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高雄氣爆反思|王武郎 在 Facebook 上分享!


  7月31日,在高雄市苓雅區商店街晚餐的市民嗅到「瓦斯」氣味,不久當地消防單位接獲報案,電視新聞也出現高雄市瓦斯外漏的消息。幾個小時後,接近午夜時刻,連環的路面爆炸發出高度爆震波,化學物質爆燃引發衝天烈焰,造成市民與救災人員30死、逾300人傷,並且嚴重燒毀周邊民宅及商家的大慘案。而這一件高雄市,也是台灣戰後史上最嚴重的公共安全意外,隔日隨著大眾媒體的傳播,震驚全省,並引發兩岸四地及世人的高度關注。
 

氣爆本質是人禍

 

8月1日清晨,志工及愛心捐款、輸送物資等源源不斷進入災區,高雄政治人物則拚命找「禍首」究責,讓這件意外慘案,還上演出一部政府「以百姓為芻狗」的口水動作片。
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意外事故,消防人員及基層行政人員難免經驗不足,但高市府團隊的危機處理、責任應對則有必要檢討。例如,高市環保局與經濟部官員8月1日便對外稱是丙烯肇禍,非人刻意為之,顯然在暗示非屬於市府「行政責任」的範疇。隔日,市府官員進一步稱「百分百李長榮要負責」,從目前有關調查來看,榮化的責任確實最重,但市府此言顯然是想逃避行政疏失。但所有卸責的發言都抵不過陳菊在高市官員請辭後,那一句「橫向連繫出問題」(所以與上位者無直接關係),讓人氣憤。
民眾都曉得,若沒有行政院、地方兩造協調整合救災是無法成事的,而藍綠兩黨、政院及高市則帶著選票考量處理事情,他們的表現民眾都看在眼裡,且反映在民調上。之後不久,高市府改口稱「該負的責任會承擔」,行政院也速撥16億元重建款項予高市。但是,行政院與高市府之間的暗中較勁仍在。例如,行政院表示高市府要有明確的捐款清單與重建經費使用去向,隔日早報上即見到高市府一則半版大「捐款運用方向」的廣告。
氣爆後第二周,災區現場仍感受到災情的嚴重,而且高雄市區景點遊覽車顯然變少了,住宿的陸客也明顯減少。陳菊急忙表示「管線不重埋回」,欲設停損點,足見她本人是有危機感的。
民進黨在高市已執政16年,早先的謝長廷最自豪於捷運及下水道工程,接著陳菊團隊更致力於輕軌工程,這幾大項工程的前置作業中,若市府沒摸清或不知道地下的工業和民生管線情形,可說是極不負責任的市政團隊。
不過,從最近幾次民調看來,氣爆事件似乎尚未衝擊到陳菊的選情,她的哀兵策略和「苦民所苦」的形象,以及「國民黨的中央欺負民進黨的地方」的宣傳,似乎抓住了高雄市民的口味。
 

石化專區新戰場

 

行政院在第一時間的反應陷入慣性的藍綠鬥爭模式中,備受批評,但在經濟部長張家祝請辭、換上杜紫軍之後,行政院隨即召開高雄市石化專區會議,回應了陳菊提出的「管線不重埋」、「發展石化業要與高雄人討論」,暫時掌握了氣爆事件善後的主導權,逼得陳菊只好說「一下跳到石化專區好像快了一點」,暫時虛應一番。
石化產業在高雄的分量不只是每年高達4兆產值的經濟帳,還要看到這將影響左營、楠梓、大社、仁武、林園等區極為可觀的就業人口,尤其五輕停役後,就會涉及城市規劃的多種問題。亦即,石化業將成為下階段影響地方經濟、政治關係與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誰能提出較好的改造方案,自然有利於未來執政。對此,行政部門較有優勢,可為藍營加分。特別是中油系統關連石化業資本的發展早期與國民黨較有關係,透過石化專區設置,會再增強其連帶感。
但是,石化產業勞工相當部分已成為綠營的群眾基礎,且自謝長廷、陳菊入主高雄後,大力美化市容、修造公園等作法,得到一般市民的支持。市民對「漂亮起來」的高雄多有認同感,更加深對石化產業又愛又怨的心理。
石化業專區另一重點是土地問題,涉及高雄土地開發、建商、房仲業等利益群體。這幾年隨著高市府不斷推出土地重劃、「高雄厝」等行銷,高雄房價持續攀漲,上述業者大都獲利頗豐,紛紛表態「愛高雄」。即便氣爆損及房價,他們也已嗅出未來城市轉型的商機。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市石化業大變動,未來誰主導石化專區這個兼具經濟、政治影響力的戰場,在2014年選舉或許尚未尖銳化,但隨著五輕明年停役,2016年大選勢必會表面化,它是否會帶動藍綠陣營的角力,以及選民結構的鬆動重整,值得注意。
氣爆案的深層因素不啻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城市的治理,落後於時代形勢下的發展必然」。對此,行政院及高市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特別是高市執政團隊對高雄漂亮起來的成果過於自信,以致於輕忽了高雄自身的產業特性,失去對地下空間潛藏危機的警覺性,才終至釀成大禍。
高雄市民在驚遇氣爆之後,也應該有所驚醒,除盡快重建家園,提升防災整合能力外,也要思考城市的發展定位,「以人為本」向前看,建設一個讓市民安心,且可持續發展的高雄。
 

(作者係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