣「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選舉結果將對台灣政局產生新的影響;明年初新一屆台灣當局領導人選舉的競選活動又將開始,屆時競爭將非常激烈、情況將十分複雜,因此現在不宜對2016年台灣選舉結果下結論。如果一旦發生民進黨2016年在台灣上台執政的情況,我想,大陸方面會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圖謀,在這些方面沒有任何轉向的問題。我認為,需要轉向的是民進黨。民進黨應當拋開不切實際的幻想,下決心放棄「台獨」立場,不再阻撓兩岸關係發展。
問:依據您多年觀察及研究,兩岸政治分歧究竟有哪些?不解決究竟有什麼影響?究竟應當如何通過商談解決這些問題?
孫亞夫答:兩岸政治分歧源於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表現在兩岸關係的許多方面,而且隨著幾十年來時勢變遷,表現形式有了很多變化。在兩岸政治問題中,有根源性的政治對立,實質是在對待大陸和台灣統一、如何統一及何時統一這個根本問題上的分歧;也有衍生性的,即表現在具體的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等方面的分歧。我們想解決根源性的問題,但是由於台灣方面不願談,而且在今後一段時間裡也不想談,因此這類問題一時還得不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積長期對台工作實踐的經驗,為打破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取得兩岸關係發展的階段性重大成果,可以先解決或部分解決那些衍生性的問題,達致階段性目標。大陸方面從90年代初開始陸續提出了這方面的主張,在2008年5月兩岸關係開始和平發展進程後又將之進一步系統化,概括地說,主要是: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及其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通過兩岸協商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這些主張涵蓋了兩岸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和綜合性安排等方面的議題。但是,六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其中主要是民進黨和外國勢力的牽制,台灣方面無意與大陸方面就兩岸政治關係、軍事安全的議題談起來,就涉外事務的商談也是有限的。事實已經說明,這類問題得不到解決,影響了兩岸政治互信的增進,更重要的是仍然影響著台灣民眾對大陸、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這就制約了兩岸關係發展的高度、深度、廣度。這實際上對國民黨、台灣當局也是不利的,他們今天遇到的某些困難,包括他們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策得不到部分台灣民眾的理解,與他們不下決心解決這類問題有很大關係。因此,解決或部分解決衍生性問題,達致階段性目標,是務實的,不是急於求成,而是從各方面看都是應當去做的事情;務實地安排商談議題和步驟,也不會欲速而不達。而且,即使兩岸政治商談啟動了,也不會排斥經濟商談,相反會促進經濟商談。在一段時間裡,兩岸交流合作仍將以經濟為優先、重點。
至於究竟如何通過商談解決兩岸政治問題,我想,起碼有四點:第一,先談起來,有個開始。第二,有談的共同政治基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起碼的共同政治基礎;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將增強共同政治基礎。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這表明了大陸方面對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進行協商的原則和態度。第三,要實事求是。可以回顧1949年以來迄今的兩岸政治關係,進而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主張。否則,任何脫離現實的主張都是主觀想像,將之提出來討論是不會有結果的。第四,要求同存異。尋求雙方立場、主張的共同點和連接點,將一時解決不了的分歧先放一放,以利談出成果。
問:台灣朝野認為大陸未積極支持台灣參加區域經濟整合。請問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可以對這個問題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嗎?
孫亞夫答:大陸方面瞭解台灣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態度,近些年隨著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也釋出了一些善意,如對台灣方面先後與新西蘭、新加坡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態度,就是明證。對這個問題,大陸方面的立場也很清楚,概括地說,就是務實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今年6月25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會面時,雙方同意儘快啟動這方面的共同研究工作。最新的進展是,11月12日,張主任與王主委會面時,雙方同意由兩部門就啟動這一共同研究的準備工作進行具體溝通。現在要做的是,把有關準備工作的具體溝通開展起來。至於說能否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我想:還是要先探討出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然後再循序漸進談其他問題。大陸方面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的主張是,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個人認為,這一主張的精神可以適用於對待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問題。我同時也認為,搞好兩岸經濟合作,是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現實、有效途徑和辦法。經濟問題不能政治化,還是要按經濟規律辦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